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人员培训内容
表观密度=(M0/(M0+M1-M2)-at ) ×1000 精确至10Kg/m3
2.3 含泥量
2.3.1 称取试样一份(M0)装入容器中摊平,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石子表面150mm; 泡2h,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使淤泥和黏土与较粗颗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解于水。缓 缓地将浑浊液倒入公称直径为1.25mm及80um的方孔套筛上,滤去小于80um的颗粒。 2.3.2 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2.3.3 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公称直径为80um的方孔筛放在水中来回摇动,以 充分洗除小于80um的颗粒,然后置于烘箱中烘干,称取质量(M1)
2.2 表观密度试验
2.2.1 取试样一份装入吊篮,并侵入盛水的容器中,水面至少高出试样50mm. 2.2.2 侵水24h后,移到称量用的盛水容器中,并用上下升降吊篮的方法排除汽泡(试样 不得露出水面)。吊篮每次升降一次约1s,升降高度为30~50mm; 2.2..3 测定水温,用天平称取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M2). 2.2.4 提起吊篮,将试样置于浅盘上,放入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称重M0 2.2.5 称取吊篮在同样温度的水中质量(M1) 2.2.6 计算
试验人员培训内容
一、思想认识,观念的提高。
面对试验检测行业的越来越规范,我们检测人员首先要提 高思想意识、观念要转变。加强对试验检测工作重要性的 认识,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严格把试验检测质量关,保证施 工生产顺利进行。
二、规范、文件的学习
我们每一位试验人员都应该加强规范、文件的学习,掌握控 制施工质量所必备的技术能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其中需熟悉 掌握的规范有:
2.1.1 按下表的规定称取试样
样的最少质量
筛分析所需试
公称直径(mm) 试样最少质量(Kg)
10.0
16.0
20.0
25.0
31.5
40.0
63.0
80.0
2.0
3.2
4.0
5.0
6.3
8.0
12.6
16.0
2.1.2 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只筛上筛余的筛余层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 值时,应将该筛上的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 过试样总量的0.1% 2.1.3 称取各筛筛余的质量,精确至试样的总质量的0.1%,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筛底 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2.1.4 2.1.4.1 计算分计筛余(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1.4.2 计算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 和),精确至1% 2.1.4.3 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继配。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00) 《混凝土泵送剂》(JC437-2001)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1999 《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GB1499.1—-2008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18736-2002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5] 101号)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5] 157号)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J118-2001)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4-94)
≥1.5
≤8 ≤5(预应力混凝土) 矿物组成和类型鉴定
砂浆棒膨胀率小于0.10%
粗骨料常规检测试验方法
1、仪器设备
电热鼓风干燥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震筛机、粗骨料标准筛、电子天平和称、静水力
学天平、温度计等其他工具。
2、检测参数及方法(JGJ52-2006)
2.1筛分析试验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1596-2005)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76-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GB/T18046-2008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208-199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勃氏法》(GB/T8074-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76-2008
<0.02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当深于标准色时,应配制成混凝 土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小于0.95。
紧密空隙率(%)
吸水率,(%)
强度,% (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
坚固性(质量损失率)(%)
碱活性
岩相法
快速砂浆棒法 (碱-硅酸反应土应小于1%)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9】152号)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17671-1999)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勃氏法》(GB/T8074-2008)
三、室内试验检测
1、骨料(粗、细骨料)
⑴ 粗骨料需控制指标如下:
项目
强度等级
<C30
C30~C45
≥C50
含泥量(%)
≤1.0
≤1.0
≤0.5
泥块含量(%)
≤0.2
针、片状颗粒总含量(%)
≤10
≤8
≤5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 氯离子含量(%)
碎卵石中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
≤0.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2009) 以及业主、监理、项目经理部下发的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