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病(蛇皮癣)知识介绍
4.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症/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 皮病 (EHK/BCIE)
5. 其他类型的鱼鳞病 6. 鱼鳞病相关综合征 7. 需要与鱼鳞病区分的其它疾病
明确诊断的意义
准确的临床诊断和临床分型
1. 有助于预测药物反应性和不良反应,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 2. 有助于预测并发症,判断预后 3. 有助于判断遗传类型,进行遗传咨询 4. 提示突变基因的类型,有利于确定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的路线。
毛囊角化丘疹,一般出现在上臂和大腿的伸侧,有时候颊部也会有。轻的 时候看上去就是毛孔粗一些,每一个毛孔就是一个小点,严重的话这些 点会变得很明显,如果连成一片出现,看起来就会象锉刀一样。
手纹和脚纹多、深、乱,手掌和脚掌的皮肤粗糙,甚至形成很厚的角质 斑块,干燥环境下角质斑块容易皲裂,引起疼痛。 一般在出生后数月至5岁前发病,青春期最为严重,之后逐步缓解。 温暖潮湿的夏天会缓解,而寒冷干燥的冬天会加剧。
需要与鱼鳞病区分的其它疾病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病变集中于掌跖过度角化,可累及手背及脚背、甲,但
其他部位皮肤一般受累
鳞状毛囊角化症——青壮年好发,片状鳞屑中央有一与毛囊孔一致的小黑点。
连圈状糠秕疹——好发于20-40岁,圆形或卵圆形污褐色斑片,上覆菲薄糠秕状
或鱼鳞状鳞屑
毛囊角化病——常于十几岁或更晚起病,小的疣状丘疹,甲上有红色或白色纵向
常染色体隐性鱼鳞病(ARCI)
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发病率约1:200,000,通常较为严重。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a. 板层状鱼鳞病(LI) b. 非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NCIE) c. 中间类型
共同点:一般出生时为胶样婴儿。
常染色体隐性鱼鳞病(ARCI)
——板层状鱼鳞病(LI)
1.泛发性扁平、 多角形棕褐色 鳞片,通常较 大(>1cm) 2.皮损累及全 身
常染色体隐性鱼鳞病(ARCI)
——板层状鱼鳞病(LI)
3. 大关节、面部损害尤其明显。大关节周围鳞屑常堆积
很厚,,鳞片可以堆积起来形成厚厚的一层,整个人看 起来象穿着一层棕黑色的铠甲。
常染色体隐性鱼鳞病(ARCI)
伴随症状:
四种鱼鳞病的比较
相同点: 起病早,一般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有症状, 鳞屑样皮损
差异点: 可从皮肤是否发红,鳞屑形态,是否有水疱,掌跖纹 是否深且乱,掌跖是否角化过度,是否有毛周角化, 指/趾甲是否异常,眼部异常,过敏体质等异常综合判 断。
四种鱼鳞病的区别
腋窝、腘窝、肘窝等皱 褶部位是否受累
否
是
浅色鳞屑,掌纹深
——中间类型
板层 状鱼 鳞病
重
非大疱性先 天性鱼鳞病 样红皮病
中间类型
轻
由于皮肤的上述异常,经常导致一些全身性 的症状:患者不能正常出汗,因此,炎热的 天气、剧烈运动后体温会升高;由于干燥鳞 片拉紧皮肤,鳞片周围的皮肤容易发生感染; 当头皮发生感染的时候,就会造成瘢痕性脱 发;睑外翻容易引起眼部感染;大量皮屑脱 落造成蛋白质丢失过度。
患者大多数出生时为“胶样婴儿”,即孩子 出生时裹着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膜,这层膜 紧紧地裹住孩子,使孩子的四肢不能自由活 动。几天或几个星期后,这层膜慢慢脱落, 现出庐山真面目,板层状鳞片、红皮病慢慢 表现出来。如果能够安全度过儿童期,随年 龄增长,症状可能逐渐减轻。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症/大疱性先天 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EHK/BCIE)
寻常鱼鳞病(IV)
最常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率1/250-1/5000
1.多在出生后数月至5岁前发病。
2.首先在背部、肢体伸侧出现少量干燥鳞屑,继之在 胸腹部、肢体屈侧也可出现鳞屑。头皮、颜面外周可 有轻微损害。腋下、腹股沟、腘窝、肘窝等皱褶部位 常无损害。
3. 鳞屑呈多角形或菱 形,中央附着,边缘 翘起。 患者往往皮肤干燥, 下肢更为明显。
6.不少患者伴有性器官 发育异常,如隐睾、小 睾丸、小阴茎等,导致 不育。 7.可出现智力低下。
随年龄增长,颈、面、头皮等处损害可能减轻,但腹及下肢 变得更严重。炎热潮湿季节虽可缓解,但仅是堆积的鳞屑稍 少一些而已。
很多患者的母亲(即携带者)在小腿前面有轻度的病变。
本类型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一般来说,家族中只有男 性患者,患者集中在与母亲有血缘关系的一方,如表兄弟、 舅、外祖父等。
鱼鳞病的分类
鱼鳞病是一组遗传性疾病,包括若干遗传方 式不同.临床表现各异的特殊类型。
共同点:均有“鱼鳞(scale)”样皮肤损害。
鱼鳞病的分类
1. 寻常鱼鳞病(IV) 2. X连锁鱼鳞病 (XLI): 3. 常染色体隐性鱼鳞病(ARCI)
a. 板层状鱼鳞病(LI) b. 非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NCIE) c. 中间类型
4. 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皮肤广泛性、持续性潮红,泛发细小浅色鳞屑,轻度睑外翻,掌跖
及皱褶部位常见增厚。毛发多正常,常无其他表现,但中性脂肪贮积和毛干 异常智能障碍鱼鳞病综合征可有非常相似的表现。
鱼鳞病相关综合征
在鱼鳞病样皮损之外,还有其他特异性表现。
Sjögren-Larsson Syndrome——先天性鱼鳞病伴四肢痉挛,智能障碍 Refsum Disease——轻微鱼鳞病损伤,神经炎,共济失调 Netherton Syndrome——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竹状发,过敏体质 IBIDS——鱼鳞病样红皮病,脆发,智能障碍,生育力降低,身材矮小 CHILD Syndrome——单侧发育不良,单纯鱼鳞病样红皮病,四肢畸形 KID Syndrome——角膜炎,鱼鳞病,耳聋 Neutral Lipid Storage Disease——鱼鳞病,白内障,耳聋,进展性肌无 力,肝大,小肠营养吸收不良 Happle syndrome——鱼鳞病,白内障,侏儒症 Erythrokeratoderma Variablis——鱼鳞病,肝脾肿大,共济失调
寻常型鱼鳞病的 毛囊角化丘疹 (轻度)。皮肤 上的毛囊形成明 显的小点,以手 触之有粗糙感。
除了这三个主要特征,大约50%的患者会出 现过敏体质,比如过敏性皮炎(经常表现为 过敏性湿疹、过敏性哮喘、过敏仅见于男性,X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1/2,000 - 1/9,500
因此,一般来说,基因的作用是编码蛋白质,由蛋白质来实 现人体的功能。比如当你跑步的时候,是肌肉的收缩使你能 够迈开脚步,而肌肉细胞里产生收缩作用的蛋白质包括肌动 蛋白、肌球蛋白等,他们分别由不同的基因来编码。当这些 基因发生错误的时候,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就不正确了,因而 也不能执行正常的功能,于是产生了疾病.
1.小的深色紧密粘附鳞片, 皮损远较寻常鱼鳞病严重。
2.全身皮肤都被累及,颈、 躯干侧面较严重,腋窝、 腘窝、腹股沟、肛周、外 生殖器周围因相对潮湿一 般不受累。
3.一般无毛周角化。
4.掌跖纹与常人无异,也 不发生掌跖角化过度。
X连锁鱼鳞病 (XLI)
5.50%成年患者和部分女 性携带者有角膜浑浊,
其他表现: 3. 水疱和鳞片的程度因人而异。 4. 常有掌跖角化过度 5. 甲:增厚,一个或多个(常见)甲营养不良。甲板增
厚或脱落。 6. 常有睑外翻,角膜营养不良,畏光。 7. 少数患者身材矮小,伴有智力迟钝及其他发育异常。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症/大疱性先天性 鱼鳞病样红皮病 (EHK/BCIE)
寻常型与X-连锁型的鉴别
同:都有鳞屑,但是腋窝、肘窝、腘窝、腹股沟这些相对潮湿的地方往往没 有什么异常。皮肤损害相似.
异: 临床表现: 寻常型—毛周角化;掌纹深乱,皮肤粗糙;部分有过敏体质;青春期最为严重, 之后逐步缓解. X-连锁型---不少患者伴有性器官发育异常;可出现智力低下;随年龄增长, 颈、面、头皮等处损害可能减轻,但腹及下肢变得更严重。 家族史: 寻常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总体看来,家族中每代都有发病,男女均发病; 而X-连锁型男性发病,女性不发病(携带者),患者集中在与母亲有血缘关系 的一方,如表兄弟、舅、外祖父等。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50%为新发突变,发病率1:100,000?
1. 皮肤广泛潮红,上覆极厚的棕黄色角质物, 角质性鳞片形成平行的棘突
2. 在大关节附 近、肢体屈侧、 皱褶等易摩擦 部位,角质性 鳞片堆积很厚, 呈疣状外观。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症/大疱性先天性 鱼鳞病样红皮病 (EHK/BCIE)
鱼鳞病知识介绍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大纲
鱼鳞病的临床表现和分类 鱼鳞病的致病基因和遗传方式 鱼鳞病研究进展 基因诊断和治疗 临床治疗与护理
鱼鳞病临床表现及分类 ichthyosis
资料来源: (Foundation of Ichthyosis and Related Skin Types, F.I.R.S.T.) 中国皮肤病性病图鉴,第二版。朱学骏,孙建方,涂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11月 常见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冉玉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9月 先天性鱼鳞病致病基因的研究,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11):690-2
——Siemens大疱
临床表现与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相似:
1.出生时即有广泛水疱 2.继而为角化过度性鳞屑所代替 3.主要累及四肢屈侧皮肤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症/大疱性先天性 鱼鳞病样红皮病 (EHK/BCIE)
——Siemens大疱
特点:
1.不伴有红皮病
2.常有角质层 脱落造成的裸 露区,与周围 颜色加深、粗 糙的鳞屑形成 鲜明的对比
2. 新生儿鱼鳞病_胎儿鱼鳞病:易夭折,幸存者可转化 为板层状鱼鳞病或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其他类型的鱼鳞病
3. 局限性线状鱼鳞病 可能为板层状鱼鳞病的一种异型。出生时后不久出现广泛红斑和脱屑,
为环形、多环形、匍行性、游走性红斑,约1周后皮疹扩至最大面积,以后逐渐 消失,不留任何痕迹。原有损害消失后,附近又可出现新的环形红斑,重复上述 过程。面部可有类似脂溢性皮炎样弥漫性红斑及鳞屑。肢体屈侧可有局限性苔藓 样改变。头皮脱屑,结节状发或扭发,并因此导致头发稀少。夏季时皮肤损害可 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