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应会(料面)1、什么是电石?答:电石是一种商品的名称,它的化学名称为碳化钙,它的分子式CaC2.分子量:64.1。
2、电石的物理性质是什么?答:(1)电石的颜色:电石的颜色是随电石中碳化钙的含量不同而不同,有灰色的、黑色的、棕黄色的。
电石中碳化钙含量较高时呈紫色,纯电石几乎是无色透明的晶体。
(2)电石的熔点:电石的熔点是随电石中碳化钙的含量不同而改变,其熔点在1800℃~2200℃,纯电石的熔点在2300℃。
(3)电石的硬度:电石质量越低,密度越大、越坚硬。
(4)电石的形状:电石为各种形状的块状体。
(5)电石的导电性:电石是导电体,而且导电性是随电石的质量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6)电石的吸湿性:电石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而使断面失去光泽变成灰白色。
(7)电石的危险性:电石本身不具有危险性,一旦遇水以后会产生多种成份的气体,主要是乙炔气体,遇火易与空气混合易燃易爆。
3、电石生成的基本原料及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什么?答:电石生成的基本原料是生石灰和碳素原料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CaO+3C=CaC2+CO4、电石与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什么?答:电石与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aC2+2H2O=Ca(OH)2+ C2 H25、电石炉料面岗位工艺指标包括哪些?答:电石炉料面岗位工艺指标包括:(1)产量:100~110吨/天(16500KVA铜瓦式电石炉)120~130吨/天(24000KVA铜瓦式电石炉)130~140吨/天(25500KVA 组合把持器式电石炉)(2)发气量(热样) :300±5 l/kg(3)炉料配比:与热样发气量相当,焦碳粒度3~20mm;焦碳水分≤3%石灰粒度5~40mm石灰生过烧≤7%(4)压放电极间隔时间 16500KV A、24000K V A铜瓦式电石炉不小于50分钟;25500KV A组合把持器式电石炉大于25分钟小于120分钟(5)每次电极压放长度 16500KV A、24000KV A铜瓦式电石炉≤6cm,压放电极6~7次/班;25500KV A组合把持器式电石炉≤20mm/次,压放电极13~15次/班;(6)电极工作长度1100±100mm(16500KV A铜瓦式电石炉); 1200±100mm (24000KV A铜瓦式电石炉);1800±100mm (25500KV A组合把持器式电石炉);(7)电极埋入深度700±100mm(16500K V A铜瓦式电石炉);800±100mm (24000KV A铜瓦式电石炉);1000±100mm(25500KV A组合把持器式电石炉);(8)操作负荷14500 KW(16500K V A铜瓦式电石炉);18500 KW(24000KV A铜瓦式电石炉);20000KW(25500K V A组合把持器式电石炉);(9)一次操作电流16500K V A铜瓦式电石炉272-285A(当一次电压35KV时);24000KV A铜瓦式电石炉396-405A(当一次电压35KV时);25500KV A组合把持器式电石炉396-405A(当一次电压35KV时);(10)二次操作电压16500KV A铜瓦式电石炉155~165 V;24000K V A铜瓦式电石炉175~185V;25500K V A组合把持器式电石炉175~185V;(11)16500KV A铜瓦电石炉电极糊柱高度:5m;24000KV A铜瓦式电石炉、25500KV A组合把持器式电石炉电极糊柱高度:4.5m;(12)压缩空气压力:3Kg~5 Kg(13)循环水温度:≦45℃(把持器电石炉)循环水温度:≦60℃(铜瓦电石炉)6、什么是过烧石灰?答:石灰石在窑内停留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原来疏松多孔的石灰变成坚硬的石灰,体积缩小43%,的这样石灰叫过烧石灰。
7、什么是电弧作用区?答:电弧作用区就是电弧发出的高温所能作用到的区域。
通常也叫做熔池或坩埚。
这个区域位置在电极端头的下面直到炉底。
8、什么是电石功率发气量?答:在电石生产中,每千瓦电能在24小时之内所能生产出来的电石的发气量就叫做功率发气量。
9、什么是闭弧操作?答:将电极适当地深入炉料中,以半熔融原料为阻抗体,在电极和熔融原料之间产生一部分电弧的操作方法。
10、什么是短网?它包括哪些设备?答:从变压器的二次端头到电极之间称为短网,其中包括:水冷补偿器---导电铜排---水冷电缆---导电铜管---铜瓦。
11、什么是闭弧操作?答:将电极适当地深入炉料中,以半熔融原料为阻抗体,在电极和熔融原料之间产生一部分电弧的操作方法。
12、什么是生烧石灰?答:在煅烧过程中如果石灰石中心温度没有达到815℃,碳酸钙还来不及分解就从石灰窑内卸出来,这样的生石灰就叫做生烧石灰。
13、电石炉的主要设备包括哪些?答:①炉体(炉盖)②电炉变压器及短网③电极(液压系统)④出炉系统⑤炉气净化系统14、什么是自焙式电极?答:是连续自动烧结的电极。
通过电极糊软化、挥发和烧结等作用使电极石墨化,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良好导电性的碳素电极。
15、如何预防料面部分塌料?答:①、勤捣料面、勤扎气眼②、电极深入适当③、添加合格原料④、严格控制出炉次数及时间16、焙烧电极为什么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答:因为焙烧电极时必须将电极坐实炉料,而大电流可以增加电阻热以加快电极焙烧速度。
17、生烧石灰对电石炉操作有哪些危害?答:(1)增加了电石的电耗。
(2)影响炉料的配比。
18、焦碳粒度对电石炉操作的有什么影响?答:粒度越小,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反应。
但是粒度过小,气体排出阻力增加,容易引起喷料,使生产恶化。
焦碳粒度过大,气体排出比较容易,电阻增大,支路电流增加,电极上升,炉温降低,使电石质量降低。
19、干烧时间较长,仍无弧光的原因是什么及处理方法?答:这种现象是由于料面太高,外线电压低,吃料慢,电极插入过深而引起的。
应适当延长干烧时间并减少投料量。
扩大熔池,稳定炉温。
20、如何提高炉温?答:①、延长冶炼时间②、适当增加炉料配比③、适当降低料面高度,使电极深入④、保持合适的电极工作长度21、粉化石灰对电石炉操作有哪些危害?答:在电石生产过程中,粉化石灰不但要多消耗电能和碳素原料,而且还要影响电石炉的操作。
炉料中的粉末含量较多时,容易使电极附近的料层结成硬壳,发生棚料现象。
破坏了炉内反应的连续性。
22、影响电极软断有哪些原因?答:(1)电极糊所含挥发物过多;(2)电极消耗速度大于焙烧速度;(3)压放电极过于频繁,间隔时间太短,压放量过多;(4)负荷提升过快;(5)电极糊柱过高或过低,电极糊架空;(6)制作电极壳的铁皮太薄或焊接质量太差;23、电极不下,吃料很慢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答:炉温较低,熔池较小,投料量多,超过了出炉量。
或者外线电压较高。
处理方法:减少投料量,降低料面高度。
勤捅炉,多出电石。
适当延长冶炼时间,提高炉温。
24、没有出炉,电极周围多焰光或明弧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答:原因是出炉量过多,炉内生料多,配比低,电极波动大,而且插入炉内浅。
处理方法:控制出炉数量和勿带半成品,控制电极适当插入炉内,提高炉温和配比,适当增加冶炼时间。
处理好之后,投料量与出炉量达到平衡,稳定产量、质量,电石炉才能正常运行。
25、如何判断电极软硬?答:①、使用钢钎直接触摸②、在压放电极时观察压放下来的电极颜色26、锥形环打不开如何处理?答:(1)适当调节锥形环压力;(2)清除锥形环及铜瓦内杂物;(3)割掉铜瓦上断铁皮;(4)检查三相电极铜瓦拉杆及锥形环拉杆是否有断裂;(5)将电极坐实提降电极,使电极铜瓦及锥形环上的杂物掉出,如提升电极跟着动时,可压放电极。
27、电极漏糊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答:(1)电极过软;(2)电极压放完后负荷增长的过快。
处理方法:遇到这种事故应采取紧急停电并将电极坐实后进行倒夹焙烧。
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在压放电极前班组长必须用钢钎对电极进行软硬的判断。
在压放完电极10分钟内禁止跟电流。
料面人员应密切注意电极的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班组长进行处理。
28、造成炉底升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答:(1)由于原料所含杂质较多(2)三相电极过短长期运行(3)焦碳粒度过大或配比过高,部分碳素反应不完全沉积于炉底。
(4)操作不当,大量使用副石灰,电极波动频繁。
(5)炉料电阻过小、电极不下。
(6)炉眼位置过高、炉底电石排放不干净。
处理方法:(1)保持满负荷、高炉温操作,增加电石流动性、保持电石炉出炉畅通、随时带出炉内杂质。
(2)保证电极工作长度,使三相电极深入稳定。
(3)保持炉眼位置和炉眼外形29、调节电极的烧结方法有哪些?答:(1)调节风量大小和送风时间长短;(2)控制下放电极的间隔时间及长度;(3)压放电极时负荷的降低与增加。
30、炉前操作一般使用推、扒、勾、扎四种方法,这四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答:(1)推:使不到位的炉料能到位(2)扒:扒出硬块,扒深电极下端料层,处理电极软、硬断(3)勾:切断支路电流,特别是电极四周的硬快、粘料 4、扎:当料面透气性差时使用的操作方法。
31、过烧石灰对电石炉操作有哪些危害?答:(1)电石生成速度降低。
(2)炉料电阻下降,使电极难以深入炉内。
32、焦碳中的水份对电石炉操作有哪些影响?答:(1)使石灰产生粉末。
(2)炉料棚料,(3)不吃料、喷料。
(4)影响炉料的配比。
33、刚加完料,电极反而上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答:由于炉温低,电极短,电极周围有大量红料,支路电流大等原因引起的。
处理方法:增加电极的工作长度,适当干烧,减少投料量,多出电石。
将红料撬掉,勤松炉料、勤扎气眼。
34、电极压放不下来有哪几种原因?答:①铜瓦上方堆积铁皮。
②电极变形。
③铜瓦及锥形环内有杂物。
④液压或电器原因。
35、电石生产为什么要高炉温?答:因为电石生成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生成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电热,在同样的二次电压下操作,炉温高时,熔池就大,电极埋入就好,所以在高炉温条件下操作,炉况特别稳定。
36、料面大量翻电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答:(1)炉内电石积存太多并流出困难(2)炉温过低(3)电石质量低(4)电极位置太高或电极偏短。
处理方法:(1)勤出炉,将炉内的电石排出。
(2)根据炉况适当提高配比、加副焦、提高炉温或降低负荷并保证一定的电极工作长度。
37、加料后突然塌料、喷料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答:主要原因是原料粉末多,粒度过小,透气性差。
处理方法:增加投料次数,做到少加勤加,经常扎气眼,捣实炉壁。
38、电极下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答:(1)电极液压系统失灵;(2)电极过长所至;(3)压放时操作不当。
处理方法:(1)检查液压系统是否失灵;(2)判断电极是否过长;如果电极过长应采取倒夹后继续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