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8课三国鼎立(说课)PPT课件
第18课三国鼎立(说课)PPT课件
说教 法和 学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 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 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 辩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 务。
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 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 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 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 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 的参与协作意识。
充分利用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特点, 有利于学生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的前提)的 形成。
13
展示赤壁古战场,及苏轼的词作《念奴骄·赤壁 怀古》以此引入下一问题
15
念奴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课教案
❖ 教师:李昌瑞
1
教材 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所处的地位。
《三国鼎立》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 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 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 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 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 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 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 “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 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 历史作用。
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
年、221年、222年。
增加知识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兴 趣,并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31
❖(四)巩固提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巩固重 点难点,拓展思维能力。
32
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 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
(宋·苏轼)
在课堂中体现历史科 与其它学科的渗透 教学,拓展学生知 识面,利于学生综 合能力的提升。
16
二、赤壁之战
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 提问: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双方实力对比、 战争结果及历史作用?
通过阅读、提问,培养学生思维概括及 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17பைடு நூலகம்
208年
赤壁之战
18
曹 刘
刘
刘 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
认识到每 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 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看它是否推动了 社会进步。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 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 面形成的原因。
活及影视文学作品在学生心目中造成的误区,利于学
生区分文学作品与历史史实的差异。 )
25
26
曹魏重视农耕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 一直重视屯田,发 展农业生产,大力 兴修水利。
翻车
27
诸葛亮治蜀
蜀锦
28
孙吴开发江南
吴国造船业 发达,促进 了海上交通 的发展。
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今台湾岛),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 系。
三国鼎立的形成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蜀 吴
(展示表格,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填表)
24
三国鼎立的形成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220年 洛阳 曹丕 蜀 221年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 建业 孙权
(强调: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为:公元220年。
以此为依据,帮助学生分析之前的两个问题,
加强学生的理解性记忆,并能有针对性地纠正日常生
教材 分析
(二)、教学目标 和教学重点、难点 。
知识与能力: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 鼎立的史实,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 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战争胜败原因的分析,透过 现象看本质;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 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 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赤壁
大孙战、刘联军 孙
19
赤壁之战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孙 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 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攻占 四川。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 著名战役。
20
讨论:赤壁之战双方 胜败的原因。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协作探究。 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提示,由小组 归纳达形成共同观点并发言,最后由 教师进行总结。)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精神, 同时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21
提出问题:
你认为苏轼词中还有不符史实的地方吗?有人 说曹操、周瑜都是三国时期人,你认为这个说法对 吗?
通过设疑增加悬念,调动学生兴趣,为讲 述下一问题作铺垫。
22
三国鼎立的形成
播放《三国鼎立》纪录片片断,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23
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剧形势》,并适 时点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军阀是曹操和袁 绍。由此切入
7
8
一、官渡之战
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 提问: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双方实力对比、 战争结果及作用?
通过阅读、提问,培养学生思维概括及语言 组织表达能力
9
200年 官渡之战
10万人
官渡 之战 3 、4 万人
29
❖ (三)
一、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 袁绍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 孙刘联军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三国经济的发展 30
依据内容概括总结 :
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 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
曹操
11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曹操
官渡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图,之加战强历史事件的直观性,牢
固记忆,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利于学生对战术运用
的理解和读图能力培养。
12
讨论:
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统一北 方?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协作探究。教 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提示,由小组归纳形成 共同观点并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教学 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展 示主要人物照片。
提问:谁能说出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谁又能说照片上人物的姓名?
(利用历史题材影视文学作品的直观性、及 与日常生活联系,抓住初一新生的个体表现欲 望较强心理特点,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 活跃课堂气氛。)
6
(二)、讲授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