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壁练习

赤壁练习

赤壁原文:折戟⑴沉沙铁未销⑵,自将⑶磨洗⑷认前朝⑸。

东风⑹不与周郎⑺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⑼。

词语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填空:1、《赤壁》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称________,又号________,汉族,________年(今陕西西安)。

2、_____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_____宰相_____之孙,_____之子,__________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________。

3、后赴____观察使幕,转____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________。

岁暮卒于_____,终年____岁。

4、____杰出____,尤以________著称,内容以_________为主。

5、他的古体诗受____、_____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杜甫与李白合称“____”,为了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______”。

6、根据《赤壁》原文作出解释:折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赤壁》原文作出解释:认前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赤壁》原文作出解释:铜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赤壁》原文作出解释:二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1、选出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2、下列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D:天气环境(刮东风)使曹军失败3、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泣孤舟之嫠妇(嫠妇:寡妇)B:幽邃浅狭(邃:深远)C: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孤:幼年丧父;怙:依靠)D: 东风不与周郎便:指自然天气,风向的一种。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一交战初一:刚刚开始B:同时发火发火:点燃船只C:北军大坏大坏:彻底溃败D:认前朝认前朝:指认前一个朝代。

是历史年份的意思6、赤壁之战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东汉政权彻底灭亡B: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孙刘联军夺取大片土地7、下列各句加下划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侣鱼虾而友麋鹿B:寄蜉蝣于天地C:羡长江之无穷D: 托遗响于悲风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折戬沉沙毕月羞花花前月下B:窈窕之章苍海一粟曷其有极C:清莹秀澈佳木异石壬戍之秋D: 杯盘狼藉如泣如诉余音袅袅9、赤壁之战打败曹军的决定因素是()A:诸葛亮的计策B:周瑜的水军C:孙刘联盟D: 地理上的优势10、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B: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C: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D: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1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劲.敌/强劲.有力长.期/此消彼长.蹊.跷/独辟蹊.径B:横.财/飞来横.祸隐藏./无尽宝藏.着.迷/不着.边际C:扁.豆/一叶扁.舟投奔./东奔.西走黢.黑/怙恶不悛.D: 家属./举酒属.客差.错/差.强人意咋.舌/朔风乍.起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躬亲抚养侥幸七月既望佳肴B:狼狈不堪盘桓逝者如斯决择C:谪潇水上感慨挺而走险夭折D: 折戬沉沙遗憾大浪淘金搓跎13、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精彩的一场大决战,这场战争参与兵力之庞大、人物关系之复杂、政治影响之深远都是非常惊人的。

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 袁绍和孙刘联军14、下列典故与赤壁之战无关的是()①草船借箭②草木皆兵③风声鹤唳④周瑜打黄盖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赤壁》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戏中的俊男美女自然是争夺眼球的法宝,但真正让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那含蕴在内的国人挥之不去的“赤壁情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星移斗转,岁月飞逝。

②在烽火硝烟的三国时代,赤壁是奠定魏蜀吴鼎立之势的“武赤壁”。

③神州文武两赤壁,至今仍令人心驰神往。

④君不知赤壁也还分“文武”一说。

⑤在云淡风轻的北宋,赤壁则是旷世文豪苏轼笔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文赤壁”。

A:④①③②⑤B:①③④②⑤C:④②⑤①③D: ④①②⑤③16、语言形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D: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7、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A:“正襟危坐”一语出自《史记·日者列传》,原文为“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C:“孟德之困于周郎”系出自三国“赤壁之战”中周瑜巧用连环计,大败曹军的事实。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化用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诗句,原句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18、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9、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A:士兵不习水战B:骄傲轻敌C:力量弱小D: 士兵疲惫20、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几项:()A: 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E:“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写宋文帝刘义隆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问答:1、《赤壁》中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你认为诗人想要借此表达什么?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3、《赤壁》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4、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赏析杜牧的《赤壁》。

5、前两句诗在《赤壁》中的作用是什么?6、杜牧的《赤壁》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7、若将《赤壁》中的“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8、《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什么?9、在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为什么由最初的“乐”转向悲叹与沉重?10、《赤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1、《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