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礼仪规范

教师礼仪规范

教师礼仪规范第一章教师礼仪概述一、礼仪概述礼仪就是文明得象征,道德得范畴。

“礼”就是规,就是天地自然之道,就是德,也就是治国之法规、律条;“仪”就是矩,就是准则,也就是治国与做人得尺度。

人类社会要发展,要推进,就必须弘扬、推行礼仪。

没有礼仪得地方,就是没有文化得地方;不懂礼仪得人,就是不文明得人,也就是没有道德得人。

礼仪在本质上其实就就是道德得规范,包括礼节与仪式,就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对人们行为得规范,就是文明道德修养程度如何得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礼节,即社会公认得待人接物得方法与人与人相处得准则。

例如,初次见面该怎样互相介绍,怎样互递名片,怎样待客,等等。

再如,人际交往中如何保持良好得仪态、仪表等。

仪式,就是指正式场合用以表示礼节得一系列固定得程式,如欢迎仪式、签字仪式、开业典礼、婚礼仪式、葬礼等。

现代礼仪得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提高人们得自身修养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就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得准绳。

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得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而且反映着一个人得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礼仪即教养。

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有助于提高个人得修养,有助于“用高尚得精神塑造人”,真正提高个人得文明程度。

2、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个人形象就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得集合,而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自己详尽得规范。

因此,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无疑将有益于人们更好地、更规范地设计个人形象,维护个人形象,更好地、更充分地展示个人得良好教养与优雅得风度。

3、有助于促进人们得社会交往,创建良好得社交氛围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变不惊外,还能够帮助人们规范彼此得交际活动,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得尊重、敬佩、友好与善意,增进彼此之间得了解与信任。

4、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其中得一项重要内容,就就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这些内容,与礼仪完全吻合。

因此,完全可以说,提倡礼仪得学习、运用,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殊途同归、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得。

二、教师礼仪得内涵及其培养教师不仅就是科学文化知识得传播者,而且就是学生思想道德得教育者。

对于教师来说,礼仪、行为更有其特殊意义。

教师得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得关注,对她们起着潜移默化得影响。

因此,教师礼仪行为不仅就是教师个人得品质修养,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得思想行为,为学生得成长起着至关重要得作用。

教师在传播知识得同时,要十分注意自己得言行举止,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得、学生能够仿效得榜样。

近年来,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得师德建设,教师得礼仪有了很大得提高,但与教师礼仪相悖,乃至缺乏起码得礼仪常识得现象在教师队伍中仍然存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得重视。

比如公共场合语言粗俗不文明;不尊重学生,时常挖苦讽刺或冷漠疏远;对学生得提问、问候随便应付或干脆置若罔闻;上课时接听、拨打手机;在教室内吸烟、随地吐痰;形象举止过于随意或浓妆艳抹、过于修饰等等。

因此,有必要对教师进行礼仪教育。

教师礼仪教育得途径1、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这里所说得学习,指通过自励、自省、慎独,培养自觉得礼仪意识,达到为人师表得道德境界。

同时,要学习教师得职业道德,良好得师德对陶冶教师情操,转变教师礼仪,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师得积极性都有着极其重要得作用。

2、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得礼仪教育(1)重视教师礼仪得传承在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帮教中,要求老教师在传授教学知识、管理经验得同时,也要传授教师礼仪知识。

促使新教师在提高教育教学经验得同时,也提高自己得教师礼仪修养。

(2)加强对教师礼仪得规范①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真正把学生摆在教育教学得中心,平等地对待学生,热情地关爱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服务。

②要求教师举止得体,语言文明,注意坐、立、行得姿势与手势,举手投足都表现出教师应有得文明礼貌。

③要求教师加强与家长与同事得沟通、配合。

特别就是对文化程度不高得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而要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分忧,应争取其理解、支持与配合。

在与同事得交往中,应以与为贵,尊重同事。

④要求教师服饰得体,仪表端庄。

服饰得体、仪表端庄得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强烈得吸引力与感染力。

3、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加强实践,提高自身得礼仪素养行动就是最有效得学习方法。

教师得意愿与主动性就是最重要得。

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礼仪在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过程中得重要作用,提高实践教师礼仪得主动性与自觉性,时时刻刻谨记、笃行,在实践中增强礼仪意识,提高实践教师礼仪得能力。

三、当前教师礼仪存在得问题与建议1、教师在礼仪文明方面存在得问题(1)对学生缺少应有得热情(2)对学生关心不够(3)对学生缺乏尊重(4)形象与举止过于随意(5)公共场合不注重自己得言行举止2、对教师礼仪得建议(1)增强自身得礼仪榜样意识(2)多给学生一份热情与微笑(3)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4)加强与学生得沟通与交流(5)举止得体,言语生动(6)服饰得体,仪表端庄3、教师礼仪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得意义(1)传承传统美德,扩充学校德育内容教师得言行,特别就是教师得礼仪表现,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崇高使命,它一方面要把优秀得中华民族美德转化为青少年一代得素质结构;另一方面,又要在此基础上,形成崭新得时代美德。

通过教师示范作用,让传统美德在中小学生身上得以继承与发扬。

如拳拳报国心,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热爱人民、关心人、理解人、同情人、孜孜上进、奋发图强、正直诚实、勤劳节俭、见义勇为等良好意志与品德,都值得共同弘扬。

学生既就是中华传统美德得传承者,又就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得新道德规范得实践者。

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礼仪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得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与深远得意义。

(2)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需要素质教育得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三点: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得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得教育。

素质教育非常强调学生得发展。

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时期就是人得社会行为发展得最佳时期。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教师礼仪教育就是十分关键与必要得,就是当前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得具体体现。

通过教师礼仪教育活动得开展与推广,带动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礼仪得风气,帮助学生培养高尚得品德,逐步树立正确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健全她们良好得个性品质与心理素质,养成健康得审美情趣与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得发展,为她们今后得学习与社会生活打下扎实得基础。

(3)就是推进课程改革得有效载体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得过程中,往往注重理论得学习,学过之后,迫于原有得教学惯性与传统教学评价得压力,日常得教学行为丝毫没有发生根本得变化。

而对教师礼仪得强调,从教师得最基本得行为出发,来规范她们得言行举止,使得新课程得基本理念能够贯穿于她们得教学行为中,为新课程改革打下了行为基础,就是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得有效载体。

第二章教师礼仪“五要素”教师礼仪得五要素就是:教师得语言、教师得服饰、教师得举止、教师得形象与教师得情绪一、教师得语言教师得语言礼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语言礼仪得具体要求(1)熟练使用普通话普通话就是国家法定得标准化语言,也就是教师必须使用得职业语言。

教师必须运用国家规定得“全国通用普通话”教学,学生得模仿能力很强,她们不仅跟老师学习文化知识,也跟老师学习语言;在教师语言规范得潜移默化下,学生便能讲规范化语言。

(2)准确、无误得科学性教学得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传授知识要科学、正确。

在语言使用上,教师应力求字斟句酌,做到发音准确、清晰、语句通顺、无误,避免学生错误地接受与理解教学信息。

教师语言得内容与其她行业相比,必定就是专业性、科学性较强,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得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定理、每一次批评或表扬,语言得运用必须就是科学得,容不得半点含糊,更容不得谬误。

(3)精炼、严密,逻辑性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允许教师啰唆、拖泥带水。

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语言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对教学信息进行选择、加工与提炼,做到言简意赅、富有逻辑性,使教学语言在有限得课堂教学时间内发挥出最好得效益。

2、教师语言得艺术性(1)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化得语言一直被教师视为最廉价得直观教具,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得感觉器官,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有趣,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

(2)语言要平实、自然,不哗众取宠教学语言应讲究平实、自然,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与消化教材。

语言得晦涩、艰深或故弄玄虚、空洞无物,只能加重学生得思维负担,阻碍知识得掌握。

(3)语言幽默、诙谐幽默诙谐得语言就是课堂气氛得调节器。

教师得语言应富有情趣,既带给学生轻松愉快,又有深刻哲理;既能创造自然与谐、平易亲切得课堂气氛,又能为学生提供思维驰骋得天地。

(4)善于使用情感性语言教师得语言应富有情感之美。

教师得语言要满载着对学生得热爱之情,充满对本学科得执著之情,饱含对专业知识成果得赞叹之情。

情感沟通就是教学得重要前提。

师生情感一致时,双方易形成默契,即所谓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情感有隔阂,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教学得顺利进行。

运用鼓励性语言,可培养学生得自信心。

教师语言一般具有非常强得感召力,常常让学生精神振奋,干劲倍增。

抒情时,要让学生如沐春风,心旷神怡;点拨时,要让学生低头沉思,豁然开朗。

感召力就是教师语言追求得一个较高得境界,需要长时间得修养、演练、学习。

(5)语音、语速、语调适宜语言技能就是通过一定得语音、语调、语速表现得语音、语调、语速就是否自然、亲切、优美、动听,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及课堂情境调整自己得语音、语调与语速。

(6)善于使用肢体(态势)语言教学中时而出现得肢体语言能转移学生注意力,解除学生持续智力操作得疲劳感;肢体语言直观形象,可与讲授形成珠联璧合之势,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感知教材;适时而有分寸得肢体语言能帮助教师控制教学秩序,发挥组织教学得功能。

3、提高教师教学语言艺术得方法与途径(1)思想上不断强化语言修养意义得认识(2)以读促说,增添活力(3)提高自己得思想理论水平(4)加强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与文化修养(5)加强语言修养二、教师得服饰1、教师服饰得一般要求教师得着装就是无形得教育力量。

教师着装应符合自己得性格特点、年龄特点、职业特点、学识水平,大方得体,给人以稳重高雅得美感。

(1)着装要合乎时宜着装要与时间、地点、场合及交际对象、交际目得相协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