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笔记0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笔记-一本抢分笔记之高中化学

笔记0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笔记-一本抢分笔记之高中化学


CaCO ↓,NaHCO 不反应
3
3
Na2CO3 不分解
2NaHCO ===Na CO +CO ↑+H O
3
23
2
2
第 57 页
Na2CO3 与 NaHCO3 的相互转变
⒈Na2CO3 转变成 NaHCO3
Na CO +CO +H O = 2NaHCO
23
22
3
⒉NaHCO 转变成 Na CO 2NaHCO ===Na CO +CO ↑+H O 2NaHCO +NaOH = Na CO +H O
4)不要把 Na2CO3+SiO2 Na2SiO3+CO2↑与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相混。前者是工业制玻璃的反应
式之一,是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反应,而后者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若交换条件,两者均不发生反应。 8.硅
①硅在地壳中只 有 化合 态 ,没 有 游离 态 。其 含 量在 地 壳 中 居 第二 ,仅 次 于氧 ,是 构 成矿 物 和 岩 石 的 主 要成 分 。 ②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是半导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熔点。 ③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只能与氟气、氢氟酸及强碱溶液反应:Si+2F2=SiF4、
3.CO 不溶于水,有毒(CO 和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无法和 O2 结合,而使细胞缺氧引起中毒),但由于 CO
无色无味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点燃
①可燃性:2CO+O2 2CO2
②还原性:CO+CuO CO2+Cu,CO+H2O(g)
CO2+H2O
4.CO2 直线型(O=C=O)非极性分子,无色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固态 CO2 俗称干冰,能升华,
知识结构框架
笔记四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笔记
第一节 碳族元素及无机非金属材料
1.碳族元素 ①特征:碳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4,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易形成共价键,难
形成离子键。碳族元素形成的单质在同周期中硬度最大,熔沸点最高(如金刚石、晶体硅)。 ②化合价:碳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2,+4,其中铅+2 价稳定,其余元素+4 价稳定。 ③递变规律: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的
在 Na2CO3 溶液中滴加 HCl,CO32-先转化为 HCO3-,再滴加盐酸 HCO3-转化为 H2CO3,不稳定分解为 CO2。 3)CO2 通入 CaCl2 溶液中是否有沉淀的分析错误。
可用反证法:如能产生沉淀,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Cl2+H2O=CaCO3↓+2HCl。因 CaCO3 溶于盐酸, 故反应不能发生。因为 CO2 只有通入中性或碱性溶液才能产生 CO32-,并同时产生部分 H+,若原溶液无法消耗 这部分 H+,则不利于 CO2 转化为 CO32-,也就无法与 Ca2+形成沉淀。若要使 CaCl2 与 CO2 反应生成沉淀,就必须 加入部分碱溶液中和 CO2 与 H2O 反应而产生的 H+。同理,该思维方式适用于 CO2、SO2 通入 CaCl2 或 BaCl2 溶液。
③相互转化:碳酸正盐
碳酸酸式盐(除杂用)
实验内容 与酸(H+)的反应
Na CO 与 NaHCO 的化学性质比较
23
3
实验现象
结论
产生气泡
CO 2-+2H+= CO ↑+ H O,HCO -+H+= CO ↑+H O
3
2
2
3
2
2
与碱(OH-)的反应
无明显现象
Na CO 不反应,HCO -+OH-=
23
3
23
通入中量 CO2
6、活生产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以“碳三角”的形式以例)
C
NaOH
CO
CO Na2CO
NaHCO3
7、容易出错的地方:
1)CO2 通入 NaOH 溶液的判别。 CO2通入 NaOH 溶液的反应与 CO2气体通入量有关。当 CO2通入少量时生成 Na2CO3,当 CO2通入过量时生成 NaHCO3, CO2 通入量介于两者之间,既有 Na2CO3 又有 NaHCO3。因此推断产物时一定要注意 CO2 与 NaOH 间量的关系。 2)Na2CO3 溶液中滴加盐酸过程不清楚。
属氧化物·高价态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水。例如:硅酸钠 Na2SiO3(Na2O·SiO2);镁橄榄石 Mg2SiO4(2MgO·
第 59 页
SiO2);高岭石 Al2(Si2O5)(OH)4(A12O3·2SiO2·2H2O) ②云母、滑石、石棉、高岭石等,它们都属于天然的硅酸盐。 ③人造硅酸盐:主要有玻璃、水泥、各种陶瓷、砖瓦、耐火砖、水玻璃以及某些分子筛等。 ④硅酸盐制品性质稳定,熔点较高,难溶于水,有很广泛的用途。最简单硅酸盐是硅酸钠,其水溶液俗
称水玻璃,是一种矿物胶,可作粘合剂,防腐剂。 13.水泥、玻璃、陶瓷 ①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和铝酸三钙(3CaO·Al2O3),
水泥具有水硬性,水泥、沙子和碎石的混合物叫混凝土。
②制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主要反应是:SiO2+Na2CO3
⑤SiO2 是 H2SiO3 的酸酐,但它不溶于水,不能直接将它与水作用制备 H2SiO3。 ⑥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 SiO2 能跟 HF 作用:SiO2+4HF=SiF4+2H2O ⑦无机酸一般易溶于水,但 H2SiO3 难溶于水。 ⑧因 H2CO3 的酸性大于 H2SiO3,所以在 Na2SiO3 溶液中通人 CO2 能发生下列反应:
3
23
3
23
2
2
3
232
碳酸盐
碳酸 碳酸氢盐
加热、加碱
1、如何鉴别 Na CO 与 NaHCO ?
23
3
如是溶液则加入 CaCl 溶液;如是固体则加热 2
2、如何除去 Na CO 中少量的 NaHCO ? 加热则可。一定条件时也可加入适当的 NaOH 溶液。
23
3
3、如何除去 NaHCO 中少量的 Na CO ?
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但在高温下 SiO2+Na2CO3
Na2SiO3+CO2↑也能发生。
⑨Na2SiO3 的水溶液称水玻璃,但它与玻璃的成分大不相同,硅酸钠水溶液(即水玻璃)称泡花碱,但它却 是盐的溶液,并不是碱溶液
12.硅酸盐
①硅酸盐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其结构复杂,组成可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一般规律:低价态金
无机非金属材料包含除传统陶瓷外的各种性能优异的精细陶瓷:耐高温的二氧化锆(ZrO2)陶瓷、高熔点 的氮化硅(Si3N4)和碳化硅(SiC)陶瓷;透明的氧化铝、砷化镓(GaAs)、硫化锌(ZnS)、硒化锌(ZnSe)、 氟化镁(MgF2)、氟化钙(CaF2)等氧化物或非氧化物陶瓷;生物陶瓷;超细微粉体粒子制造的纳米陶瓷等。 15.碳和硅的比较
①Si 的还原性大于 C,但 C 却能在高温下还原出 Si: SiO2+2C
Si+2CO↑
②非金属单质跟碱液作用一般无 H2 放出,但 Si 却放出 H2: Si+2NaOH+H2O=Na2SiO3+2H2↑ ③非金属单质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作用,但 Si 能与 HF 作用:Si+4HF=SiF4+2H2↑ ④非金属单质大多为非导体,但 Si 为半导体。
碱性氧化物或强碱反应
Ca(OH)2+SiO2=CaSiO3+H2O SiO2+2NaOH=Na2SiO3+H2O(碱溶液不能在使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③二氧化硅是一种特殊的酸性氧化物
a.酸性氧化物大都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酸,但二氧化硅却不能直接跟水化合,它的对应水化物(硅酸)
只能用相应的可溶性硅酸盐跟盐酸作用制得:首先让 SiO2 和 NaOH(或 Na2CO3)在熔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相应的
常用于人工降雨。
实验室制法:CaCO3+2HCl=CaCl2+CO2↑+H2O。 ①酸性氧化物——酸酐 Ca(OH)2+CO2=CaCO3↓+H2O(用于检验 CO2)
②氧化性:CO2+C
2CO;2Mg+CO2
2MgO+C
5.碳酸盐
①溶解性:Ca(HCO3)2>CaCO3;Na2CO3>NaHCO3。 ②热稳定性:Na2CO3>CaCO3; 碱金属正盐>碱金属酸式盐: Na2CO3>NaHCO3。
②硅酸酸性比碳酸还弱,由下列反应可证明: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③硅胶: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形成硅酸干胶,称为“硅胶”。烘干的硅胶是一种多孔性物
质,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而且吸水后还能烘干重复使用,所以在实验室中常把硅胶作为作为干燥剂,也可作
催化剂的载体。
11.硅及其化合物的“反常”
放在玻璃容器中,可用塑料瓶盛装)。
④光导纤维
⑤石英、水晶
石英的主要成分是 SiO2,可用来制造石英玻璃。石英晶体中有时含有其他元素的化合物,它们以溶解状态 存在于石英中,呈各种颜色。纯 净的 SiO2 晶体叫做水晶,它是六方柱状的透明晶体,是较贵重的宝石。 10.硅酸和硅胶
①硅酸:硅酸有多种形式,如 H4SiO4、H2SiO3、H2Si2O5 等。一般用通式 xSiO2·yH2O 表示,由于“H2SiO3” 分子式最简单,习惯采用 H2SiO3 作为硅酸的代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