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习题库及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2.绝对优势3.要素禀赋4.H-O定理5.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6.里昂惕夫悖论7.差异产品 8.产业内贸易 9.对外贸易依存度10.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11.贸易条件 12.要素密集度:13.倾销: 14.消费的示范效应 15.雷布津斯基定理16.关税 17.非关税壁垒 18.幼稚工业19.关税同盟 20.出口导向 21.进口替代22.关贸总协定 23.世界贸易组织 24战略性贸易政策25自由贸易区 26共同市场 27完全经济一体化28萨缪尔森-斯托尔珀定理 29贸易创造 30贸易转移二、选择题1.开放贸易给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A)A.大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B.小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C.正好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D.不可度量。
2.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会促进国家间木材的贸易? (A) A.贸易前各国木材价格相等。
B.追求利润的木材价格套利。
C.国家间存在木材供给的差别。
D.国家间存在木材需求的差别。
3.消费者剩余是: (C) A.消费者为了商品的生产而必须向政府支付的东西。
B.消费者通过支付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而得到的收益。
C.以下状况给消费者带来的收益: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要支付的价格低于他们中一些人愿意以及能够为该商品所支付的价格。
D.消费者可以在各种价格水平得到的收益。
4.在进行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 (A) A.受到进口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受到损失,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者则会受益。
B.作为整体的国家会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
C.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
D.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
5.如果出口供给比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小,那么: (C) A.进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
B.出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
C.出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
D.进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6.第一位系统地表述比较优势原理的经济家是: (D) A.Bertil Ohlin.B.Eli Heckscher.C.John Maynard Keynes.D.David Ricardo.7.H—O理论说明: (D)A.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B.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
C.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D.国际市场的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
8.如果A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3单位的X产品或3单位的Y产品,B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1单位的X产品或1单位的Y产品,假定劳动是唯一的投入,那么: (A) A.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B.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C.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D.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9.对于H—O理论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A.要素禀赋。
B.国民收入。
C.技术。
D.消费偏好。
10.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点: (B) A.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方。
B.在生产可能性之上或之内。
C.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D.位置不可判定。
11.在开放贸易后的短时期内: (A) A.所有与衰退产业相关的集团都会受到损失。
B.只有那些更密集地使用于衰退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
C.只有那些更不密集地使用于衰退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
D.只有本国中最为丰裕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
12.墨西哥拥有丰裕的非技术工人,而美国拥有丰裕的技术工人。
在开放贸易后,从长期看,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将: (B) A.在两国都下降。
B.在美国下降,在墨西哥上升。
C.在美国上升,在墨西哥下降。
D.在两个国家都上升。
13.以下论断中,错误的是: (A) A.消费模式不会影响中性要素的福利收益或损失。
B.消费模式会影响所有要素的收益或损失。
C.消费模式不会影响最为专业化的要素的收益或损失。
D.消费模式不会影响一国整体的福利收益或损失。
14.在下述哪一条件中,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将不能成立? (D) A.要素不会在各产业间流动。
B.要素在不同国家中具有不同的生产率。
C.各国均建立贸易壁垒以阻止自由贸易。
D.上述所有3项。
15.“在一个贸易快速增长的国家中,新资本的迅速积累会使该国进口更多的自然资源。
”隐含于这一论断的定理是: (C) A.Heckscher—Ohlin theorem.B.Stolper—Samuelson theorem.C.Rybczynski theorem.D.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16.如果一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且资本增长的速度快于其他投入品(如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那么,根据贸易理论由此而导致的增长模式为: (C)A. 进口替代。
B. 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其他贸易商品均衡增长。
C. 出口扩张。
D. 以上三者都不对。
17.“Immiserizing growth”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A) 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
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
C.国家的消费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
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
18.H——O理论成功的解释了: (D) A.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B.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国家变得更为重要。
C.由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的类似性,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在日益增加。
D.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
19.以下产品中,哪一种产品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 (B) A.大米。
B.电视机。
C.原油。
D.矿物。
20.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B) A.富国与穷国之间。
B.类似的高收入国家之间。
C.发展中国家之间。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21.以下哪项陈述最为正确? (B) A.规模经济决定了各国的比较优势。
B.规模经济不能决定各国的比较优势,而是将现有的比较优势转变为低价格和产出与贸易的扩大。
C.外部经济可以比内部经济更好地解释比较优势,因为外部经济意味着其他竞争公司产出的扩大。
D.比较优势可以由内部经济得到最好地解释,因为后者导致了公司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22.规模经济更容易发生于: (B) A.小规模的纺织业。
B.飞机制造业。
C.制鞋业。
D.小企业。
23.在垄断竞争的贸易模型中: (B) A.如果两国拥有同样的总体资本—劳动比率,他们间就不会发生贸易。
B.贸易导致了商品品种的增多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扩大,进而可以带来收益。
C.从长期看,厂商可以获利。
D.要素禀赋并不能决定产业间贸易的发生。
24.在H—O模型中,国际贸易主要基于各国在以下方面的差别: (B) A.技术。
B.要素禀赋。
C.规模经济。
D.产品差异化。
25.对于一个小国(价格接受国)来说,最优关税为: (A) A.零。
B.禁止性关税。
C.毫无疑问的是正值。
D.随着国家需求弹性的增加而增加。
26.能给国家带来净福利收益的最优关税要求: (D) A.国家是“价格接受者”。
B.不存在消费者剩余损失。
C.贸易伙伴国不会受到关税的伤害。
D.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垄断力量。
27.关税的设置: (C) A.会带来完全由外国人支付的收入。
B.总会提高出口国的国内价格水平。
C.与自由贸易相比,会减少“小型”进口国家的福利。
D.总会增加福利。
28.一个产业的有效保护率: (D) A.总是高于最优关税率。
B.是对设置关税的国家增加就业机会的度量。
C.取决于相关产品国内产出占GDP的份额,将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
D.取决于对投入品的关税率,将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
29.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 (D) A.会增加国家的福利。
B.会减少国家的福利。
C.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
D.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
30.以下哪一项是最为正确的? (C) A.进口配额往往产生垄断租金。
B.配额制比关税制更有效率。
C.与关税制相比,进口配额更适合于在经济情况中使用。
D.在竞争条件下,与关税制相比,进口配额可以使与进口品相竞争的生产者获取更大的利润。
31、区域经济合作最松散的形式是(A)A、特惠贸易协定B、经济同盟C、共同市场D、关税同盟32、()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建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对其它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设置的障碍。
(A)A、技术性贸易壁垒B、进口配额C、紧急保障措施D、反倾销33、()技术进步是指使生产中资本边际生产力的提高大于劳动边际生产力的提高的技术。
(B)A、要素中性型B、劳动节约型C、资本节约型D、经济节约型34、()技术进步是指使生产中劳动边际生产力的提高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提高的技术。
(C)A、要素中性型B、劳动节约型C、资本节约型D、经济节约型35、()指一国在所有可能的相对价格下愿意在国际市场上交易的进口品和出口品的数量组合。
(D)A、生产可能性曲线B、提供曲线C、社会无差异曲线D、生产效率曲线36、()讨论了内部规模经济对贸易的影响。
(C)A、坎普模型B、格拉贝尔模型C、克鲁格曼模型D、兰开斯特模型37、幼稚产业保护论的代表人物是 (B)A、布兰德B、李斯特C、普雷维什D、克鲁格曼38、()指出口国将暂时性生产过剩产品以更低的价格在进口国出售的倾销行为。
(D)A、持续性倾销B、间歇性倾销C、掠夺性倾销D、偶发性倾销39、下列各项中()不是国内竞争环境对一国竞争优势的影响体现。
(D)A、减少了外国竞争者的渗透B、模仿效应和人员交流效应C、促使竞争升级D、支持和相关产业40、()指出口国企业以低价向进口国出售商品,将进口国生产商逐出市场后再提高价格的倾销。
(C)A、持续性倾销B、间歇性倾销C、掠夺性倾销D、偶发性倾销41、()技术进步将同比例增加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在要素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和劳动投入之比将保持不变。
(A)A、要素中性型B、劳动节约型C、资本节约型D、经济节约型42、内部规模经济指的是一企业随着产量的扩大,平均成本() (D)A、不变B、相交C、递增D、递减43、()指的是一单位产品的要素投入与一单位另一产品的要素投入之比。
(B)A、相对劳动生产率B、相对生产成本C、绝对生产成本D、机会成本44、特定要素模型假定资本为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在行业间自由流动的特定要素,在这段时间内两个行业中资本投入数量固定不变,只有()在行业间自由流动。
(C)A、福利B、贸易C、劳动D、成本45、在投资驱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来自: (A)A、资本要素B、研究与开发C、自然资源D、劳动力数量46、波特把公路系统、受过学历教育的劳动力等适用范围广泛的要素称为: (A)A、一般要素B、专门要素C、需求要素D、高级要素47、()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保护措施使某一行业每单位产出增加值提高的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