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教材知识点梳理 - 初中九年级年级目录课题所学知识点重难点针对性解决办法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1、写作背景的了解、评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录音),学生想象词作价古代帝王的作用。
的深刻性。
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 2. 讲授法,理解诗人、1.沁园春·雪蕴含的深刻性。
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中接受美的熏陶。
诗歌的修辞手法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4、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 3. 根据自己的印象,写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一段雪景的文字。
字数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不限。
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用。
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手,充分入境。
九年第一单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2.联想想像法。
指导学级上元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2、雨说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意象。
——为生活在中清新的风格。
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3.评析欣赏法。
充分调国大地上的儿童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步展现。
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而歌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真情。
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欲言。
顿。
4.探究学习法。
用于诗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童的关爱之情。
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手,充分入境。
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2.联想想像法。
指导学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3﹡星星变奏曲胧诗的特点。
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意象。
4、珍惜美好生活义。
3.评析欣赏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总结朦胧诗的特点。
1.比较法,对两首诗的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具体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特点、感情意蕴等特点 1 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2、写景诗的特点方面进行比较意境4﹡外国诗两首 2.引导学生揣摩语句,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2 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诗中所描绘的美景养生活的情趣想像进入诗的意境3.关键处点拨,多让学生自己用心领悟。
1 通过朗读、默读、批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及作者的情感,并在交5敬业与乐业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条理清晰的特点。
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 2 讲授法,了解演讲稿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结构和特点与乐业。
的特点。
3.关键语句赏析,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第二单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1.引导课前查找资料,1、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了解浪漫主义、启蒙运元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动的含义。
义。
想史上的贡献。
2 通过朗读、默读、批2、通过朗读和背诵,体6纪念伏尔泰逝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世一百周年的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及作者的情感,并在交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说言风格。
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风格。
3、朗读练习,在朗读中受 3 讲授法,了解演讲稿3、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到自由、平等、和谐、和的结构和特点、关键语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
句赏析,品味语言,体当代阐发会作者的感情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 音,理解含义。
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生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 第 7 课 傅雷家书 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人 物 的 情 感 和 态 度两则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2.探究学习法。
讨论研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 讨相结合,2.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真正的“坚强”。
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 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 1 通过朗读、默读、批 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 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常识的积累;1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及作者的情感,并在交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 行一次爱情教育;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8 致女儿的信2 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伟大爱情的美好”; 2 交流探讨,回顾书信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 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的结构和特点、关键语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 乐的人生。
句赏析,品味语言,体握萌动的情感。
会作者的感情1 通过朗读、品味、批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 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2.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解。
9 故乡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感。
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3.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 2.合作探究学习,分析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节。
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 第三单 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画,快速捕捉主要信的感受;息; 在朗读中逐步进入 元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 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 10 孤独之旅的作用;节及人物形象;情韵;2.标题的含义。
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 2.在研读中联系实际,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体验成长的感受;1 品察细节,分析人物形1 品察细节,分析人物形 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 11 我的叔叔于勒象。
象。
生朗读,在朗读中感受2 认识“金钱置于亲情之上” 2 认识“金钱置于亲情之上”人 物 的 情 感 和 态 度的主题。
的主题。
2.探究学习法。
讨论研3 欣赏巧妙的构思,曲折的讨相结合,情节。
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 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节,理清作者思路。
1 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2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物形象的作用。
行复述12 心声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 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2 引导学生凋动自己的3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进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的现实意义。
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现实意义。
话题让学生讨论。
1.知识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1 通过朗读、品味、批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2.能力目标:培养独立阅13 事物的正确答心论点和分论点。
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案不止一个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感。
能力;实论据。
2.合作探究学习,感受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活文章内涵思维,激发想像力,崇尚科学。
1 通过朗读、品味、批第四单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 1 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精神。
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精神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2 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感。
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3 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感受文章内涵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 1 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的体会学习。
15 短文两篇神;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 2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2.关键词句赏析,认识句子。
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1 采用学生讨论和教师1.学习鲁迅的历史唯物主义点拨、提示相结合的方观点,增强民族自信心。
1 了解这篇杂文所选用的2.使学生理解篇杂文驳论方法论据和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学习鲁迅的驳论方法和讽2.关键词句赏析,认识法、表达方式;16 中国人失掉自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刺艺术。
2 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信力了吗的读书习惯;3.通过对课文中选用论证方刻含义,如“然而这也许倒法的分析和语言训练,使学3 引导学生比较篇杂文是中国的‘永远不变的人性’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的异同,从而认识鲁迅罢”等。
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杂文的特色,了解杂文的特点1 通过朗读、品味、批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17 智取生辰纲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感。
思想性格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分析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三国演义》和罗 1 通过朗读、品味、批贯中,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 1 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顺序。
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第五单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法。
感。
18 杨修之死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 2.分组讨论交流,老师元4.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点拨,分析人物形象,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示。
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法。
写的作用。
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1 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1 以读为主了解大意,1 理解对比手法和讽刺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度的讽刺艺术。
术到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2 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19 范进中举 2 重点归纳总结对比的运 2 抓住中举前后对比进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行分析,使学生感受文3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果。
中的讽刺艺术,理解文恶。
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 1 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 1 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 常识。
养。
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 2 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 的高超手法。
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20 香菱学诗2 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 超手法。
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 和艺术特色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的主题思想。
3 交流讨论红楼梦的相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 关认识感受,加深对名题思想。
著的理解和兴趣1 要利用正音、断句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 (读准句中停顿)、范读等方法,引导学生熟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悉课文义。
1.了解作者和《史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 2 在熟悉课文、疏通文21 记》,及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