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小莲花水电站枢纽工程位于牡丹江下游,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境内,是衔接上游已发电运行的莲花电站和下游在建的龙虎山(原二道沟)电站的梯级电站,是以发电为主,并兼顾下游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性枢纽工程。
小莲花水电站主要由河床电站、泄洪闸、土石坝等建筑物组成,工程为三等中型工程。
水库正常蓄水位161.0m,总库容1784万m3,电站总装机容量40MW,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工程。
枢纽主要由电站和泄洪闸组成,建筑物从右至左依次为右岸土石坝、电站厂房、泄洪闸坝、左岸土石坝等。
河床式厂房布置在右岸一级阶地上,是挡水建筑物的一部分,主要由主厂房、安装场、副厂房、户外升压站等部分组成。
厂房内安装4台9.55MW和1台1.8MW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在厂房左侧布置17孔15×7.0m(宽×高)泄水闸,占用整个江床及部分左岸一级阶地,溢流堰采用平底闸,堰顶高程154.0m,坝顶高程164.30m,最坝体高15.8m。
坝轴线全长618.40m,坝顶公路桥贯通泄洪闸、厂房和两岸上坝公路连接坝段,坝轴线上游两岸均设计有防洪堤,以保护当地居民、县级公路和农田,坝区防洪堤按20年一遇设计,设计顶高程为163.1m,宽4.5m。
坝址位于莲花乡下游3km附近,距林口县城约80km,距上游莲花电站约6.6km,距下游龙虎山电站约22km。
坝址右岸有县道X079从坝头通过,左岸有村级公路通过,坝址上游约5km有莲花大桥连接两岸交通,坝址下游约23km处有牡丹江大桥(S309省道)连接两岸交通。
林口距省城哈尔滨370公里,距牡丹江市120公里,距离鸡西市85公里,境内有牡佳、牡鸡两条铁路穿过。
因此,本工程对外交通较为方便。
坝区两岸地形开阔,两岸Ⅰ级阶地发育,地势平坦,阶面高程159~163m,有足够的场地供施工布置。
工程施工导流采用分期导流方案。
导流建筑物为5级。
导流建筑物洪水准为5年一遇。
莲花水库5年一遇下泄流量为3600 m3/s,加莲花坝址~小莲花坝址区间大汛5年重现期洪水(Q=114 m3/s),导流流量为3714m3/s。
电站厂房采用河床式电站厂房型式,布置在河床右岸,副厂房紧邻主厂房下游侧,两者呈平行布置,GIS开关站采用户外式,位于副厂房中控室下游侧尾水平台岸边。
厂房采用右侧进厂方式,进厂公路在厂区右侧接右岸上坝公路,经右岸上坝公路与县级公路相接。
主厂房进厂大门与进厂公路相连接,在进厂大门外设置回车坪,可供消防车回车用,整个地坪高程为162.50m。
坝顶公路设在厂房上游侧,通过坝顶公路可到达泄水闸以及左岸副坝,坝顶高程为164.30m。
主厂房布置顺水流方向由进水渠、拦污栅、进口检修闸门、上游防洪墙、主厂房、下游防洪墙、出口检修闸门及尾水渠等部分组成,主厂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程159.20m以下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以上为混凝土框架结构。
主机间共分三层,自下而上分别为廊道层,管道电缆层和运行层。
河床电站主厂房中心纵轴线平行于坝轴线布置。
从电站进水口上游前沿至尾水墩下游末端顺水流方向全长61.50m。
主厂房装有4大1小5台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大机组单机容量为9.55MW,水轮机型号GZ-WP-600,小机组单机容量为1.8 MW,水轮机型号GZ-WP-275。
采用两机和三机一缝布置,自右向左机组间距分别为12.75m、17.1m、18.6m、17.1m。
主安装场位于机组段右侧,紧靠江床右岸,长28.3m,主安装场地面高程为162.50m。
主厂房总长度109.8m,宽19.0m,从建基面起算的最大高度为48.20m,其中操作层以上厂房高度为22.3m。
副厂房长度109.8m,跨度10.7m,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布置有中央控制室、发电机低压开关室、低压配电装置室、厂用变、电缆室、蓄电池室等。
尾水防洪墙顶部布置有一台2×400kN双向尾水门机,跨度7.4m,平台顶面高程为162.5m,尾水门机负责电站尾水事故闸门的启闭。
机组安装高程分别为146.50m(大机)和148.20m(小机),操作层高程为157.20m。
电站进水口底板高程分别为139.90m(大机)和145.00m(小机),进水口型式为喇叭口型,每个进口段用一个中墩隔为两个进水口,每孔宽6.3m。
经计算进水口最小淹没深度为2.99m,经布置,水库死水位距流道进口顶板高度为5.30m,满足有压式进水口最小淹没深度的要求。
坝顶布置一台2×400kN双向门机,负责电站进水口检修闸门、拦污栅的启闭。
电站机组下部设有交通廊道,渗漏和检修集水井设在4#~5#机组间下部。
电站进水渠顺坡坡比1:4.0,自上游156.0m平台与进水流道首部底板高程139.90m相连接,坡长64.40m。
为了避免砂卵石进入电站流道对电站运行产生影响,设计将厂房上游江床疏挖至157m高程,在进水渠渠首布置拦砂坎,坎顶高程157.5m,高出疏挖后的江床0.5m。
尾水管出口底板高程分别为141.74m(大机)和146.10m(小机),出口连接尾水渠,尾水渠顺江向平直布置,在主厂房左端下游设导墙将电站尾水与泄水闸泄水区分开,另外,由于环境保护要求,需要设置鱼道,为节约工程造价,且能满足工程运行要求,将鱼道与导墙结合布置。
为防止尾水淘刷,设置钢筋混凝土尾水渠,尾水渠以1:4反坡接置高程149.00m,然后再采用格宾护面以1:10反坡接至下游疏挖后的地面高程153.30m。
为防止地面冲刷和排除地面雨水或积水,做好厂区地面的排水设施,并做好与相临部位排水设施的衔接。
电站坝段右侧主体建筑物以外的上下游江道岸坡需要保护,其中上游结合防洪堤进行防洪,下游结合冲刷情况确定。
考虑地基形变、抗冲刷及投资等要求,护岸型式采用格宾护坡。
泄水闸布置于电站厂房左侧,占用了整个江床及部分左岸一级阶地。
根据坝址江床地形特征,江床中间13孔泄水闸,位于主江槽中,地面平均高程约153.5m,另4孔在一级阶地上,地面高程约160.00m,为与一期左岸江床扩挖相结合,且能满足20年一遇洪水泄流要求,将该段范围内上下游江床进行疏挖,其中上游江床疏挖至154.00m,下游江床疏挖至153.30m。
根据地形条件、泄流能力的要求及水库运行方式,选定泄水闸堰顶高程为154.0m,孔口总净宽为255.0m,共17孔,闸室全长301.10m。
泄水闸采用平底闸型式,堰体建基面高程介于149.50~151.50m之间,闸顶高程为164.30m,最坝体高15.3m,顺水流方向长16.50m。
泄水闸闸室布置采用两孔一联型式,单孔净宽15.0m,中墩厚2.2m,缝墩厚1.5m,底板厚度2.5~3.0m;考虑节约工程造价,并能与下游消能防冲设施顺畅衔接,将泄水闸后部作为消力池的一部分,采用1:4斜坡过渡至消力池底;闸孔和闸墩自右至左编号,闸墩编号依次为1#(右边墩)、18#(17#闸孔左边墩),1#闸墩紧靠厂房5#机左边墙,泄水闸自右向左编号共分为9个坝段,其中9#坝段长18.5m, 1#、4#坝段长均为35.7m,其余6个坝段长均为35.2m,为利用闸墩作为纵向围堰一部分,保持护坦段靠左侧9#闸墩与下游导墙厚度相同即2.0m,另外,为进一步利用二期纵向围堰,将闸室上下游的二期纵向围堰作为永久建筑物予以保留,该纵向围堰采用半重力式钢筋混凝土挡墙。
堰顶设15m×7.0m(宽×高)的钢质平板门挡水,采用卷扬式启闭机启闭,启闭机置于坝顶启闭房内;挡水闸门上游设检修门槽,门槛高程154.0m,17孔共用一台2×250kN单向门机配合自动抓梁启闭,门机轨道梁间距为3.4m。
考虑必要的检修要求,闸顶下游侧布置3.5m净宽公路桥,其两侧设防撞护栏,以贯通泄水闸、厂房、鱼道和两岸连接坝段。
闸室上游连接段分别设置了1m深抛石防冲槽和0.5m厚格宾铺盖,其顺水流方向长分别为6m和 30m,为增强抗冲效果,在铺盖基础设置0.1m厚砂砾石垫层和400g/cm2土工膜一道。
根据运用条件,闸室下游连接段左侧9孔设消力池,右侧8孔为护坦段,池底高程151.0m,池深1.5m,池长26.7m,厚1.5m,护坦顶高程152.50m,厚1m,长度同消力池,在消力池及护坦段均设置了D100排水孔,间排距为3m,梅花形布置,下部铺设0.9m厚反滤,消力池及护坦段后接50m长海漫,海漫由10m长混凝土护坦和40m长格宾网箱组成,在格宾海漫基础设置0.1m厚砂砾石垫层和400g/cm2土工布一道。
其后再接1.5m深、6m长的抛石防冲槽,格宾海漫顶高程152.50m,厚0.5m。
泄水闸左侧与上下游连接段、左岸上坝公路之间的连接,选用翼墙式连接。
即在闸坝左侧上下游侧设置扶壁式挡土墙,上游挡土墙顶高程设为164.30m,分两段阶梯式布置,下游挡土墙介于闸室边墩与下游护坡之间,呈“L”型布置,顶高程采用原地面高程,即161.50m。
上游墙后回填粘土至162.3m高程,并与粘土心墙衔接,其上铺设砂卵石垫层,面层铺设250mm 厚砼平台,平台上设置楼梯,作为闸坝启闭台的交通道。
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资料(1)水文气象牡丹江流域属中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
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结冰期长达5个月之久;夏季湿热多雨。
根据牡丹江市历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3.2℃,11月~3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19.0℃,极端最低气温为-45.2℃。
7月~8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高于20℃,极端最高气温达37.5℃。
流域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0%~70%,多年平均蒸发量在850mm~1300mm 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750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月~9月份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春季4月~5月占年降水量的15%左右,冬季11月~3月份只占全年降水量的8%。
最大风速24m/s,多年平均风速2.6m/s。
牡丹江站气象要素特征值见表1.1-1。
小莲花坝址上游建有莲花多年调节水库,因此小莲花坝址洪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莲花水库的下泄洪水;二是莲花~小莲花区间天然洪水。
小莲花电站施工导流准为五年一遇洪水,汛期7月~9月,洪水经莲花水库调洪后,莲花水库5年一遇下泄流量为3600 m3/s,加莲花坝址~小莲花坝址区间大汛5年重现期洪水(Q=114 m3/s),导流流量为3714m3/s。
坝址水位~流量关系见表:牡丹江站气象要素统计表小莲花坝址水位~流量关系表坝址区位于黑龙江省林口县莲花村附近的牡丹江上,两岸山体属牡丹江中低山形及江流山谷间小型构造盆地,地形坡度25°~50°,山体比高50~100m,山体宽厚多呈长梁状,部分地段呈浑圆状,形成剥蚀的山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