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说来,一场成功的家长会由四个要素构成:1、家长与教师互相尊重和信任,把解决孩子的现实问题放在首位,而不是把发泄对对方的不满情绪放在首位。
2、教师从家长那里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3、家长从教师那里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4、既有共性又有特性。
即:“你孩子的班级应该变成什么样”和“你的孩子应该变成什么样”.家长会结束时,教师应该发给每名家长一张回馈表•在回馈表中,可以向家长提出一些问题:我对您的孩子的评价是否客观?您认为您的孩子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我向您推荐的家庭辅导计划您是否满意?您是否自己为孩子制泄了一个家庭辅导讣划?有的话可否告之我?您希望下次家长会时我回答什么问题?家长填写完毕后,再交还给教师。
教师根据表中所获得的信息为下次家长会做好准备。
这样以来,一种互动回馈机制便形成了。
这种机制可以使教师的行动有目标,不至于陷入一种盲动状态。
二、我主张一种二次响铃法:在距离正式上课前一分钟响一次短铃,示意学生际将开始上课,理应调整状态,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正式上课时响一次长铃,示意正式上课开始.二次响铃法与交通信号灯相似: 红灯表示停止,绿灯表示通行,黄灯介于两者之间,充当过渡.如果课间休息和游戏,与正式上课之间只响一次铃,两者之间转接过于突然,没有过渡区,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众所周知,课间正玩在兴头上的学生是绝不会去准确计算时间,通常是铃声响起了,他们才知道时间已经到了.假如你在铃声响起的一瞬间走进教室,你会看到有趣的一幕幕:张同学飞快地跑回书桌,将课本拿出,弄得哗哗直响;李同学还未从刚才的游戏状态中恢复过来,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王同学则继续与自己的同桌纠缠不淸......二次响铃法则为两者间的转接提供一个过渡区,避免学生将课间游戏状态带到正式上课的前半段.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如何做好课前准备.三、一切教育活动可以分为二大类:一为教学活动,二为教务活动.所谓教学活动,是指教冇者向受教者传授一泄的知识;所谓教务活动,是指教育者带领受教者参与一定的活动.义务教育的目的也可分为二大类:要求每冬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最低限度的知识,和要求每需学生经历最低限度的校园生活.四、徳冇可以分解为三种要素:1.纪律精神.2.克制精神.3.自主精神.五、课堂提问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自问自答式提问:由教师向全班同学提问,之后停顿一下,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最后由教师自己说岀答案.2.集体式提问:由教师向全班同学提问,再由全班同学回答.3.学习小组式提问:事先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每个学习小组进度的不同,来选择向其提问的问题,之后再由此小组回答.4.二人小组式提问:由教师向某名同学提问,苴回答完毕后,教师不作评论,而要求另一名同学对其进行评论.例如:'‘张同学已经回答完了,李同学,你认为张同学的答案对吗?”“王同学将这道题解开了,但这道题还有另外一种解法,赵同学,你知道吗?”5.单一式提问:由教师向某名同学提问,再由其回答.但这种单一式提问非常的粗附.课堂提问是相当重要一门教学艺术.然而,在现实中把它当作一种艺术或技术加以重视和揣摩的教师,也并不是很多.六、批评学生时应注意几点禁忌:1•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不作人身攻击,不夹杂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2.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要反复唠叨,也不要没话找话,更不要在嘴里发出一些“咙尷”,“呃呀” “唉呀” 一类令人生厌的声音.总之,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权威的维护.3•如果你的某次批评收到了理想的效果,那么你就当这次批评从未发生过,既不要在日后再次唠叨出来,也不要把它当作笑料,将批评的内容讲给北他老师和其他同学听:如果你的某次批评未收到理想的效果,。
那么你就需要考虑换种批评方式,从头开始做起.永远不要幻想通过大喊大叫的方式就可以增加自己的语言权威.4•严禁采用当众挖苦、嘲笑、戏弄某名学生的方式来批评其,引得全班同学对其哄堂大笑.这会产生二种害处:一来令貝颜而扫地,使英在主观情绪上难以接受你的批评,二来还会在班级中滋生一种起哄、看热闹、幸灾乐祸的庸俗风气.七、校园暴力问题造成现代中国校园眾力问题日愈恶化的原因固然是多方而的•但在这其中,以往的那种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在现代社会灰飞烟火,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同学”,这个词在现代人心中已经激不起多少亲切感和人情味了.如何找回离我们渐行渐远的同学之情,这是每一个教育上的有识之士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但是,同学之情的消亡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同样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找回的.八、一种正确而有效的惩罚包含四种要素:1.揭爾:你这么做是错误的.2•复原:你要将一切还原成或基本还原你未犯错时的样子.3.抵消:你要比他人进行更多的正确的行为.4.警示:人家要以你为戒,或你日后要以今天的自己为戒。
九、布置作业应遵循几点原则:1.与当日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摒弃离题干里,华而不实的东西.2.说明作业的作用.3.不要把作业做为惩罚违纪学生的方式.4•我个人不主张给全班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I佃是将学生按进度和效率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小组的具体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最大限度地让每名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作业.5.不要幻想繁貶的作业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繁重的作业会产生二种害处:其一,令学生当天晚上消耗过多的精力,影响明日上课,行成一种积累性疲劳:其二,使学生产生-种“学习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的心理,滋生厌学的心理.十、在职业规划方面,父母应该为孩子准备二套方案:第一方案屮,为孩子设定一个多数人就可以得到的普通工作,这是必备和预备方案:第二方案中,为孩子设定一个少数人才可以得到的高档工作,这是努力争取但不宜强求的方案。
也就是说,父母要给孩子提出二种要求;一为最低要求,“孩子你必须做到”:二为最高要求,“孩子你努力争取,但争取不到也不是你的罪过”。
如果分不清最高要求和最低要求有什么区别,孤注一掷地强求孩子去走一条只有少数人才走得通的道路,那么,一幕幕望子成龙反毁人的悲剧就会上演。
十一、什么是教育?教育可以从两方面来讲:从个人来讲,教育是指给予每名学生最低限度的生存技能,以及将每名学生不同的天赋和潜能发挥到最大极致,前者应该尚同,后者应该尚异;从社会来讲,教育是指既有社会成员对未来社会成员进行系统社会化的过程,促使其顺利地进入社会各个单元维护社会的未来运行。
教育不是只为某一类学生服务,也不是只为某一社会单元培养未來成员,教育成败的标准也更不是单一的。
但是,现今的教育被歪曲得不成样子:孩子们被塞进一根狭长的管子中,老师和家长在管子的一瑞施加压力,幸运的孩子从管子的另一端挤了出来,裏上了一层金粉;不幸运的就被挤碎了,变成了管道中的渣滓被清理走了。
一系列的悲剧加重了我的动摇:接受教育,究竞是开启了一个孩子的幸福,还是开启了他的不幸?十二、按照人之常情,某种幸福来的过于容易,他就越不僮得珍惜你想毁掉一个孩子么?那就请将他长时间浸泡在不劳而获的幸福中吧。
这是因为,他只得到了幸福的结果,但却没有经历获得幸福的过程,他自然认为没必要获得和拥有取得幸福的手段,最终便是坐吃山空:他会享受幸福不加肖制:人们习惯于根据获得幸福的过程来选择享受幸福的方式,例如,甲一年挣了一百万,乙十年挣了一百万,虽然同是一百万,但甲使用一百万的方式与乙使用一百万的方式肯迫不同。
对于富豪父母,我有几点忠告:1,不仅给予孩子幸福的结果,还要重视孩子获得和拥有此种幸福的手段的培养。
2,切勿进行反向攀比。
例如:“儿子,我为你买了一部新手机。
这部手机可比你班王同学的高级多了。
”3,多与孩子谈心。
例如,你是如何发迹的,这个家族是如何兴旺的。
4,不要幻想吃好喝好的孩子不会出问题。
我发现,物质享受过多,心灵空虚的孩子反而更易堕落,甚至用父母的钱作恶。
5,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你如果未获得幸福,那就用劳动和努力获得幸福;你如果已获得幸福,那就将幸福恩泽给不幸的人”。
古人有言:“豪门岀劣子,贫父育良材”,此话果然不假呀! 十三、一种自我意识可以分解为四种要素:1.本我。
通过自己来观察自己。
2.他我。
通过他人的态度和反应来观察自己。
3.我的我。
通过自己的外物和行为的结果来观察自己。
4.远我。
通过未来的自己是怎样来观察自己。
将四种要素加以整合,便会形成一种自我概念。
健康的自我槪念对孩子的行为举止,未来发展,职业选择都有重要的意义。
健康的自我概念主要表现为:维护自己的形象,珍重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光阴,为长远的未来付出心血,发生堕落时产生预警,发掘自己的潜能并寻找使用潜能的机会等等。
而病态的自我槪念则与之相反。
许多孩子不具备恰当的自我概念,助长了感情,行为和学业上的问题。
在受教疗阶段,孩子的自我概念主要受施教者的良性心理暗示(我们都相信和信任你会成为一个好孩子,你为什么去当坏孩子)和恶性心理暗示(我们都认左你是一个坏孩子,你为什么去当好孩子)的影响。
自我概念较好的孩子来自于毫不吝惜给予子女信任的家长的家庭,家长提供了一个理解和宽容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都受到尊重而保持尊严,家长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热情,接纳和赏罚分明(对事不对人)的督促,使孩子感到被人需要的家庭气氛,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我概念。
我们认识自己是何等的困难。
正因为如此,人类便是一种会受到环境和气氛影响的动物。
从中发出的心理暗示有时导我们向善,有时又导我们向恶。
十四、父母离异与孩子堕落我个人认为,父母的离异与孩子的堕落,这两者之间并没有过于直接的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父母是否离异,而在于离异之后,他们是如何善后的。
现实来说,婚姻并不是过于浪漫的东西。
所有的婚姻都存在某种冲突,但并不是所有的婚姻冲突都会导致孩子的堕落。
实际上,有些冲突作为家庭成员之间保持各自独立,自主以及表达异议的方式,在婚姻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孩子则会通过观察父母解决彼此矛盾的方式,来学会处理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婚姻冲突可以按动机,频率,程度,解决方式,事件的结果等方而,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婚姻冲突,不仅会对夫妻造成不同的影响,对孩子也是如此。
请读者注意以下几点:1.婚姻冲突的频率和程度会左右家庭的总体风气。
是瑕不掩瑜,还是积重难返,这是问题的关键。
须知,人在幼年的时候,很大程度是通过家庭来认识这个世界的。
2.父母解决婚姻冲突的方式将会引起孩子的模仿。
他既可能模仿正确的方式,也可能模仿错误的方式。
3.离异之后,如何进行善后。
这是左右单亲孩子是否堕落的核心。
试想一下,如果父母在分手后都视孩子为累赘,或一方煽动孩子对另一方的仇恨,或一方把孩子作为要挟另一方的筹码,或把孩子视为婚姻破裂的替罪羊,那么,孩子的未来会怎样呢?可以说,如何不让婚姻关系破裂波及亲子关系,将二方关系恶化演变为三方关系恶化, 这是真正负责任的父母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