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地方政府学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地方政府学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地方政府学》课程教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及任务《地方政府学》课程是人事部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共同建设的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本科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一般地方政府的产生和演变,了解地方政府管理体系,掌握地方政府管理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依据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理论解决管理过程中现实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地方政府学》是一门专业课程,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该专业的政治学、行政管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组织行为学、政府经济学等课程都是它的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以《地方政府学》教材为基本内容,结合我国当前地方政府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指导地方政府学课程的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专题分组座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公务员管理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要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辅助。

2、选用《地方政府学》,由徐勇、高秉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网上答疑、课程讨论、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专题分组研讨、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公务员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地方政府学》课程结业考核实行全国人事系统电大教学点统一考试,考试水平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行政管理(人事系统)专业本科学生。

考核教材使用徐勇、高秉雄主编的《地方政府学》。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了解与掌握的程度,考核分为:“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的具体考核要求是:“一般了解”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基本掌握”是指在“一般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理解;“重点掌握”是指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作业考核和期末结业考试想结合的方式,两者的比例分别是40%和60%。

平时作业由人事部高培中心统一布置,共安排四次,每次均按百分制评阅,四次成绩平均分的40%计入课程总成绩。

期末考试才用闭卷方式,未完成平时作业及平时作业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课程结业考试。

期末试卷按百分制评阅,其成绩的60%计入课程总成绩。

期末考试的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各题型所占分数比例为10%、10%、20%、30%、30%。

本课程期末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知识点】一、地方政府的定义及内涵二、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及作用三、研究地方政府学的意义与目的四、地方政府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地方政府的定义及组成一般掌握:地方政府的特征及作用,研究地方政府学的意义与目的一般了解:地方政府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章地方政府的产生和演变【教学知识点】一、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二、东、西方早期国家的地域性政府三、传统国家的特点四、亚洲、欧洲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五、近现代国家的特点六、近现代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的转变和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的构建七、近现代中国地方政府发展历程【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国家与政府的关系,近现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发展历程一般掌握:传统国家和近现代国家的特点一般了解:东、西方早期国家的地域性政府;亚洲、欧洲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近现代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的转变和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的构建第三章地方政府的类型【教学知识点】一、地方制度的定义和类型二、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三、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定义、特征及优缺点四、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定义、特征及优缺点五、混合体地方政府的定义及优缺点六、地方政府的行政区划类型七、一般性地域型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八、建立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的目的九、城镇型地方政府和特殊型地方政府的定义及基本特点十、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含义十一、高层地方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基层地方政府的定义【考核要求】重点掌握:行政地方政府和自治地方政府的定义、特征及优缺点;混合体地方政府的定义及优缺点;地方政府的行政区划类型;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含义一般掌握:地方制度的定义和类型;一般性地域型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建立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的目的;城镇型地方政府和特殊型地方政府的定义及基本特点一般了解: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高层地方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基层地方政府的定义第四章地方政府的权力【教学知识点】一、权力、权限和国家权力、国家权限的概念二、地方政府权限的特点三、地方政府权力的含义和内容四、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特点五、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类型六、议行合一体制、议行分立体制地方政府的概念和类型七、双轨体制地方政府的主要特征八、中国地方政府的权限九、中国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和权力配置特征【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地方政府权限的特点;地方政府权力的含义和内容;中国地方政府的权限;中国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和权力配置特征一般掌握: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特点;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类型;议行合一体制、议行分立体制地方政府的概念和类型一般了解:权力、权限和国家权力、国家权限的概念;双轨体制地方政府的主要特征第五章地方政府的构成【教学知识点】一、地方政府单位的概念及内涵二、行政体、自治体和混合体的地方政府单位的构成三、地方议决(立法)机关的概念和职权四、地方议决(立法)机关的产生方式和组织五、地方议决(行政)机关的职权六、地方行政机关的含义、类型、组成、产生方式、任期及基本职权七、中国地方政府单位的概念和构成八、中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方式、规模、任期、组织和职权九、中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含义、组成、任期和职权【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地方政府单位的概念及内涵;行政体、自治体和混合体的地方政府单位的构成;中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方式、规模、任期、组织和职权;中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含义、组成、任期和职权一般掌握:地方行政机关的含义、类型、组成、产生方式、任期及基本职权;中国地方政府单位的概念和构成一般了解:地方议决(立法)机关的概念和职权;地方议决(立法)机关的产生方式和组织;地方议决(行政)机关的职权第六章地方政府的职能【教学知识点】一、国家职能和政府职能的概念二、地方政府职能的含义、制约因素和基本特性三、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四、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的职能特点五、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的职能特点六、地方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七、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和主要表现八、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国家职能和政府职能的概念;地方政府职能的含义、制约因素和基本特性;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和主要表现;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一般掌握: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的职能特点;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的职能特点一般了解: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地方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地方政府关系【教学知识点】九、地方政府关系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十、影响地方政府关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十一、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基本结构模式和类型十二、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职责和权限划分十三、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与合作关系十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权限划分十五、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特点十六、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类型十七、我国地方政府关系的含义十八、我国中央政府与一般地方政府间的关系十九、我国中央政府与民族区域政府以及特别行政区政府间的关系二十、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间的关系【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地方政府关系的概念和基本内涵;我国地方政府关系的含义;我国中央政府与一般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我国中央政府与民族区域政府以及特别行政区政府间的关系;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一般掌握:影响地方政府关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基本结构模式和类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与合作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权限划分一般了解: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职责和权限划分;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特点;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类型第七章地方政府管理【教学知识点】一、地方政府管理的含义和内容二、近现代地方政府管理的产生与沿革三、地方政府内部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四、地方政府管理的特点和作用五、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的含义和特点六、地方政府组织机构管理的内容和类型七、地方政府人事管理的内容和机制八、地方政府机关事物管理的基本内容九、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内涵十、地方政府政治事务管理及社会事事务管理的特点、内容和方式【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地方政府内部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地方政府管理的特点和作用;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的含义和特点;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内涵一般掌握:地方政府管理的含义和内容;地方政府组织机构管理的内容和类型;地方政府人事管理的内容和机制;地方政府机关事物管理的基本内容;地方政府政治事务管理及社会事事务管理的特点、内容和方式一般了解:近现代地方政府管理的产生与沿革第九章地方财政【教学知识点】一、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含义二、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共性和差别三、地方财政与地方政府管理的关系四、地方财政体制的概念五、联邦制与单一制国家地方财政体制的比较六、地方财政预算的含义、意义和原则七、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和原则八、地方财政支出的范围、原则和规模九、我国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的演变十、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十一、我国地方税制的完善和预算管理的改革【考核要求】重点掌握: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含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共性和差别;地方财政预算的含义、意义和原则;我国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的演变;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一般掌握:地方财政体制的概念;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和原则;地方财政支出的范围、原则和规模;我国地方税制的完善和预算管理的改革一般了解:地方财政与地方政府管理的关系;联邦制与单一制国家地方财政体制的比较第十章地方选举【教学知识点】一、选举的概念及意义二、地方选举的概念、特点和意义三、地方选举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四、地方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五、中国地方选举的产生与发展六、中国地方选举的基本原则七、中国地方选举的基本内容【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地方选举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地方选举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中国地方选举的基本原则一般掌握:选举的概念及意义;地方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中国地方选举的基本内容一般了解:中国地方选举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第十一章地方自治【教学知识点】一、地方自治的定义及内涵二、西方主要的几种地方自治学说三、地方自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四、地方自治的类型五、地方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六、中国地方自治的历史发展七、我国的特别行政区自治八、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九、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地方自治的定义及内涵;中国地方自治的历史发展;我国的特别行政区自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一般掌握:西方主要的几种地方自治学说;地方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一般了解:地方自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地方自治的类型第十二章地方政府的未来发展【教学知识点】一、西方国家地方行政改革的内容及特点二、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三、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四、地方政府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五、地方政府发展的目标六、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历史背景、动力和障碍七、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地方政府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历史背景、动力和障碍;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一般掌握: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地方政府发展的目标一般了解:西方国家地方行政改革的内容及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