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向心理咨询师的心路历程

走向心理咨询师的心路历程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作业
走向心理咨询师的心路历程
姓名:李新辉
单位:安阳市实验中学
学号:05003
走向心理咨询师的心路历程
河南省安阳市实验中学李新辉
本人现年32岁,中学教师,从事健康教育工作。

成为一名合格高尚的心理咨询师,是我一直以来的美好愿望,这一愿望的形成,深受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及家庭教育和工作环境的影响。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童年经历
我是长女,父母因工作需要,在我只有10个月大的时候就把我送到了农村爷爷奶奶家。

那里是孩子的天堂,能够充分接触大自然,纯朴的农村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跟在奶奶的三寸小脚后喂鸡喂猪,跟着爷爷一起去田里。

爷爷奶奶身边先后长大了7个孩子,在那里,少了一分严厉,多了一分慈爱,甚至是溺爱。

夏天的傍晚,农家院子里有奶奶的蒲扇,我为爷爷擦他那黝黑发亮的后背。

后来有了妹妹,我就又多了一个玩伴,同时,我也长大起来。

由于不用为孩子过多分心,我的父母各自在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

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曾在郑州铁路分局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佳绩,母亲也是先进工作者。

在父母眼里,没有什么比工作更重要了,一切为了工作,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受着这样的家庭教育的熏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我早早地就知道要读书,要工作。

我五岁的时候就自己强烈要求上学,农村没有幼儿园,我就直接上一年级。

六岁时父母亲在城市里分到了一套27平米的房子,工作条件也得到改善,我回到父母身边。

学校限制年龄,不能上二年级,就再次进了一年级教室。

童年的物质生活虽没有城里孩子丰富,可是这段经历是我人生的巨大财富,它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苦乐观的形成。

(二)求学之路
乍离开慈祥的爷爷奶奶,来到陌生的城市环境和要求严格的父母身边,很是不适应。

我非常淘气,而妹妹很是乖巧,于是挨吵成了我的家常便饭,即使偶尔我和妹妹一起犯错误,挨吵的依然是我,因为妈妈说“你大她小”。

由此我心理开始不平横。

虽然我很淘气,可我
很聪明,学习成绩好。

我发现这个优势能弥补我在父母眼中的其它不足。

我得发扬它。

出类拨萃的成绩,令父母开始关注我,虽然他们还是吝惜他们的赞美,但偶尔的一次表扬就能使我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并进一步激励我的学习行为,从中我体验到了勤奋的乐趣。

小学里,我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

同时父亲也总是不断教诲:要好好学习啊!因为父亲切身体会,随着火车从蒸汽机向内燃机、电力机车的换代,他因为那薄弱的文化底子,即使在行政岗位上也感觉很吃力了。

初中一年级,按区划分,我进入新乡铁路三中,学校虽不理想,却遇到了好老师。

半年后学校迁址,大部分同学就近编入铁路二中,而我因成绩优异进入铁路一中。

整个初中阶段,我都是毫不松懈的,成绩名列年级前矛,学科竞赛一样突出。

于是,我被免试直接升入高中部。

高中三年,我的学习尽头更足了。

虽然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妹妹的成绩简直不能和我比,但父母总是不大喜欢我(敏感的而好强的我自己这样认为),大概是因为我总是出状况,令他们头疼吧。

我在心里悄悄反抗,同时也很少与他们交流。

我对自己说:一定要上大学!当大学录取通知书拿到的那一刻,我喜极而泣。

大学四年,我如鱼得水,广泛汲取知识营养,综合表现优秀。

当双相选择骤然到来,很多同学都在为工作奔波时,我已经和理想的学校签约,准备走向人生的另一阶段了。

(四)走向成熟
1998年8月我参加了工作,自打那时起,我就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名优秀教师。

我不断进取,刻苦钻研业务。

多次代表学校或市区到省里做课或参加基本功大赛,所著论文多次获奖;被确定为心里健康教育省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更有2006年参加第一届全国学校心理辅导专项评选,获“辅导之星”荣誉称号(见06年6月7日中国教育报);同年北师大沃建中教授主持、由我撰写的科研课题成果《重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心理辅导成果。

这中间,恋爱、结婚使我的人生幸福感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也应当是我工作成绩突出的原因之一吧。

女儿的降临使我真正成熟起来,作为一个母亲的角色,我有了成人感,责任心、爱心日益加强,在关心、指导女儿的过程中产生了充分的繁殖感,形成了理解、包容、关
爱这些优秀的个性品质。

我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为曾经的想法而惭愧,与他们的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

工作上由磕磕碰碰到得心应手,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基本上是温暖真诚的,而不断的学习使生活变得丰富而充实。

这一阶段是我人生发展的高峰期,并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终身的学习观:人活着就要奋斗,追求自我的实现,要有益于家庭,有益于他人;接纳自我的不完美,少些嫉恨,多些爱心,以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装点生活。

我拥有的五个最好品质是:真诚、理解、忠诚、热情、负责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成为心理咨询师是我的人生理想和职业要求
通过对自我人生历程的分析,让我切身地感受到,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是多么地重要,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成功的前提。

1998年以来,我先后在教务处、科研处、政教处工作过,尤其是在政教处工作的这几年,我逐步发现,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因为现在的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太大了,心理问题太多了:成长的痛苦、学业的重压、社交的困惑、早恋的诱惑等等。

一方面,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冲突,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的孩子脱离了上一辈的生活模式,追求一种更自由、更民主、更人性化的生活方式,可是我们现存的教育制度、传统的教子方式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孩子们感到迷失与困顿。

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在祖辈与父辈手心里长大的一代,过多的呵护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普遍表现为骄纵、自私、怕吃苦,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挫折面前易退缩。

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成才期望过高,容易使孩子产生焦虑、恐慌、内疚的心理。

而我的人生经历和我的性格又十分适合心理咨询工作。

因此,1998年,我创办了我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心理咨询室——“阳光心语屋”。

咨询室的创办,吸引了大量学生,迄今为止,我为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排解了心理问题,帮助他们重树了自我,找回了自信,让多梦的青春充满了阳光和喜悦。

同时也使我看到,孩子的心灵是那样的脆
弱,他们多么需要老师悉心的呵护。

心理咨询师职业正是一项能让我思想走向成熟、心理走向健康、人格趋向完善的高尚职业,同时,它也是一项送人玫瑰而手留余香的职业。

成为合格高尚的心理咨询师是我内心里的一种渴望。

(二)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1、我的性格中尤其喜欢孩子,尤为热爱教育事业,这种骨子里的东西能永远坚定我从事心理咨询事业的信念。

2、对于搞学生心理咨询来说,我的成长经历是我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一笔财富,通过对我学生时代成与败的分析,可以从中提炼出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3、我稳定的人格特征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

4、大学四年“应用心理”专业的学习奠定了我的专业理论基础;十年的学生工作,尤其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提高了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水平。

5、三年“发展心理与教育”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更加丰富了我的专业理论基础。

不足: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我本人心理咨询实践,使我越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1、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尚有一定的缺陷,有一些心理问题还不能给求助者以成功的解决。

2、由于我这个人过于追求完美和凡事儿至清至察的性格,对于一些求助者容易出现反移情现象。

3、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的一些硬件条件尚需改善,尤其缺乏比较完备的各种心理测验量表及相关软件。

(三)努力方向
1、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咨询技能,克服自己性格上的一些弱点,以职业性的理智态度去严格要求自我,使自己在工作中始终能够保持中立性态度,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并能够合理看待咨询过程中的挫折。

在出现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积极争取上级心理咨询师的督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以积极严谨的态度对待求助者。

2、由于我的职业特点和个人能力,我较为擅长青少年的发展性心理咨询,帮助中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在今后的职业历程中,我要在这个领域深层次地发掘下去,让自己在这一领域中能够有独到之处,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心理咨询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科学的道理是不难理解,而将咨询的技术个性化地应用于每一个来访者,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想真正学好心理咨询,特别是要想很好地掌握心理咨询的技能,创造性地展开工作,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我将在实践中边学习,边领悟,逐步提高与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