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 代 汉 语 复 习 提 纲二

古 代 汉 语 复 习 提 纲二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二
第二单元文选知识要点
冯谖客孟尝君
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
1、使人属孟尝君。

2、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

3、以何市而反?
4、券徧合,起。

5、孟尝君不说。

6、无纤介之祸。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

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
1、贫乏不能自存。

2、食以草具。

3、比门下之客。

4、揭其剑,过其友。

5、冯公有亲乎?
6、给其事用。

7、约车治装。

8、以何市而反?
9、趋而之薛。

10、悉来合券。

11、矫命以责赐诸民。

12、孟尝君就国于薛。

13、孟尝君顾谓冯谖
14、千金,重币也。

15、被于宗庙之祟。

16、三窟已就。

三、语法
(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此谁也?
②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③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④千金,重币也。

⑤百乘,显使也。

⑥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2、双宾语句
①为之驾。

②给其食用。

3、宾语前置句(应找出前置宾语,并说明为什么前置)
①客何好?
②客何能?
③以何市而反?
4、被动句
文倦于事,愦于忧。

(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
①冯谖客孟尝君。

②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③食之,比门下之客。

④孟尝君客我。

⑤孟尝君怪之。

⑥先生不羞。

⑦孟尝君怪其疾也。

⑧衣冠而见之。

⑨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鲁仲连义不帝秦
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
1、争之急,辨之疾。

2、诸侯辟舍。

3、纳筦键。

4、假涂于邹。

5、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

6、主人必将倍殡柩。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

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
1、间入邯郸。

2、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3、鲁仲连适游赵。

4、会秦围赵。

5、诸侯莫朝。

6、卒为天下笑。

7、鬼侯有子而好。

8、纣以为恶。

9、齐闵王将之鲁。

10、执策而从。

11、摄衽抱几。

12、引而去。

三、语法
(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

衍人臣也。

②(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

③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

④吾乃梁人也。

⑤而母,婢也。

⑥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⑦彼吾君者,天子也。

⑧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

⑧是商贾之人也。

2、被动句
①卒为天下笑。

②将为戮乎?
3、双宾语句
为之民。

4、主谓倒置句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5、特殊句
鲁仲连辞让者三。

6、宾语前置句
①梁客辛垣衍安在?
②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
③曷为与人俱称帝王……
④子将何以待吾君?
⑤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
①方今唯秦雄天下。

②辛垣衍令赵帝秦。

③责而归之。

④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⑤故(月甫)鄂侯。

⑥欲从而帝之。

※翻译以上两篇文章中含有文字、词语、语法问题的所有的句子。

第二单元通论知识要点
(五)汉字的构造
一、概念:六书(汉代文字学家所归纳的六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实,只有前四书是造字法,后二书只是用字法)
二、清代以后,一般人于六书的名称和顺序都采用谁的?161页上
三、有人说,六书是造字之本。

对否?为什么?162页
四、请你对六书予以更科学的说明。

162页
五、把许慎对于每一书的定义背下来。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武、信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


六、这部分中举例说明的形声字要看明白。

记住它们的本义、引申义、假借
义。

七、六书中,象形是基础,形声最能产。

八、《说文》的540部首与后来的214部首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前者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是依照六书体系的;后者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六书的体系。

九、记住下列各字的造字法(也就是结构类型)
(一)象形:人、子、女、耳、目、自、口、手、止、元、身、要、心、爪;鸟、乌、隹、鱼、马、象、燕、龟、它;刀、弓、井、户、戈、木、皿、矢、禾、水、网、衣、豆、册、火、牛、羊、瓜、果、眉、血、州
(二)指事:一、二、三、四;刃、寸、甘、牟、厷、本、末、立、旦、血、亦、朱
(三)会意(对于会意字,要能说明是如何会意的,本义是什么。

如:牧,从攴从牛,本义为放牧):牧、寇、宿、逐、莫、鬥;信、岩、明、尖、甦、男、眇、拿、楞、憑、企、劓、砼、友、從、轟、林、森、晶、淼、磊(四)形声:从164页到166页提到的所有形声字,尤其是過、征、舉、叔、權。

对于形声字,要说清哪部分是声符,哪部分是形符,本义是什么。

例如:沐,从水,木声,本义为沐浴。

(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两个概念: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记作不同的字。

先产生的是古字;后产生的是今字)、异体字(是一个词的不同写法,它们的读音和意义都完全相同)。

二、要记住一批古今字(典型的例子见教材172页上)、异体字的例子(典型的例子见教材173页—174页)。

做到能从语句中把它们找出来,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三、简答:异体字在结构上有哪几种情况,最好能举例说明。

172—173页。

四、把177-178页上关于繁简字的例子看懂。

能根据简化字写出繁体字。

另有补充如下(前为繁体,后为简体):
1、同音替代的
(奴)僕——仆;幾(乎)——几;(五)穀——谷;裏(外)——里;(剩)餘——余;饑(荒)——饥;(战)鬥——斗;醜(陋);乾(燥)、(树)榦、(主)幹——干
2、合二为一的
鐘(鼓)鍾(一种容器)——种;(猎)獲、(收)穫——获;(反)復、複(杂)——复;(经)歴、曆(法)——历;發(射)、(頭)髮——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