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机器读后感
丰田的成功背后的秘密在80年代的MIT发起的专项研究计划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这本书的发表后,这个秘密为全世界所揭晓,此书给丰田的秘密新起了个名字叫LEAN,此书的译者翻译为“精益”,这两个名字都从这本书开始在全球和全中国范围内流传。
在一个百年的时代的变迁的背景下,哪几个龙头企业把它分成了几个阶段。
福特之前是手工作坊式的单件设备的生产,成本昂贵且互相差异大;福特发明了生产线,而大批量的生产了少品种、标准化产品和标准化零件、标准化工作的汽车,让汽车成本大幅下降而走入了寻常美国家庭。
而这样的生产方式也带来了诸多的生产和管理的问题,在通用的斯隆年代,创立了事业部各自管理、多层级的产品阵营等管理方面的创新后,真正解决了大批量生产的后顾之忧,而把批量生产推向了一个新工业时代。
然而在生产力过剩后的年代,丰田的小批量多品种的精益生产方式很好的平衡了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较小的公司库存、更低的生产成本、更快的交付等问题,而脱颖而出,显露出来的所谓的过剩的汽车工业的生产力,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生产力过剩,能满足灵活需求的生产力严重短缺。
而此书就是揭露了这样的几个不同的工业时代的变迁的始末,以及丰田在这个背后强大的根本。
比如设计产品、协调供应链、用户关系、从订单到发货的生产管理、对整个企业的精益管理。
也着重提出此思路适合向几乎其他所有行业推广,而非仅是制造业。
战争结束后,丰田决定要全面生产轿车和商用载货汽车,但面临着一大堆的问题。
1日本的国内市场很小,而需要的汽车种类却很复杂(大野认为这是大量生产方式和单件生产方式所无法完成的);2在日本没有“外籍工人”或职业选择有限制的少数分子,在西方则相反,这些人已在大多数大量生产方式的公司中成为劳动力的核心部分;3经历了战争摧残的日本经济缺乏资金和外汇,这意味着不可能大量地购买西方的最新生产技术;4世界上已经充斥了巨大的汽车制造厂商,他们都渴望在日本开展经营,并决意防止日本向他们已经占领的市场出口。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背景下,丰田和大野开创了独立自主的精益生产方式。
福特在大量生产方式领域有几个首创的做法,严重冲击了单件生产的公司。
而大野也在摸索和开创精益生产方式中进行了许多试验,并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大大冲击了大量生产方式的地位。
这就要从上面所说的精益生产方式的几个要素来看它的优越性:管理企业、汽车设计、协作配套、用户关系。
管理企业。
精益生产方式把整个公司看作一个社团,雇员得到了两项保证:1终身雇佣;2工资按资历分级,不按工作的职责来区别,还通过奖金与公司的赢利挂钩。
雇员们都成为丰田社团的成员,享受各种权利,享用丰田的设施。
工
人则同意资方在指派工作任务时可以有灵活性,工人不仅要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还要主动提出改进,促进公司利益。
汽车设计,包括产品开发和工程设计,在这里人员的发挥作用相当大。
大量生产方式的分工制度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非常的僵化,员工职务的提升还是通过技术部门遵循着狭窄的晋升步伐。
丰田和大野则认定产品工程内本来就应包含工艺和工业工程。
因此,在他们所组织的团队里包容了各个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员,并且由强有力的组长来领导。
协作配套。
汽车生产工业中大量的工作是解决千差万别的零件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上的问题,并把这些零件组装成主要总成(如发动机、变速器等)。
将这个过程协调起来,使每个总成、零件都能按时送来,并且要品质优良、成本低廉,这就是总装厂不断奋力以求的目标。
丰田认为实质在于总装厂和协作厂双方如何才能顺利地共同工作以降低成本、提高品质。
福特的零件和总成都由公司总部的工程设计人员负责设计,然后把图纸交给协作厂,并对他们进行招标,报价最低的就中标。
这些协作厂,可能就是本公司的分部,也可能是独立的公司。
丰田把所有的协作厂都按其功能分别组织为不同的层次。
不同层次的公司,其责任不同。
把对性能规格的要求告诉协作厂,然后要求协作厂先做出一套样品交付试验,如果试制的样品通过试验,协作厂就能得到订单,工程设计方面的问题则都由协作厂自行决定。
丰田还鼓励协作厂之间相互讨论改进设计工作的方法。
此外,还和他的协作厂集团进行人员方面的交流。
用户关系。
用户对轿车的需求是变化的,汽车技术也是变化的,市场开始按产品的差异化细分。
用户们开始提出,对他们的轿车或载货汽车来说,最重要的性能是可靠性,而丰田体制能赋予产品优良的可靠性,在价格方面不必在严格地按与之竞争的大量生产方式的产品那样来行事。
丰田的生产体制灵活,能降低生产及工程设计的成本,因而能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买主只要增加不多的费用就能买到想要的产品。
丰田逐步地取消在还不知道顾客是谁之前就事先生产汽车的做法,转而为根据订单组织生产。
开创了“主动销售”的方法,到顾客的家里去拜访,与顾客直接联系;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找潜在客户。
用户是生产活动的真正原因,而大量生产方式极为满足制造和设计过程的要求,从而把用户放在次要的地位,精益生产方式则在此方面有了巨大的突破。
这本书的开头和结尾都说了的一段话,也许更有意义,就是当百年前福特和通用建立了大规模生产方式的时候,欧洲工业一直排斥着,让欧洲的汽车制造和其他制造落后了美国将近一代人,也是因此,美国经济很快控制了全球经济。
而现在丰田引领了新的一股新的生产方式,如果美国企业无视的话,就是会重蹈欧洲当初无视美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覆辙。
所以,本书三位学者作的专项研究并发表成果的意义就在于,能让美国汽车工业乃至其他工业及行业,不要再无视新的一波革命,不要再产生一代人的差距。
而本书译者也用这段话作为译后记的结尾来送给中国的汽车工业和其他工业和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