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学重点1、什么与宇生放射性核素(初级、次级宇宙射线)、原生放射性核素、海拔效应、地磁纬度效应0宇生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线与大气层粒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3H、7Be、14C及22Na等。
原生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以来就存在于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40K、238U系、232Th系、氡)初级宇宙射线:源自银河系、太阳次级宇宙射线:初级宇宙射线与大气层粒子相互作用在百万分之一秒,产生百万个新粒子(级联反应)。
地磁纬度效应:地磁赤道处的宇宙射线强度和剂量率最小,而接近地磁两级处的宇宙射线强度和计量率最大。
海拔效应:在同纬度地区,宇宙射线的剂量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2、天然本底照射的类型,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天然、人工、宇生、原生、氡,食入,吸入等)、陆地内外照射致成人年有效剂量,我们关注的氡主要是哪个?新建房屋和旧房屋氡及其短寿命字体的浓度标准是多少及其他们在呼吸道的沉积规律?被确定为职业照射的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是什么?1)天然本底照射的类型:包括宇生放射性核素照射、陆地辐射(原生放射性核素)。
2)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总计)2.4 mSv宇宙射线年有效剂量:0.39 mSv;宇生放射性核素--14C是12μSv;陆地辐射外照射(总计):0.48 mSv;其中室内:0.41 mSv室外:0.07mSv食入照射:0.29 mSv吸入照射:1.26 mSvRn致成人年有效剂量:1.2 mSv(室内:1.0 mSv,室外0.095 mSv)关注的是222Rn,年平均值 400Bq/立方米新建住房年平均值≦100Bq/立方米,已建住房年平均值≦200Bq/立方米呼吸道的沉积规律:氡的短寿命子体:指氡的放射性子体核素中半衰期比222Rn的子体。
一、呼吸道中的沉降n 氡气极易被肺泡吸收,迅速均匀散布全身,脱离含氡环境后,很快经肺排空。
n 氡子体是金属,结合态氡子体吸入后不断沉积在呼吸道表面,不易排出,也难以被机体吸收,对呼吸道产生集中剂量贡献。
n 未结合态氡子体呼吸道沉积率为20~50%,与呼吸量成正比。
大多数未结合态氡子体附着在20-500nm的气溶胶粒子上形成结合态氡子体。
直径小于200nm的在呼吸道内靠扩散沉积,更大的粒子靠惯性碰撞沉积。
n 氡子体的易沉积在气管和大的支气管,小支气管和肺泡的沉积较少。
确定为职业照射的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除了国家法规或标准中豁免的实践源产生的照射以外,职业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受到的辐射照射。
3、理解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自然界存在的能释放出放射线的物质。
包括宇宙射线、陆地辐射。
人工辐射源:人工生产的能释放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经加工提炼的天然辐射源。
4、重要的宇生放射性核素有哪些 3H、7Be、14C、22Na5、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当受照剂量超过某一特定效应的阈剂量以后,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将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加重。
(其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呈S型,存在阈剂量)随机性效应:发生癌症的概率(不是严重程度)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这种效应成为随机性效应,意思是“随机性质的,或统计性质的效应”,如致癌/致畸。
6、现行的辐射防护标准是什么?何时颁布,何时实施?具体职业人员、公众、慰问者的剂量限值?简单了解除了基本限值之外的其它限值的含义。
了解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的含义。
现行的辐射防护标准是《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准则》于2002年10月8日发布、2003年4月1日实施。
(P43)职业照射不超过下列限值:P48➢连续5年的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 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 mSv;➢四肢(手或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 500 mSv;➢对于16~18岁的实习学生⏹ 年有效剂量:6mSv⏹ 年眼晶体当量剂量:50mSv⏹ 年皮肤四肢当量剂量:150mSv➢怀孕期:接受与公众成员相同的防护水平。
公众照射:公众成员平均剂量不超过下述限值➢年有效剂量 1 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平均剂量不超过1 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 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 15 mSv➢皮肤的年当剂量 50 mSv慰问者及探视人员的剂量限制➢对患者的慰问者所受的照射加以约束,使他们在患者诊断或治疗期间所受的剂量不超过5 mSv➢探视食入放射性物质的患者的儿童所受的剂量限制于1 mSv以下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的含义:一个指定量的水平,高于该水平的应考虑采取相应的行动.在某些情况下,指定的量实际低于其指导水平时,可能也需要考虑采取行动。
●简单了解除了基本限值之外的其它限值的含义:次极限值:个人在任何一年经吸入、食入途径摄入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量以年摄入量限值(ALI)加以限制。
=年摄入量限值。
推定限值(导出限值):审管部门以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为基础,根据一定模式从基本限值推导出的限值。
特准限值:由主管部门或单位管理部门制定的限值,一般比推定限值更严一些,适用于某些特定场合,如放射性废物排放。
管理限值:为了管理目的,由主管部门或企业负责人根据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制定的限值。
以年平均有效剂量为依据,对获准实践或源所规定的与放射性废物排放相关的排浓度和总排放量限值。
7、放射防护的目的?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减少随机性效应的诱发。
8、放射卫生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最优化的含义,例如放射防护设计和人员工作安排的依据,影响最优化的因素等1)实践的正当性(是最优化过程的前提):辐射照射的实践对受照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包括健康危害和非健康危害)。
=利益大于危害2)防护的最优化(是最优化过程的基本要求):在考虑了社会经济因素的前提下,一切辐射照射都应当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ALARA原则。
=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3)个人剂量限值(是最优化剂量的约束):对于职业照射,它是一种源相关的个人剂量值,用于限制最优化过程考虑各种选择的范围。
对于公众照射,它是公众成员从任何受控源的计划运行中接受的年剂量的上界。
对于医疗照射,剂量约束值应被视为指导水平。
实践正当化是防护最优化的前提,个人照射限值是最优化剂量的约束条件。
不能把个人剂量限值直接作为防护设计和人员工作安排的依据。
9、γ点源通常用的屏蔽厚度计算的方法⑴使用公式计算(比较繁杂);⑵用“半厚度值”:减弱倍数与半厚度值之积;也可使用 1/10值厚度法;半值厚度法公式:d=n•HVT⑶由减弱系数(减弱后前强度之比)查图(曲线)求得;⑷由减弱倍数(减弱前后强度之比)查表求得;10、接受过几倍于年剂量限值照射的从业人员,不应再接受事先计划的特殊照射 5倍11、紧急防护行动干预水平,临时避迁、永久再定居的避免剂量???紧急防护行动干预水平:如果在2天以内可有效防止10mSv,可采取隐蔽行动。
如果在7天以内可有效防止50mSv,可采取临时撤离。
碘防护的通用优化干预水平是100mGy(指甲状腺的可防止的待积吸收剂量)。
开始和终止临时避迁的干预水平:一个月内可防止的剂量为30mSv和10mSv。
预计在1~2年之内,月累积剂量不会降低到该水平以下,应考虑实施永久再定居。
预计终身剂量可能会超过1 Sv时,应考虑实施永久再定居。
12、什么是密封源,什么是开放源,理解他们的特点。
密封源:永久地密封在包壳内并(或)与某种材料紧密结合的放射性物质。
特点:密封源分类:α辐射源、β辐射源、低能光子源、γ辐射源、中子源;多用于外照射。
开放源(非密封源):非密封的,与环境介质接触的放射源。
特点:极易扩散,可能会影响工作场所表面或环境介质。
主要用于内照射。
13、远距离治疗常用的密闭源是什么近距离治疗用的密封源1.浅表治疗用密封源2.腔内治疗用和间质治疗用密封源3.近距离治疗的前景远距离治疗用的密封源1.60Co源2.137Cs源14、医用放射源事故原因及预防对策?事故原因分析:⑴辐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⑵违规操作;⑶安全连锁装置功能故障;⑷辐照装置传输源的机械系统故障。
事故预防对策:⑴建立健全辐射安全管理制度;⑵操作人员接受岗前培训;⑶定期检验和维护安全连锁装置的功能;⑷调试和检查直线加速器时应注意安全防护;⑸确保辐射警示系统功能正常可靠。
15、密闭源的泄漏检查方法?什么情况表示无泄漏放射性检验(有无放射性物质的泄漏):⑴湿擦拭法:拭子擦拭后测活度;⑵浸泡法:50℃±5℃浸泡4h后测浸泡液放射性活度;⑶射气固体吸收法:226Ra源以棉花包绕置密室12h后取出棉花测之。
以上方法测到的放射性活度<185Bq者无泄漏。
非放射性检验(包装容器有无泄漏):⑴真空鼓泡法:盛水密封容器中使负压达15-25kPa,观察数分钟若未见气泡从源包壳表面连续溢出,则认为无泄漏;⑵氦质谱法:置于密封容器后抽取其内气体,测氦气浓度。
若源包壳内氦气泄漏率<1.33╳10-6Pa·m-3·s-1,则无泄漏。
16、屏蔽设计的通用参数(工作负荷w、居留因子T、利用因子、屏蔽设)17、开放性放射性工作场所分级、分区、分类,以及选址要求分级(依据--最大等效日操作量):甲级:>4 ×109Bq,(100mCi);乙级:2 ×107到4 ×109 Bq ,(0.5mCi);丙级:4×104到2 ×107 Bq, (0.001mCi)。
(豁免活度值以上到2*107)分区:控制区(需采取专门防护措施或作出安全规定的区域,如控制正常照射或防污染扩散、防潜在照射或限制其程度等。
)、监督区(控制区外,需经常监督职业照射条件的区域)。
非监督区已经废除。
P76分类(依据--等效年用量: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各种放射性核素的年用量分别乘以放射性核素的毒性组别系数,其积之和构成等效年用量。
):第一类:>1.85 ×1012 Bq,(50Ci);第二类: 1.85 ×1011到1.85 ×1012 Bq;第三类:<1.85 ×1011 Bq ,(5Ci)。
选址要求:1)一、二类单位不得设在市区,2)三类单位及二类医疗单位可设在市区,但必须保证公众照射不超基本限值。
3)防护监测区范围:一类:>300m;二类:50~100m;三类:<50m4)注意气象、水文、地质等条件与环境18、对于职业照射人员,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的途径及主要途径对于职业照射人员,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的途径:药物准备、用药、用药后:照相检查及前后走动等。
——后果:1. 局部皮肤受到外照射2. 皮肤上的放射性污染物转移到体内 3. 皮肤上的放射性污染物渗透到体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基本途径及其体内行为● 呼吸道:工作场所主要方式● 消化道:皮肤污染主要转移方式● 皮肤:污染皮肤浸润、扩散● 伤口:快速通道● 药物方式:注射、口服、吸入19、内照射防护中个人卫生措施正确使用、妥善保存个人防护用品严格执行卫生通过间制度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注意暴露皮肤破溃伤口的包扎不同分区内的物品不得随意交叉串用注意个人卫生(头发、指甲等)20、褐藻酸钠和普鲁士蓝分别是什么物质的特异性阻吸收剂量锶Sr,铯Cs铊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