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未来_省略_教育类核心期刊论文量化分析的研究_钟秉林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未来_省略_教育类核心期刊论文量化分析的研究_钟秉林


— 15 —
薄弱 。 17 199 篇论文中 , 有 11 293 篇为一位作者 独自完成的 , 占 65.66 %;有 4 427 篇是两位作者 完成的 , 占 25.74 %;两位以上作者完成的论文有 1 479 篇 , 仅占 8.6 %。 为反映高等教育研究合作 研究的情况 , 本文计算了作者与第一作者的频数 比 。 频数比较高的学校为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 范大学 、清华大学 、中南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 。
12 .湖南师范大学
124
13.西南大学
113
14.东北师范大学
111
15.中南大学
109
16.华中师范大学
108
17.华南师范大学
107
18.上海交通大学
102
19 .浙江师范大学
99
20.武汉大学
94
643
1.11
517
1.24
447
1.09
412
1.16
343
1.11
324
1.06
289
1.17
(3)宏观政策研究论文共 255 篇 , 主要集中在 大学生就业政策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 、高等教育区 域化政策 、高等教育财政政策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 展战略 、高校学生助学贷款政策 、高等教育学费政 策等七个方面 。
(4)学科建设类研究论文共 89 篇 。 此部分研 究论 文数量相对较少 , 且关 注的问题比较分散 。 既有讨论高等院校整体学科设置的研究 , 也包括 大量讨论具体某一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 , 涉及 高校“两课”设置 、工程教育 、理科教育 、医学教育 、 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艺术教育等多个方面 。
比例 33.26% 35.00% 31.74% 100.00 %
育发展密切相关 、关系高等教育全局的重大政策 问题 , 如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 、高等教育经费 保障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等 。 微观应用类主要研 究与 高校 发展 直接 相 关 的 具 体问 题 或 称 作“ 校 本 问题” , 如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 、课程与教学 、师资 队伍建设等 。 基本理论类主要研究高等教育发展 过程中提出的重要理论和方法问题 , 如高等教育 的功能定位及使命 、高等学校办学规律 、高等教育 成本分担 、研究方法论等 。学科建设类主要研究 高校学科分类 、学科设置以及学科发展问题 。与 一般意义上的学科建设不同 , 这里的学科建设还 包括了某一具体学科的发展问题 , 如思想政治教 育学科建设问题 、医学教育改革问题 、法学学科发 展问题等都归在此类 。 需特别指出 , 以上四大研 究领域往往存在交叉 , 如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既 是重大政策问题 , 同时也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 论予以关注的问题 。对此类情况 , 本研究根据论 文的主旨确定其研究领域的具体归属 。 本研究对 研究领域的分析 , 首先是对所有样本论文所属的 研究领域进行逐一确定和编码 , 在此基础上再进 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
2009 年第 7 期 (总第 354 期)
ED U CA TIO N A L R ES EA RC H
N o .7, 2009 Ge nera l, No .354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 *
———基于近三年教育类核心期刊论文量化分析的研究
钟秉林 赵应生 洪 煜
[ 摘 要] 通过对近三年教育类核心期刊中涉及高等教育的论文的研究方法 、研究 领域等情况进行的量化分析显示 ,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具有研究领域广泛 、问题意识凸显 、 微观应用研究得到重视 、国际比较研究活跃等特点 , 同时存在政策研究和实证研究薄弱 、 院校研究较少 、比较研究针对性和本土化较差等不足 。为此 , 高等教育研究应创新研究方 法 , 加强实证研究 、微观应用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 , 规范政策性研究 , 增强比较研究的针对 性和本土化 , 以促进高等教育学科建设 , 更好服务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
对抽样样本 , 本研究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 分析 。
(一)作者单位 反映近三年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论文发表数 量较多的单位分布情况 。 (二)研究方法 主要分析高等教育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的 情况 。本研究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分为八大类 , 即分析法 、文献法 、历史法 、比较法 、调查法 、统计
*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重大 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 :04JZ D0023)的研究成果之一 。
出版总库” ;选择了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和中 文 摘 要 五 项 基 本 信 息 。 样 本 总 量 如 表 1 所示 。
对搜集到的 17 199 个样本 , 本研究采用分层 抽样的方法 , 以论文所属的期刊作为分层标准 , 从 总样本中抽取 10 %, 即 1 720 篇论文进行了量化 分析 。分层抽 样与数据 分析所 用的工 具为 M icro sof t EXCE L 和 ST A T A9.0 统 计分 析 软 件 。 抽样数据情况如表 2 所示 。
232
1.06
206
1.10
167
1.09
153
1.0.11
132
1.19
128
1.17
122
1.13
118
1.10
112
1.10
103
1.04
101
1.07
(二)论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显示 , 根据研究方法使用频数的高 低排序 , 2006 —2008 年的高等教育论文所运用的 研究方法依次为分析法 、比较法 、文献法 、调查法 、 历史法 、统计法 、个案研究法和其他方法 。 其中 , 分析法的使用频数最高 , 达 1 409 次 , 占 81.92 %; 其次 是 比 较 法 , 占 6.10 %;再 次 是 文 献 法 , 占 5.17 %。 按照定量和定性方法分类 , 主要采用定 性研究方法的论文所占比例高达 95.05 %, 采用 实证研究方法的论文所占比例仅为 4.95 %。(见 表 4) (三)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 统计分析显示 , 按研究领域排序 , 2006 —2008 年的高等教育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最高的是基
一 、数据采集与分析框架
本文选择 2006 —2008 年综合性教育类核心 期刊和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有关高等教育的论 文进行抽样量化分析 。共涉及 32 种期刊 , 其中包 括 18 种综合性教育类核心期刊和 14 种高等教育 类核心期刊 ;总计检索论文 17 199 篇 , 相关论文 均来源于 CNKI 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
表 3
作者单位频数分布表
作者单位
第一作者的频数 作者频数频数比(%)
1.华中科技大学
580
2.北京师范大学
418
3.浙江大学
411
4.华东师范大学
354
5.北京大学
309
6.厦门大学
307
7.清华大学
248
8.南京师范大学
219
9.中国人民大学
187
10.哈尔滨师范大学
153
11.南京大学
144
(四)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的二维分析 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 与运用的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 即具体研究领域 所采取的研究方法的分布情况 。
法 、个案研究法和其他方法 。 在这八类方法中 , 调 查法 、统计法是以量化分析为主的实证研究方法 , 其他方法是以思辨为主的定性研究方法 。本研究 对研究方法的分析 , 首先是对所有样本运用的方 法进行逐一确定和编码 , 在此基础上再做统计处 理和分析 。应该予以说明的是 , 考虑到具体研究 中可能同时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 , 本 研究在对具体某一篇高等教育论文所使用的研究 方法进行分析和编码时 , 关注的是该论文采用的 最主要研究方法 。
全球教育展望
29 教师教育研究 302
教育研究与实验
14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68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9
(教育科学版)
上海教育科研
4
中国教育学刊
0
人民教育
0
合计
3 629
合计
13 570
总计 :17 199
表 2
时间(年) 2006 2007 2008 合计
抽样样本频数分布表
篇数 572 602 546 1 720
例最小 。(见表 5) (1)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共 970 篇 , 主要集中在
高校教学理论 、高等教育管理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和高等教育外部关系理论等四个方面 。
(2)微观应用类研究论文共 406 篇 , 主要集中 在高校内部管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 、大 学生德育问题及对策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大学 英语教学 、高等院校规划 、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六个 方面 。
[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类核心期刊 ;论文 ;量化分析 [ 作者简介] 钟秉林 ,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教授 、博士 ;赵应生 ,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 育研究所讲师 、博士 ;洪煜 ,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北京 100875)
进入新世纪以来 ,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 展 , 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 高等教育研究亦呈现 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 研究领域逐步拓展 , 研究成果 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 , 高等教育领域的问题和矛 盾也不断凸显 , 这对高等教育研究提出了新的 、更 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有必要全面深入地 了解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情况及存在 的问题 , 以便为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参 考和借鉴 。
(三)研究领域 主要分析高等教育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 情况 。参考潘懋元先生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 域的分类方法 , 本文将所选取的样本分为四大研 究领域 , 即宏观政策类 、微观应用类 、基本理论类 和学科建设类 。[ 1] 宏观政策类主要研究与高等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