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2016考研管理学院考试大纲《日语二外》考试大纲一.总则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相关文件精神,我校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除具有坚实的英语基础,还需要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要求做到能够比较熟练运用所学的第二外语阅读本专业文献并能进行翻译和交流。
为达到对研究生二外水平的要求,确保我们上述两个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特制定日语二外入学考试大纲。
二、考试目的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是否具备硕士阶段学习所要求的日语水平。
以便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们的日语水平,在两学期的日语学习结束时通过大学日语四级考试。
三、考试性质与范围是测试应试者综合语言能力的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最低要掌握上海外教社的《新编日语》1到4册的内容。
1、考试的总体要求笔试。
词汇要求掌握4000~~4500个语法助词、动词活用、副词及常用句型。
达到国际能力考2级水平。
翻译具有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能够翻译一般的资料。
2、考试形式闭卷3、考试内容及时间内容包含以下几点:词汇(汉字添假名、假名添汉字、外来語)语法(助词、动词活用、副词)翻译(中翻日、日翻中)题型:一、次の単語に振り仮名をつけなさい。
10点二、線を引いたところの仮名を漢字に直しなさい。
10点三、次の外来語を中国語に直しなさい。
20点四、次の文を中国語に訳しなさい。
10点五、をつけている言葉はそれぞれ何の活用形ですか。
6点六、穴埋め。
20点七、次の言葉から適当なものを選んで番号で()に入れなさい。
すべての語を一回使うこと。
10点八、次の中国語を日本語に訳しなさい。
14点时间:总共180分钟。
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日语二外大纲(复试)一、考试的总体要求口试二、考试形式问答三、考试内容及时间内容包含以下几点:1、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2、综合知识应用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敏锐性及逻辑思维能力时间:总共20分钟。
运筹学大纲考试范围:第一章线性规划1数学模型2图解法3标准形式与基本性质4单纯形法5对偶规划6对偶单纯形法7灵敏度分析8运输问题第二章整数规划1分支定界法20-1规划3分配问题第三章目标规划1数学模型2图解法第四章图与网络1图论基本概念2树及其优化问题3最短路问题4最大流问题5最小费用流问题6中国邮递员问题第五章网络计划技术1网络图绘制2参数计算第六章决策论1基本概念2不确定型决策3风险决策第七章对策论1基本概念2纯策略对策3混合策略对策4矩阵对策求解方法;第八章排队论1基本概念2Poisson排队系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入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适用专业:系统分析与集成总体要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理论和方法是该专业方向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概率统计思想,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考试检查考生是否符合上述要求。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答题时间:180分钟内容比例:概率论占60%,数理统计占40%内容要求:概率论部分一、随机事件与概率1.理解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2.理解概率的古典定义,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和公理化定义。
3.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和有关计算。
4.理解条件概率和独立性的概念,掌握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Bayes公式及它们的应用。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理解随机变量和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有关计算。
2.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的概念和性质。
3.掌握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超几何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
4.掌握简单的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的求法。
三、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函数、联合分布律和联合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及有关计算。
2.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3.理解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掌握有关计算。
4.掌握两个随机变量和的分布求法,两个相互独立随机变量最大值、最小值的分布求法。
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1.理解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概念及性质,了解Chebyshev不等式。
2.掌握服从常见分布随机变量之数学期望和方差的计算。
3.掌握简单随机变量函数之数学期望的计算。
4.理解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及计算,了解矩和协方差矩阵的概念。
五、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1.理解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基本含义。
2.了解Chebyshev大数定律、Bernoulli大数定律、Khintchine大数定律。
3.了解Liapunov中心极限定理,掌握DeMoivre-Laplace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
数理统计部分一、样本和抽样分布1.理解总体、样本、样本统计量和样本矩的概念,掌握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计算,了解顺序统计量的概念。
2.了解经验分布函数的概念,了解Glivenko定理。
3.掌握χ2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4.掌握正态总体之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的有关分布及相关性质。
二、参数估计1.理解点估计的概念,掌握矩法和最大似然法。
2.了解无偏性、有效性和相合性等估计量的评价标准。
3.理解区间估计的概念,会求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置信区间、两正态总体均值差和方差比的置信区间、0-1分布参数的置信区间。
三、假设检验1.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了解检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
2.掌握单个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和方差比的假设检验。
3.了解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的关系。
4.了解χ2拟合检验。
四、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1.理解方差分析的思想,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了解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2.理解回归分析的思想,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了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管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管理范式的变化和学习型组织掌握管理的内涵。
掌握管理职能、管理技能、管理层次的含义。
理解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的管理者的区别。
了解管理的各个学派,包括古典管理理论、人本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系统论、权变论、全面质量管理及学习型组织。
了解管理学研究方法:经验法、现场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调研法、文献法等第二章管理环境了解组织的一般环境、具体环境及内部环境的种类。
掌握组织环境的评价方法,并能进行一定的实例分析。
如达夫特饼图法、PES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SWOT分析等。
理解组织文化的含义、组织文化的作用、组织文化建设的方法。
第三章组织目标与计划理解计划职能的内涵。
掌握有效计划的特点。
了解计划的类型与计划的层次。
掌握使命的内涵与制订方法。
理解战略的含义,明确战略制订的一般过程,掌握企业战略的层次结构。
掌握SWOT分析方法。
掌握波特竞争力量与竞争战略,并能进行一定的案例分析。
掌握合作战略,并能进行一定的案例分析。
第四章组织结构与组织基础理解组织职能的内涵。
了解组织设计的几个维度:分工、职权与职责、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集权与分权、规范化。
掌握部门化的方式,并能进行一定的分析。
掌握横向协调的方式。
了解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因素:战略、环境、技术、规模、产品等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第五章组织变革理解组织变革的涵义。
了解变革的阻力及克服阻力的技术。
能够应用力场分析技术进行一定的分析。
了解组织发展的内涵及技术。
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理解人力资源的战略作用。
了解吸引有效的劳动力的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工作分析、预测、招聘及选拔。
了解开发有效的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开发与考评。
了解留住有效的劳动力的技术:工资、福利、劳工关系及解雇。
第七章控制:通过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生产力理解控制职能的内涵。
掌握组织控制的重点。
了解反馈控制的模式。
了解控制理念的变化。
理解全面质量管理、预算控制、生产力控制。
第八章组织行为的基础理解组织行为的概念。
了解态度的概念、认知失调理论及工作满意度、工作承诺等概念,理解态度在管理中的应用。
了解知觉的概念、知觉的影响因素及知觉错误,理解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
了解个性的概念及个性特质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了解学习的概念,学习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九章组织中的领导理解领导职能的内涵,及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掌握领导特质理论并能应用其进行一定的分析。
掌握领导行为理论并能应用其进行一定的分析。
掌握领导权变理论并能应用其进行一定的分析。
理解领导的权力来源。
第十章组织中的激励理解激励的内涵及过程。
理解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阿尔德夫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莱兰的习得理论,并能进行一定的分析。
理解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并能进行一定的分析。
理解强化理论,并能进行一定的分析。
第十一章组织中的沟通理解沟通的含义、作用及过程,并能够从沟通的各个环节—编码、渠道、解码、反馈及噪音进行分析。
了解人际沟通的模式:Y式、轮式、环式及全通道式。
掌握组织沟通管理的方法,建立正式沟通渠道的方法有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及平行沟通渠道;非正式沟通有走动式管理、及藤状网络式沟通。
第十二章创新理解创新的概念及与发明的区别。
理解创新的作用。
掌握创新的技法及创造力测评方法。
掌握创新管理的方法。
第十三章组织中的团队了解群体的概念和种类掌握群体的发展阶段掌握群体的静态结构:规模、结构、规范、地位、角色、凝聚力理解构建有效的群体的方法《宏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宏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财经类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宏微观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以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下面逐章介绍各章的要求以及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
(其中带“﹡”号的内容为重点内容)。
第一章导言本章介绍宏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本章的重点包括:*(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5)实证分析方法中假设与理论的关系。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介绍价格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调节。
市场经济就是以价格调节为中心的经济,这一章正是说明市场经济运行的,所以.非常重要。
本章的重点包括:(1)需求的含义与需求规律。
*(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3)供给的含义与供给规律。
*(4)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5)均衡价格的含义。
*(6)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弹性理论的应用*(7)供求规律。
(8)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9)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10)蛛网模型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本章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理解需求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