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群众团体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并固定使用的一种具有特定格式的文书材料。
(对公文基本含义的理解)。
公文必备条件:第一作者必须是法定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即一切合法存在的组织。
第二要有固定使用的特点。
第三公文有特定的格式。
2、对公文基本含义的理解: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
4.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3、从秘密程度来划分公文可分为哪几类:绝密文件、机密文件、秘密文件和普通文件。
从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来分,公文可分为哪几类:秘密文件; 普通文件; 公布文件。
4、公文的分类:1、公文的地位:法定公文和非法定公文2、公文使用范围:通用和专用;4、公文的作用:知照类公文;报(提)请类公文,如请示;规范类公文,如章程;记录类如总结;联系类如介绍信;会务类如开幕词、;契约类公文,如合同;书信类,如祝词)4、行文方向:上行、下行、平行(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或其职能部门向上级领导机关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发送的公文。
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向其下级机关、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向对口的下级业务部门发送的公文。
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发送的公文。
如:函、议案等,有时通知也可用作平行文)5、行文关系:内部、对外、收入、发出、公布6、内容繁简:单一文件、综合文件7、制发机关性质:党内公文、行政公文、群众团体公文8、办理时间的要求:特急、紧急、常规9、机密程度:绝密、机密、秘密、普通(绝密文件,指涉及国家核心秘密内容,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利益遭受特别严重损害的文件。
机密文件,即涉及到国家重要秘密内容,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较大的损害的文件。
秘密文件,即涉及国家一般秘密内容,一旦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一定损害的文件。
凡属保密的文件,在制作、传递、管理等环节上,都要规定严格保密。
普通文件,即指不涉及国家任何机密的文件)5、公文的特点:一、从公文写作者方面看,其特点有:1、公文有法定的写作者;2、写作的受命性;二、从公文的效力方面看,其特点有:1、权威性与约束力;2、实用性与时效性;三、从公文制作方面看,其特点有:公文的格式是规范化的,可分为页面格式和写作格式;四、从公文内容方面看,其特点有:公文的内容总体上,可分为事由和事项两大结构;五、从公文语言看,其特点有:定性定量;庄重严谨;简洁明晰6、公文主旨,是指公文撰写者在传达政策、发布指令、周知事项、汇报工作、总结经验、交流信息时,通过所拟公文表达出来的基本精神、基本观点。
公文主旨包括:1.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见、要求、办法等。
2.公文所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
3.公文的写作目的。
7、公文主旨的表现原则:明白显露、直陈其旨,公文主旨必须明晰、正确、深刻、集中。
主旨句的表现方法,大体说来有以下几种:题目明旨;开宗明旨;片言居要;一线贯穿8、公文的语言词汇风格特点:准确、简练、朴实、庄重、文采2.公文词汇特点:同义词的择优选用、词汇感情色彩的把握、介词短语的大量使用、文言词汇的使用、简称的使用、使用规范词语和公文专用语。
9、公文的组织结构:1、层次:纵向、横向、纵横交错式2、段落:专一性、完整性3、开头:概述式、目的式、根据式等4、结尾: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前后照应,揭示主旨、表明意见,提出建议、补充说明相关问题、专用词语,约定俗成。
5、过渡:自然过渡、过渡词语、过渡句段。
6、照应:首尾、文题、文中。
2、公文起草所采用的主要形式:1.由一人准备、选取材料并构思布局直至拟写成文;2.由多人共同讨论、构思和准备材料,最后由一个执笔起草;3.由起草小组共同酝酿,多人分工执笔,一人统稿贯穿成文。
3、公文中下行文的含义及其主要行文方式。
1、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对所属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的一种行文;2.主要的行文方式有:(1)逐级下行文;(2)多级下行文;(3)直达基层组织和群众的。
4、公文处理工作的特点:1.政治性;2.时限性;3.机要性;4.规范性。
5、常见的公文分类的方法:从公文的来源来划分。
从行文关系上来划分。
从秘密程度来划分。
从制发机关的性质和公文作用来划分。
从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划分。
6、公文的特点:1.法定性与政策性。
2.真实性与规范性。
3.实用性与时效性。
7、从行文规则的角度简述精减文件的措施:1.制发公文是为了实施正确有效的领导,就应当按照公文的内容确定发文范围:内容与受文单位的工作有关的就发,否则就不发;凡是可发可不发的公文,坚决不发。
2.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解决当“收发室”等简单地照抄的现象发生;还要防止“一文多发”,重复发文的现象。
8、请简述公文处理工作的作用:1.与公文的作用是通过公文本身内容体现不同,公文处理工作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管理环节体现。
2.具体作用是:助手作用;纽带作用;查考作用。
9、简述公文的主要作用:1.领导与指导作用。
2.规范与联系作用。
3.凭证与备考作用。
10、简述公文材料的种类:1.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2.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
3.主要材料、次要材料和典型材料。
11、上行文的含义及其主要行文方式:1、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向所属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的一种行文;2.主要的行文方式有:(1)逐级上行文;(2)多级上行文;(3)越级上行文。
12、公文写作的特点:1、被动写作,遵命性强;2、对象明确,针对性强;3、集思广益,群体性强;4、决策之作,政策性强;5、急迫之作,时限性强;6、讲究格式,规范性强。
10、公文写作的一般步骤:1.明确发文主旨;2.收集有关材料;3.拟出写作提纲;4.认真起草正文。
5.反复检查修改。
13、我国党政机关公文行文关系的划分。
大体可以分为:1.同一系统的机关,既有上级领导机关,又有下级被领导机关,上下级机关之间,构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2.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下级业务部门之间具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3.非同一系统的机关之间,仅仅是一般性关系,或称不相隶属关系;4.同一系统的同级机关之间的关系,属于平行关系。
14、公文处理工作的定义和具体要求。
围绕着公文的撰制、收发、办理与管理,需要进行许多工作,这些具体的工作,就是公文处理工作,通常简称为文书工作。
具体要求:1.准确周密,确保质量;2.及时迅速,注意时效;3.安全可靠,确保机密;4.加强集中,统一管理;5.精简文件,深入实际;6.实事求是,遵规守纪。
特点:政治性、时限性、机要性、规范性作用:助手作用、纽带作用、查考作用15、公文处理工作包括:收文办理一般包括传递、签收、登记、分发、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查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发文办理一般包括拟稿、审核、签发、缮印、校对、用印、登记、分发、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
14、公文写作人员应具有的素质修养:1.政治素质好;2.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3.熟悉业务和机关工作情况;4.有较宽的知识面;5.有较好的文字功底。
15、我国党政机关公文行文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依据:1.我国党政机关公文行文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2.我国国家行政机关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的确定依据是《宪法》,我国党的各级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的确定依据是《党章》。
17、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指示性公文。
特点:针对性;指导性;行文具有被动性。
分类:针对请示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表态性批复和指示性批复。
按上级机关批复的意见可分为:对请示事项完全同意的批复;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的批复;完全不同意的批复。
按请示类型可分为:对请求指示事项的批复;对请求批准事项的批复;对请求解决问题的批复等。
18、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大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
是各级党政机关普遍使用的一种下行公文。
)特点:行政效力强;工作指导性强;有广泛的机关适用权19、决议是经领导机构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公文。
有的决议具有法规性质。
特点:表达群体意志;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决议通过的观点和对事物的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类型:决策部署型;结果公布型;重大问题总结型。
20、意见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发表的对工作有指导性的文件。
直接指导型和批转执行型。
21、公告、通告是一种严肃庄重的公文,它内容单一,篇幅较短,或篇段合一,或分条列点,表达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
(一)标题。
标题有三种:一是完全式标题,包括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二是省去事由,只写发文机关和文种;有的只有文种。
标题之下,有时可单独编号。
(二)正文。
由依据、事项和结语组成。
结尾一般用“现予公告”、“特此通告”作结语,也可以提出要求作结尾。
也可不写结语。
(三)落款和日期。
日期有的注在标题下方,也可注在正文末尾落款处。
重要的公告(通告)落款处除注明发文机关和日期外,还标明发布地点。
如标题部分已显示有关发文机关与发文日期,则最后可以不再另署。
22、请示的写法注意:理由要充分,要求要合理;格式要正确,语言要得体。
请示结构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首部主要包括标题和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等部分组成。
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内容。
标题写明发文机关的,这里可不再署名,但需加盖单位公章。
尽量用一些商量口吻的词语,如“拟”、“打算”、“准备”、“建议”、“是否”等等。
不可用要挟性语言。
23、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记录和会议文件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加工整理而成的,它是反映会议基本情况和精神的纪实性公文,是会议议定事项和重要精神,并要求有关单位执行的一种文体。
有的需要下发执行的会议纪要,可以“通知”形式发出。
24、计划类文书:①分析情况要认真细致。
②确定目标要实事求是。
③措施步骤要切实可行。
④条目要分明,语言要简洁。
讲话类文书:①主题要鲜明、集中。
②材料要真实、新颖。
③布局要清晰、紧凑。
④语言要明白、生动。
简报类文书:①内容要真实、确切。
②篇幅要短小。
③针对性、指导性要强1.“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在公文写作中的特点及其主要方法:1.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客观、真实地解说清楚。
与其他表达方式比较,说明的明显特征讲的是客观事物,其基本要求是客观、准确。
2.说明的主要方法是:(1)定义说明;(2)注释(诠释)说明;(3)比较说明;(4)数字说明;(5)举例说明;(6)分类说明。
2.公文签收的含义及其要求:1.公文的签收是指收到文件材料后,收件人在对方的公文投递单或送文簿上签字,以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保证公文运转安全可靠。
2.要求是“四查清”:(1)查清信封或封筒上的收文机关名称,是否确属本机关的收文,以防错投、错收;(2)查清信封号码与递送人在签收登记簿上所登的号码是否一致;(3)查清文件封口是否破损,包装是否牢固;(4)查清文件的登记件数后与实有件数是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