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和球蛋白 均能反应,灵敏度为150mg/L
【质量控制】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参考区间】 尿蛋白 阴性
【临床应用】
1.生理性蛋白尿 因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变 化所产生的蛋白尿,称生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及临床意义
2.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最常见 的蛋白尿。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尿蛋白的组分, 可将其分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蛋白尿鉴别要点
(2)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管受到感染、中 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重吸收能力降低或 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 蛋白尿。常见于肾小管损伤性疾病。
(3)混合性蛋白尿: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 和肾小管而产生的蛋白尿,称为混合性蛋白尿。
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 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 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 力所形成的蛋白尿,称为溢出性蛋白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质量控制】
检测前 标本新鲜、容器未被污染
检测中 1.试纸法或试带法:
(1)尿液pH变化范围要满足临床需要 (2)定期检查试带灵敏度 (3)试纸或试带未被污染,未吸潮变质
2.指示剂法: 注意颜色变化范围应符要求
检测后 尿液pH大于8.0可见于:
(1)标本防腐或保存不当,细菌大量繁殖并分解尿素产生氨 (2)患者服用大量碱性制剂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本节内容
一、尿酸碱度 七、血红蛋白
二、尿蛋白 八、白细胞酯酶
三、尿糖 九、亚硝酸盐
四、尿酮体 十、维生素C
五、尿胆红素 尿胆原 尿胆素 六、尿本周蛋白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一、尿酸碱度(pH)
• 尿酸碱度 简称尿酸度,通常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pH)来表示
【检测原理】
1.试带法 双指示剂法(酸碱指示剂原理)
【检测原理】
2.磺基水杨酸法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磺柳酸又为生物碱试剂
–在略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酸性环境下,磺基水杨酸根离子与 蛋白质氨基酸阳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沉淀.
3.加热乙酸法
蛋白质变性沉淀: 蛋白质遇热变性凝固,加稀酸使尿液pH降低并近等电点处沉淀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方法评价】
1.试带法
• 用药监测
如溶血反应时,口服NaHCO3碱化尿液,促进溶解及 排泄血红蛋白;
尿路感染时,使用多种抗生素,需碱化尿液以加强 疗效。
或通过酸化或碱化尿液增加某些结晶的排泄率,可 用于泌尿系统结石的预防。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二、尿蛋白(protein)
蛋白尿(proteinuria) :尿蛋白超过
150mg/24h或超过100mg/L,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 性的尿液。
优点:操作简便、快速、易于标准化,适于健康普查或临 床筛检 灵敏度和特异性:对清蛋白灵敏,对球蛋白不敏感,不适 用于肾病患者的蛋白检测 干扰因素 假阳性:尿pH≥9.0,如服用某些药物,或尿中含磷酸盐、 季胺盐 消毒剂等所致 假阴性:大剂量滴注青霉素或用庆大霉素、磺胺、含碘造 影剂等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 生理性变化 –碱潮 进餐后,因胃黏膜分泌盐酸以助消化、通 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肾小管的泌H+作用减低和Cl- 重吸收作用增高,尿pH值呈一过性增高,即为碱 潮(alkaline tide)。
• 病理性增高 –碱中毒,如呼吸性碱中毒 –肾小管性酸中毒 –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 病理性减低 –酸中毒、发热、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等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检测原理】 1.试带法
2.pH试纸法 酸碱指示剂原理 3.指示剂法 4.其他方法
【方法评价】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1.试带法 配套应用于尿液分析仪,是目前临床尿 pH检查最广泛应用的筛检方法。 2.pH试纸法 简便,试纸易吸潮失效 3.指示剂法 变色范围有限制;受深颜色尿液有影响 4.滴定法 操作复杂,不宜快速检测 5.pH计法 结果精确可靠,可用于pH精确测定,需 特殊仪器,操作繁琐
病理性蛋白尿发生机制及常见原因
肾前性蛋白尿临床意义及特征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三、尿 糖(glucose)
糖 尿(glucosuria)--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
1.当血糖浓度超过8.88mmol/L(1.6g/L)时,尿中 开始出现葡萄糖; 2.正常人尿中可有微量葡萄糖(<2.8mmol/24h), 用普通方法检测为阴性; 3.尿糖主要指葡萄糖,也有微量乳糖、半乳糖、果 糖、蔗糖等。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参考区间】
正常饮食条件下, 晨尿 多偏弱酸性,pH 5.5~6.5,平均pH 6.0 随机尿 pH 4.5~8.0
【临床意义】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尿酸度检测主要用于了解机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 平衡情况,是临床上诊断呼吸性或代谢性酸/碱中 毒的重要指标。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临床应用】
终尿蛋白含量极少: (1)肾小球滤过膜的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作用 (2)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作用
【检测原理】
1.试带法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
在pH 3.2条件下,酸碱指示剂(溴酚蓝)产生 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结合生成复合物,引起 指示剂进一步电离,当超越缓冲范围时,指示剂发 生颜色改变,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方法评价】
2.磺基水杨酸法 (1)操作简便、反应灵敏、结果显示快,与清蛋白、 球蛋白、糖蛋白和本周蛋白均能发生反应 (2)检测灵敏度达50mg/L,有一定的假阳性 (3)CLSI指定的干化学法检查尿蛋白的参考方法, 并推荐为确证试验
【方法评价】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3.加热乙酸法 (1)方法经典而准确,但操作繁琐复杂 (2)检测尿蛋白特异性强、干扰因素少,与清蛋白
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是指来源于 产生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 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
根据蛋白尿发生的部位又可将病理性蛋白 尿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蛋白尿。
①肾前性蛋白尿。
②肾性蛋白尿主要是肾小球性、肾小管性和混合 性蛋白尿。
③肾后性蛋白尿:最主要见于膀胱以下尿道的炎 症、结石、结核、肿瘤,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生 殖系统炎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