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宿舍用电调查与分析——以扬州大学为例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扬州大学管理学院调研时间:3月1日——3月30日调研地点:扬州大学调研形式:调查问卷、访谈调研人员:王典典、周磊、张薇、顾晓明、罗成指导老师:季毅目录一、调查背景二、正文三、结束语四、附录1、指导老师和团队介绍2、访谈日记3、调查问卷4、网站演示图高校学生宿舍用电调查与分析——以扬州大学为例摘要:通过抽样调查,了解扬州大学大学生宿舍的用电量、电费开支、电费管理制度的满意度、节电意识、节电情况等内容,分析影响大学生用电量的因素。
针对调查分析的情况,提出关于加强高校节电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节电意识管理制度建议一、调查背景世界范围内的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的储量正在迅速下降,按已探明储量和消耗速度计算,作为全球主要能源的石油,将在四五十年内枯竭,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困扰全球的重大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盛行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日趋严重。
如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全球气候恶化,新能源及各种节能节电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已受到了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
然而,一味地以“代替”的手段来减小能耗,只是治标不治本,笔者认为,节能减排的关键在于提高全民用电的关注度——只有通过改变全民对于用电的态度,才能真正减少能耗,从而减轻气候恶化对我们所造成的影响。
电能是我国高校的主要能耗之一。
高校作为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的摇篮,管理好能源、开展节能活动不仅仅是节约几度电、几吨水、几吨煤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具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的大问题。
节能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我们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高校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和领先的管理模式来节约能源。
由于自身就读于扬州大学,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亲眼目睹了许多用电量浪费的现象。
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力军,更应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将节电意识培养成一种用电习惯。
为了提高各高校大学生的用电意识,我们开展进行了此次调查工作。
以扬州大学作为调查对象,将扬州大学学生宿舍用电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对文汇路校区、荷花池校区、瘦西湖校区、淮海路校区、盐阜路校区、江阳路北校区、江阳路南校区、广陵校区八个校区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调查方法,主要调查过程如下:1、3月1日——3月6日前期资料的查阅2、3月7日——3月9日调查问卷的制定3、3月10日——3月20日在扬州大学八个校区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4、3月21日——3月25日调查问卷数据统计5、3月26日——3月31日调查数据分析6、4月2日——4月3日调查访问7、4月4日——4月7日报告的撰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实际收回1489份,并根据其填写的完整性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筛选,最终有效问卷为1457份。
我们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总结了影响大学生宿舍用电的因素,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并对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二、影响大学生用电的因素分析通过对问卷信息的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生用电的因素有以下几个:1、性别通过对校区宿舍管理站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男生宿舍的用电量要普遍大于女生宿舍用电量(如表2-1)。
表2-1 某班07年9月~08年12月宿舍用电数据统计通过调查发现,导致此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节电意识通过对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女生的节电意识普遍要高于男生,在“是否睡前会关闭所有电器”、“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是否会关灯”、“是否会关闭无人教室开着的灯”三个问题上,女生的平均得分为2.01分,而男生则为1.79分(满分为3分)。
(2)电脑使用如今,电脑游戏,成为男生日常大学生活的一部分。
据了解,一般男生每天玩电脑游戏时间长达2小时左右,更有甚者,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不但加大了宿舍的用电负担,更耽误了学业。
2、生活水平由于各个地区的消费水平不同,本调查小组以江苏省境内的学生为样本,随机抽取了500名学生,以苏南、苏中、苏北划分,对其节电意识,进行了分析(如图2-1)。
结果显示,苏南、苏中、苏北在节电意识方面并无明显的差异,因此,本调查小组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如图2-2)。
以苏州、南京、徐州三地为样本,分析了三地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发现,随着三地经济发展的不同,当地的学生每月消费支出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从上图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其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也相对较高。
将此结论与图2-1的数据进行比对发现,生活水平不同的学生对用电的关注和节电意识是不同的。
对此本调查小组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
按不同生活消费水平对调查的对象进行了划分,分析发现,不同生活水平的学生,对于用电问题的关注度并不相同(如图2-3)。
除此之外,“是否睡前会关闭所有电器”、“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是否会关灯”、“是否会关闭无人教室开着的灯”三个问题上,不同生活水平的学生得分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如图2-4),即往往生活水平一般或是较低的学生对用电问题的关注度和节电意识要普遍高于生活水平较高的学生。
3、年级由于高校对于不同年级的课业安排不同,对学生的用电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以扬州大学为例,大一学生一般都要求准时参加早晚自习(如表2-2),因此,相对于其他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大一学生的留在宿舍的时间相对较少。
表2-2 某大一学生的作息时间表此外,大一学生大多不会携带电脑,致使其宿舍在电脑方面的用电量几乎为零,相比大二大三大四则差别较大。
再者,由于不同年级的课程安排也不同,这也使得不同年级的学生留在宿舍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
从收集的用电数据分析发现,某班08年上半学年的用电量比07年上半学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如图2-5)。
4、住宿条件扬州大学医学院坐落于淮海路校区,为原来的扬州医学院,成立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校区由于成立较早,相对的基础建设较差,对比其他校区而言,宿舍条件也相对落后。
因此,各校区学生每月所分得的用电额度也是不同的,盐阜路校区,每人每月3度电;淮海路校区,每人每月4度电;其余校区,每人每月7度电。
从后勤部得到的数据分析发现,淮海路和盐阜路两个住宿条件相对较差的校区,平均每个学生的用电量也较少(如表2-3)。
表2-3 07、08年度扬州大学各校区用电数据单位:度注:以上数据总量包括学生宿舍个人用电和宿舍楼公共用电。
同样,从上表可以看出,工科类的学院,如江阳路南、北校区,由于男生比例较大,用电量也较为大些,而淮海路校区的人均用电量仅为普通校区的1/2, 盐阜路校区每人每月用电量仅为2度电,人均用电量远远小于其他校区。
5、管理制度由于各校区情况不一,扬州大学学生的用电管理制度并未完全统一,现在主要存在两种配电制度:(1)智能数控系统如今,扬州大学的大多校区都已实行了智能数控系统管理,其中包括瘦西湖校区、淮海路校区、江阳路南校区、江阳路北校区、盐阜路校区、广陵校区。
所有的用电计量都实行智能数字化管理。
当宿舍将其配额用电量用尽后,电脑系统会自动切断其电源,直至该宿舍再度购电后,才恢复供电。
但虽是统一制度,各校区实际操作也略有不同。
有的校区宿管站会在每学期初,将一个宿舍一学期的用电量都打入,如文汇路校区、盐阜路校区。
有的校区宿管站则每月向宿舍输送相应的用电量,用不完的电量可累计至下月,如淮海路校区。
(2)人工电表荷花池校区所采用的则是人工电表管理模式,即每两个月有工作人员抄电表,计算用电量。
最后,公布数据,电量超额的宿舍补交费用。
(3)定时供电有的校区除了以上两种配电制度之外,还实行了定时供电制度(如表2-4),如淮海路校区,从表2-3的用电数据可以看出,节电效果明显。
表2-4 宿舍定时供电同样,不同的管理制度,使得学生对用电问题的关注度也并不相同,为此本调查小组做了相关调查(如图2-6)。
由于荷花池校区采用的是人工电表管理制度,学生需每两月查看是否需要补交电费,所以对宿舍每两个月的用电量也较为知晓。
相比其他校区,学生的用电关注度也是最高的。
对于采用智能数控系统管理的校区,是以超额买电送电的方式,学生对每个月的用电量没有直观概念,有的宿舍为了避免超额断电所带来的不便,更是选择一次性购买50元~100元的电,使得用电更是无所顾忌。
三、提高高校学生宿舍用电效率的途径1、完善高校用电管理制度(1)加强部门管理建立完善的部门管理制度,分明各级监管部门的权责,是管理好高校用电的关键。
以下是扬州大学现行的用电管理机构设置图:在用电管理方面:后勤部主要负责每年年终抄取各校区用电总表的数据。
宿舍管理中心主要负责监管校区宿舍管理站,即不定期对校区宿舍管理站的工作进行抽查。
校区宿舍管理站下属于宿舍管理中心,主要负责每两个月统计各学生宿舍的用电量和学生超额电费的收取工作,并将费用交至财务处。
通过调查发现,在用电管理方面,三个部门之间没有很好的沟通,数据信息不流通不对称,加大了管理成本,增加了电力统筹规划的难度,不利于节电计划的及时制定。
为此,本调查小组做了调整,如下图所示:将宿舍管理中心、财务处和后勤部并行,并加强三者之间的交流,将校区宿舍管理站的数据交由宿舍管理中心进行汇总。
宿舍管理中心负责将超支的电费向各校区宿舍管理站统一收取后交至财务处,并将汇总数据交由后勤部统计分析。
这种职权的调整,更方便了对学生宿舍用电的独立管理和分析。
此外,宿舍管理中心也能够依据不同情况及时制定出不同的节电计划。
(2)优化收费制度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如今被大多高校所采用的"一刀切"配额管理制度是不合理的,学生对其满意度也较低(如图3-1)。
通过调查发现,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管理不透明。
与人工电表不同,智能数控系统管理无法计量各个宿舍每月的用电量,特别是对于在学期初将一学期的配额量都配送的校区,其操作更是缺乏透明度,学生无法知晓自己宿舍每月实际用电量,往往觉得糊里糊涂电就用完了。
第二,定时供电造成不便。
从调查问卷中,本调查小组也发现,学会普遍认为定时供电为其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普通校区是采用早上6点供电,晚上23:30断电的定时供电制度,然而,对宿舍条件并不是很好的校区,往往是一层楼共用一个卫生间,这种制度,使得晚上上厕所显得很不方便。
而对于淮海路校区,有时为了给手机充个电,还得等到供电的时刻。
除此之外,学生还认为定时供电存在着安全隐患,使得学生在断电后往往会忘记拔去用电器、充电器,致使长时间工作等。
第三,缺乏公平性。
普通校区的人均用电配额量为每月有7度,然而调查发现,大多学生的配额用不完(如图3-2-1、3-2-2)。
许多学生认为,各个宿舍用电量不同,而缴纳的住宿费一致,这是极其缺乏公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