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析日本礼仪文化——从社交礼仪来看日本礼仪文化摘要:礼仪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在人们的生活中尤其是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日本是一个有着“多礼国度”之称的国家,日本人很重视礼仪。
而社交礼仪作为常见的基本的重要的礼仪之一,是礼仪文化的侧面。
日本的社交礼仪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征风格——谨慎谦和、委婉含蓄、集体性强,有着很多礼仪风俗和一些礼仪忌讳,为了更好的了解日本文化特别是礼仪文化,首先需要很好的把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交礼仪文化。
关键词:礼仪社交礼仪礼仪忌讳日本礼仪文化礼仪,礼节和仪式,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际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一定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等相关的形式固定下来。
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但是对一个社会或者是整个国家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精神风貌、道德风尚和生活水准的反映。
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礼仪,尤其是国家礼仪,已经呈现出一种文化的形态,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然,人类既然在一个共同的社会生活,就必然有交际往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交,这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所谓社交礼节,就是人们在相互的交际交往中,表示出的对他人尊敬的一种习惯形式。
所以说,社交礼仪是在一定的交际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人彼此默契遵守的一种礼仪规范,是礼仪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而既然提到礼仪,就不禁让人想到日本。
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如同日本一样将此种礼仪文化形态保存得如此完好。
日本在保留原有文化礼节的同时也融入对当今礼仪文化的理解。
而探索将此种文化保存的如此之好的原因.归根于日本文化中的更深层次。
(一)日本礼仪文化的起源及整体特征日本,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据很多学者研究,它的文化起源受中国的文化影响很大。
尤其是中国的儒家文化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礼仪文化中,日本自古以来就吸取了中国文化,如“礼节”这个词就是随佛教、儒家思想传入日本的。
而日本原始法的宗教性和养老令的“施舍”和“七岀三不去”的“以礼入法”原则都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不管是从中国电影或是电视的纪录片或者古典小说中,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宫廷是特别注重礼仪的,上到皇帝君主下到臣民百姓,等级森严。
而恰恰是这些礼仪传到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开始从日本宫廷传播到贵族中间,进而连普通百姓也纷纷效仿,这样一来就逐步建立了礼法的基础。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的国家,它拥有着自己独立的不同于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独特的“礼仪文化”。
谨慎谦和、委婉含蓄是日本社交礼仪中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日本社会重视礼节,日本人无论是集体交往还是个人交际,是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是与外国人还是本国人,对生疏的人还是熟悉的朋友,只要是交际活动,甚至包括一些非交际的日常性活动,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礼节。
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始终贯穿着“礼节第一”。
比如穿什么样的衣服,化什么样的妆,送什么样的礼品,以什么形式会见,使用什么样的语言等等,都是要经过精心考虑和准备的,唯恐失礼。
由此可见日本对礼仪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礼仪分很多种类型,如从传播的角度就可以分为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等,本文仅以社交礼仪为入口,初步探析日本的礼仪文化。
(二)日常生活社交礼仪及特点1,语言礼仪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或者说要了解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礼仪文化,语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侧面。
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要交流,是必须借助于语言的。
要怎样才能表达出良好的语言行为,是有很多礼仪可以遵循的。
众所周知,在日本,对尊长以及不太了解的人,要使用客气、礼貌的语言表达方式,即敬语。
我们要从观察日本人使用敬语的场合入手、掌握好讲敬语的对象、什么时候讲敬语、用什么形式表达敬语等关键问题,就不会因为不使用敬语或错用敬语而失礼了。
而使用的措辞跟与对方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比如一般关系,使用表示有礼貌的措词——敬体和一般致敬、问候语,如“你好”(こんにちは)、“对不起”(すみません)“再见”(さようなら)等等。
而对上司、上辈等,则需要使用比一般更客气的措词,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欣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敬语不能滥用,一旦过分,就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变得不自然甚至影响自己的人格,从而导致交际的不顺利。
但是该用而不用也是失礼的,所以在交际中,需要交际双方把握好这个度。
这一礼仪细节与中国的日常交际礼仪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这也正说明了文化间的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紧密关系。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但是也是彼此融合的,是和谐发展的。
而礼仪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毋庸置疑也是具有文化这些特点的。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也经常相互寒暄致意。
“请多关照”(よろしくお愿いします)、“粗茶淡饭、照顾不周”等,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客套话。
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场合里,定型的寒暄语非常丰富。
不过,互相寒暄致意,仅仅局限于在某些意义上视为朋友的人。
例如对在公园散步时遇到的不相识的人,或者交通车辆中同座的人,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是互不说话的。
因为在这种场合,对方是互不相干的局外人。
日本人在交流时,一般也不问经济收入和年龄等比较私人的问题,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不合适的。
日本的社交文化整体是友善的,和谐的。
日本的礼仪文化具有含蓄的特点。
比如说日本人在听取他人的意见时,经常说“是,是”(はい、はい)、“我明白了”(わかりました),这是不管听话人是否赞同的情况下会说的话。
在生活中,即使日本人自己持有明确的意见,他们也避免使用“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意见是这样的”等直接的表达方法,而是采用“恐怕这样吧?”“我想这么考虑,你看如何呢?”等婉转的措词,在他们的文化概念里,他们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才是适当而有礼貌的。
有研究称日本人属内向型性格,加上唯恐失礼,使得他们的交际风格充满了含蓄委婉的特点。
与他人打交道时,总是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立场,彬彬有礼。
2,行为礼仪礼仪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所以礼仪的表现形式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很多是以行为方式呈现的。
日本人的礼节非常丰富,而说到行为礼仪,在各种社交礼仪中“屈体礼”又是不得不被提到的了。
屈体礼在日本礼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出现得较多,姿势要求也很严格。
从躬身作“拜”到低头行“揖”,都是向对方表示恭顺的。
把头低到看不到对方脸的程度,传达出的意思是对方无论做什么自己都不会介意。
日本人相互见面多以鞠躬为礼。
比如说比较熟悉的人见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钟为宜;如果遇见好友,腰弯的时间要稍长些;在遇见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和长辈的时候,要等对方抬头以后才把头抬起来,有时候甚至需要鞠躬几次。
施行礼法有时候虽然很辛苦,但其精神在于协调社会。
维护秩序和协调社会,是支撑日本礼法的两根支柱,这也是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的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在日本的社交活动中,很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盛行名片”名片最早流行于欧洲,最开始只有留言的作用。
今天的日本,初次见面,交换名片,已不仅是一种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更被视为一种礼节。
日本人交换名片时很有讲究,年纪小的、地位低的一方,应主动先递交,递交名片时,名片不能拿反,身体要态度要真诚,不能漫不经心。
接名片时,也得毕恭毕敬的。
接过名片时要仔细看一看,最好能读出对方的姓名,否则可能被认为不受重视。
名片在日本社会已变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它足够反映一个人的修养程度,是礼仪文化的一种象征方式之一。
在日本的生活礼仪中,扇子是随身携带品,尤其是在正式的场合,不分男女都必须携带它。
在这一过程中,扇子不仅仅是作为扇风解凉的生活工具,日本人认为还是招魂的器物。
舞扇,在表现情感时,是作为延长手臂而用的。
“扇子”被称为“末广”,认为是祝福的器物,因为其末端宽广,象征前途无量。
所以把扇子放在胸前向客人施礼,不仅是表示恭敬,还有向客人表达祝福的美意。
这样,扇子作为一种具体的存在物,在日本人的交际中增添了文化的内涵。
我们知道,“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人的生活准则之一。
在公共场所,很少听到大声喧哗或吵闹。
他们谈话声音很小,很少大笑,特别是妇女,往往用手将嘴唇掩上,轻轻微笑,典雅端庄。
虽然说日本手提电话很普及,但在日本限制使用手提电话的地方却很多,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比如在电车上。
一般情况下,日本人不在车上打电话,如果是接电话,也要把声音压到最低限度,三言两语,简明扼要地应答,待下车后再重新给对方回电话,否则会给周围人带来不快。
日本的高级餐厅、医院、剧院等公共设施一般也都禁止使用手提电话。
他们在生活中尽量避免给他人带来不便甚至是不愉快。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日本文化的文明发展。
而和服,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日本的一种标志。
所以关于和服也是有很多礼仪讲究的。
一般认为,注意和服的叠法和晾晒,也是广义上的礼法。
不懂这些就必然被认为是不懂礼节的人。
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妇女是要对此引起注意和重视的。
素有“多礼国度”的日本是一个注重礼节的国家,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礼节是无处不在的。
拿赠送礼物这一风俗来说,自古以来这一习惯就存在,在社会交际活动中,日本人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
日本人送礼的节日有很多,送礼的对象一般主要是父母、媒人、恩师、知友和平时关照过自己的人。
在日本的风俗里,7、8月份送的礼叫中元送礼,12月份叫年末送礼。
他们最希望的礼物是商品票证,就实物来说,想要是能长期保存的。
最开始这一送礼活动是具有某些宗教意义的,现在发展成了感谢别人或者得到关照的表达方式。
喜事一般以赠物为多,丧事以现金为多。
收礼后一般都要还礼,还礼的话一般是以物为多,上面写上“内祝”等字样。
而日本的赠送礼物活动中,有一点在外国人看来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遇上邻居搬家,一般赠送的礼物是毛巾、肥皂之类的小物件。
据说这与日本人的凡事不想麻烦别人的传统准则是有关系。
这样的话,还礼的时候也就不需要耗费大的资金,送这种实用的日常生活用品,也给他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日本的这一礼仪文化是比较有特色的。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的社交礼仪除了谨慎谦和、委婉含蓄之外,还表现出很强的集团性,这与日本的国家传统是有很大关系的。
日本人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相互扶持的意识很浓烈。
除了个人形式的交际外,集体性的交谊活动也非常多。
(三)日本社交礼仪文化中的忌讳及原因应该说,每个国度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特有的礼仪文化内涵,每一种礼仪文化中有人们约定俗成的必须遵守的规范。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他们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存在,而是与他人与整个社会紧密相连的。
有了人类的存在,就有了人类的社会活动,就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为了达到预期的社会交际效果,当然这其中是有很多社交礼仪忌讳是需要交际双方来主动避免的。
如果是初来日本的外国人,首先得先对该国的文化尤其是社交礼仪文化有很好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