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县卫生健康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根据XX精神,结合我县卫生健康系统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落实健康X战略部署,以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为目标,建立健全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各类垃圾的回收、处置和资源再利用能力,实现我县医疗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按要求规范处置,进一步提高医疗行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主要目标及实施范围
2018年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全县所有医疗卫生健康机构(含中医医疗机构)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实现准确分类投放、暂存,并与各类垃圾回收单位按分类进行有效衔接,分类运输、分类管理。
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规章制度、宣传引导和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城区医疗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
三、分类标准
按照中、省有关文件要求,将有害垃圾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生活垃圾按照3+1法进行分类。
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
医院等企业事业单位食堂和餐饮企业产生的餐厨垃圾由我县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系统进行单独收运处理。
结合《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和我县实际,将生活垃圾分为3大类、17小类。
1.有害垃圾:含有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生活垃圾,包括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或潜在危害的过期药品、灯管、家用化学品和电池等,主要包括:
①灯管类,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等。
②家用化学品,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及物、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废矿物油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像纸等日用化学品。
③电池类,包括各类可充电电池、扣形一次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
2.可回收物:适宜回收和再生利用的生活废弃物,包括纸类、塑料、橡胶、玻璃、金属、衣物、家具、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及其他大件垃圾,主要包括:
④纸类,包括书、报纸、包装纸、纸版纸等污染的废纸;
⑤塑料,包括容器塑料和包装塑料等,如塑料瓶、桶、盆、桌椅和包装袋等未受污染的废塑料;
⑥金属,包括各种类别的金属制品,如易拉罐、金属餐具、
文具盒、玩具等废金属;
⑦橡胶,包括轮胎等各种类别的橡胶制品等橡胶制品;
⑧玻璃,包括无色玻璃和有色玻璃,如玻璃杯、盒和平板玻璃等未受污染的废玻璃;
⑨衣物,干净整洁、无破损、可重复使用的衣物。
包括穿戴用品、床上用品、布艺用品、布绒玩具等旧衣物;
⑩家具,床架、床垫、沙发、桌子、椅子、衣柜、书柜等具有坐卧以及贮藏、间隔等功能的废旧生活和办公器具,包括制作家具的材料等;
11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电视机、电冰箱/柜、空调、洗衣机、音响、影碟机、吸尘器、微波炉、电饭煲、烤箱、热水器、小家电等家用电器,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电话机及其他个人电子产品等;
12其他大件废品,厨房用具、卫生用具、行走车辆等以及用陶瓷、玻璃、橡胶、皮革、装饰板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种大件物品等;
3.其他垃圾:除上述类别之外,未能单独收集的各类生活垃圾,主要包括:
厨房垃圾,家庭、个人等产生的易腐性垃圾。
包括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蛋壳、茶渣、汤渣、骨头、废弃食物、废弃食用油脂等和厨房下角料等;
餐厨垃圾,从事餐馆服务,单位供餐,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活动的单位、个人,在生产、经营、生活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余、食品加工废料、过期食品、废弃信用油脂(包括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等垃圾;
果蔬垃圾,废弃的蔬菜、瓜果、皮核等食材。
灰土类,包括灰土、砖、瓦、煤灰、花盆、陶瓷制品、玻璃纤维制品等;
其他废物,包括卫生纸、卫生巾、面巾纸、餐巾纸、纸尿裤、湿纸巾、烟头等被污染的纸类、塑料制品和纺织物等。
四、工作任务
(一)组织培训
局机关和各医疗卫生健康单位都要在本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工作。
培训指导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普及垃圾分类怎么分、如何分。
(二)广泛宣传
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各类宣传日,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墙体广告、微信公众平台、大屏幕等媒介,深入开展医疗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宣传咨询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