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
2013-01-14 第08版:领导论苑
作者:袁长清来源:学习时报字数:1655
近年来,光大集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以“三个带来”为抓手,以“三个带回”为载体,对干部培训的过程前移和延伸,既做好“上篇文章”,又做好“下篇文章”,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

以“三个带来”为抓手,搞好需求对接,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

为了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使培训贴近实际、贴近工作、贴近问题,我们本着“干什么、学什么,关心什么,讲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注重培训前调查摸底,探索和建立“问题导向、需求对接、急用先学”的培训方法,让培训对象提前进入状态。

党校要求学员入学前做好“三个带来”。

一是带来一个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根据学员需求,运用
问题牵引,新开特色课程,聘请专家学者,购买专门教料,既
提出研讨方向,又当好场上指导,让学员联系实际,研究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搞好课题研究,做好培训论文。

二是带来一个经营管理中的典型案例。

党校搭台,学员唱戏,让学员在课堂上宣讲、交流,全面深入分析案例的内在原因,
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每一位学员既当听众,又当
演员,学戏唱戏,成为“多角”,成为“名角”,挖掘丰富,也为案
例教学积累素材。

三是带来一个在党校期间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注重“曲高”新“唱”,多设释疑解惑、深受欢迎的课程,变“曲高和寡”为“曲高和众”,让党的基本理论、党性教育的内容“入心入脑”、“可亲可信”,多些启发式,少些灌输式,把课堂上的“独奏曲”变成“交响乐”。

以“三个带回”为载体,实现互动转化,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

干部脱产入党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为了扩大和深化学习成果,党校注重做好“下篇文章”,要求学员学习结束后做到“三个带回”。

一是要把学习的状态带回去,继续加强自我学习。

党校集中
培训增强和激发了学员读书学习的自觉性,也调动起了学员的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党校要求学员们把在党校恢复起来学习和
思考问题的状态带回去,不间断地读书和思考,强化素质,提
高能力,这样学员们不仅在党校学习的成果会得以巩固,还会
终身受益。

二是要把在党校研究问题的状态带回去,继续研究解决实践
中的问题。

联系实际,研究问题,是党校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党校特定环境下,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经
历的交流研讨,碰撞出许多思想火花和真知灼见,开阔了视野,
拓展了思路,每期党校培训的学员论文课题既有集团改革发展
的关键问题,又有经营管理中的某项具体问题,既有个人的深
入研究,又有研究小组的集体智慧,其中很多意见建议已被集
团企业研究和采纳。

党校要求学员把这种研究问题的状态带回
去,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和研究,特别是围绕集团战略发
展和“更有内涵的发展”展开深入持续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深化
对内涵式发展的认识,把握带规律性的东西,寻找解决问题的
答案。

三是要把学习的收获带回去,继续宣传扩大党校的培训效果。

党校既是培训干部的主渠道,也是党的播种机和宣传队,党校
要求学员学习结束回去后,要延深课堂教育。

首先要做党的理
论的宣传者、传播者,要把在党校学习的心得带回去,要在所
在党支部讲一次党课,或在所在党支部和党小组作一次思想汇
报,最大化地利用学习资源,使学习成果和团队精神在基层放
大,充分发挥党校学员传播特色理论的阵地作用,使党校的声
音传得更响、传得更广、传得更远。

在培训半年后党校对每一班次的“三个带回”落实情况还要“回
头看”,进行跟踪、反馈、交流和总结,把学员讲的党课、思想
汇报、学习、研究材料汇编成册。

实践证明,加强培训后的引导,承前启后,做好党校“下篇文章”,是增强培训力度的一条有效途径。

光大集团党校在培训中,坚持“三个带来、三个带回”的做法,
是加强干部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尝试,也是延伸培训链条的重要举措,更是培训效果的检验和倍增器。

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党校学习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防止了学用
两张皮和培训后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学习热情很快衰减的现象,使培训变成一种真正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作者系中国光大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光大证券股份有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限公司董事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