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彩意向与设计

色彩意向与设计

色彩意向与设计安平(安阳市旅游学校河南安阳455000)【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中。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色彩的起源发展,分析色彩的感知原理,研究色彩的规律变化,进而运用于教学和艺术实践中。

色彩的意向与设计,是色彩学、色彩理论中重要且应用广泛的学科,研讨与把握色彩的联想与象征理论规律,运用于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对色彩由规则、具相直接认知转而向感知、发挥的更高艺术层次提升。

【关键词】色彩;感受;联想;象征;运用关于色彩色彩联想1色别白具象联想雪,白兔,砂糖抽象联想清洁,神圣,清楚,纯洁,纯真,神秘,洁白阴郁,绝望,荒废,忧郁,平凡,沉默,死亡死亡,刚健,悲哀,坚实,生命,严肃,阴郁,冷淡热情,革命,危险,鄙俗,热烈,幼稚焦躁,可怜,鄙俗,温情,甘美,明朗,喜欢,华美雅致,古朴,沉静,坚实,素雅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中。

清晨火红的的朝霞,傍晚金黄的落日,夏日的绿草,秋天的红叶,蓝天白云,碧海黄沙……世界充满了色彩,生活离不开色彩,色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享受色彩,我们运用色彩,色彩的感受应用无所不在。

色彩的联想与象征,是吸引我们研讨和探究的话题。

人类从自然界中寻找、发现、提炼颜色的努力,从古至今都在持续不断的进行着。

先人从矿物、植物、昆虫、贝类等自然物中提取制成了各种颜色,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当中。

到了20 世纪,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进步,化学合成颜料超越了动物性好植物性颜料,使色彩的运用更为方便、普及。

当今社会,色彩的运用普及、普遍,现代生活的衣、食、住、行处处与色彩紧密联系,色彩所涉及的范围从城市规划、环境艺术、交通工具、到服装设计、影视传媒,乃至日常用品、如餐具、化妆品、家具……。

人类对色彩的感知,是色光对视觉神经刺激的综合反应。

按照生理学的分析,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的视网膜中央窝中存在着三种锥体细胞,这三种细胞分别对红色、绿蓝色具有特殊的感应能力。

人类通过这三种锥体细胞接受外界光波的刺激,把自然界五光十色分析、概括为这三种基本色光,然后通过信息加工,重新组合为三对对立的神经反应,即红与绿、黄与蓝、白与黑,再输入大脑皮层的视觉神经成为影像。

(荆其诚等著《色度学》,科学出版社1979 年10 月版)人类对色彩的感知无所不在,色彩只是大千世界、万物生灵中的一种物理现象,本身并不具备情感、精神、性格等属性,人们能赋予色彩寓意、情感、意义,是因为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视觉经验,当视觉经验于外来色彩感知产生相应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产生某种感受。

色彩产生某种情绪,某种感情,使本来只是一种物理现象的色彩情感化、精神化、人格化起来。

这就是色彩的联想现象。

色彩联想分具象联想和抽象联想。

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也想征某一种情绪。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色彩也不例外,色彩象征分为积极象征和消极象征。

有的色彩鲜艳明确,有的色彩灰暗含蓄,有的浅亮明快,有的深沉稳定,还有华丽优雅,还有质朴清新……。

当人感受到色彩的时候,会凭借阅历和生活体验联想到具体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

色彩的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一般来讲,少儿对色彩的联想大多数是具象联想,如周围接触到的玩具、食品、动物、植物、服装、明显的自然现象,如看到红色即可联想到苹果,太阳,火,血等;而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由于生活的经历,更多的是用心去感受色彩,抽象联想不断提升,当看到某种色彩、色调时,往往通过移情作用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再看到红色可能会感受到的是热情,喜气,温暖,勇敢和革命等。

人的视网膜在接受光色刺激而产生一系列生理视觉过程的同时,也会对人的感情产生影响,甚至会使人在情绪和精神上发生巨大变化。

色彩的联想与象征,是受到看见颜色的人的经验、记忆、知识等的影响,因为对过去的印象和经历的感知所引起的联想。

色彩情感主要体现在色彩联想和色彩的象征上。

色彩的联想,个人单一、偏颇的认知现象是有的,同一种颜色可能不同的人感受上也会有偏差,我们现在研究色彩的联想现象,是以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认识和运用色彩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共有的感受、理解为基准,共有的观念为基础,研讨一些共性、共识的理论和经验,与大家共享。

灰灰,阴天,混凝土,阴云,冬天黑煤,夜,头发,洋伞,墨,西装红苹果,太阳,郁金香,西服,红旗,血,口红,红鞋橘子,柿子,人参,橙子,砖橙褐土,树干,巧克力,皮箱,栗子,靴香蕉,向日葵,菜花,蒲公英,月,雏鸡,柠檬草,竹,叶,嫩草,春,嫩叶,和服树叶,山,草,草坪,树叶,蚊帐,草,毛衣天空,海洋,水,海,湖黄明快,泼辣,希望,光明,明朗黄绿青春,和平,新鲜,跃动,希望绿永恒,新鲜,和平,理想,深远,希望,公平无限,理想,永恒,理智,冷淡,薄情,平静,悠久高尚,古朴,优雅,高贵,优美,消极蓝紫葡萄,菜,桔梗,裙子,礼服,茄子,紫藤色彩象征色别白灰黑红橙黄绿蓝紫积极象征纯洁,清白,诚实,无私,神圣平静,朴素,淡薄,谦逊,和谐力量,严肃,永恒,毅力,意志热烈,喜庆,吉祥,兴奋,革命光明,华丽,富裕,成熟,甜蜜光明,纯真,活泼,轻松,高贵和平,生命,青春,希望,舒适理智,深邃,博大,永恒,真理高贵,祥瑞,忠诚,神秘,庄重消极象征缅怀,悲哀,惨淡,死亡,空虚沉闷,平凡,中庸,消极哀悼,黑暗,罪恶,恐惧敬畏,残酷,危险,血腥冲动,傲慢,焦躁藐视,诱惑,任性平庸,嫉妒,刻薄,保守,冷酷,漠视,忧伤,内向压抑,傲慢,哀悼色彩联想与象征理论的运用3艺术世界博大精深,艺术门类千奇百怪。

服装设计、舞台设计、建筑设计、广告创意、甚至厨师都在反复地孜孜不倦地研究摆弄色彩,试验各种组合效果,运用色彩来创造奇迹。

色彩往往在设计领域中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以作者平时教学和教研的室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为例,室内色彩的搭配合理精细与否,直接关系影响居室主人生活情趣、生活质量,因此室内色彩的搭配需要运用色彩的联想与象征理论和色彩搭配技巧。

在室内,不同颜色进入人的眼帘,刺激大脑皮层,使人产生冷、热、深、浅、明、暗的感觉,产生安静、兴奋、紧张、轻松的情绪效应。

所以居室色彩选择搭配以符合主人的心理感受为原则,列举几款色彩色调的搭配方法:典雅优美色调:中心色为玫瑰色和淡紫色,地毯用浅玫瑰色,沙发用比地毯浓一些的玫瑰色,窗帘可选淡紫印花的,灯罩和灯杆用玫瑰色或紫色,放一些绿色的靠垫和盆栽植物点缀,墙和(下转第710 页)色彩联想与象征26772011 年 第 17 期 S C I E N C E & TECHNOLOGY I N F OR M A T I O N ○教学研究○ 科技信息略谈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学习新课标的一点体会王东伟(柘城县基础教育教研室 河南 柘城 476200)【摘 要】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主 动 进 行 学 习 。

【关键词】新 课 标 ;自 主 学 习《 新课标 》 中指出 , 要“ 改变课程实施过去强 调 接 受 学 习 , 死 记 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 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文体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即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

何为“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 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的学习 能力。

(2)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指学习者在以下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 程度。

(3)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 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 习目标的模式。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 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

然而在目前语文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 时间,被老师的文体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

《语文新课程标 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 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 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学习。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自主理解和体验,让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和优美词语的积累,享受美的感受。

教师在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

这样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才能增强。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的学习方式,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更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使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要确认。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可能是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的一种补充,更不可能是传统课程教学的“调味品”和“兴奋 剂”,而是一种学习革命,一种学的根本性转变。

自主学习应是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 有了疑问才能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

每发现 一个问号,这个问题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思维就 愈活跃。

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 老师自身要转变教学观念,提 高学生对自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传统的学习观念使他们养成了较强的依赖心 理。

教育者应使学生明白被动接受知识的危害;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 的真正主人,要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体现出 独立性,而不是在教师的强行安排下进行学习;认识到应从单纯的学 习者转变为学习的计划者、组织者、管理者及评价者;认识到只有自己 才能对外部的知识进行选择和加工并最终得以吸收。

教师要帮助学生 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的能力。

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 身。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 , 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 , 脑子转起 来 , 思 维 活 起 来。

“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遍想,一边领会一 边揣摩。

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收获。

此外让学生质疑问难, 还可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细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