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职业教育空中乘务专业实训设备1.范围本标准描述了航空职业教育空中乘务专业实训设备的相关术语、定义,研发、生产管理基本要求,等级划分,合格评定基本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航空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空中乘务专业实训设备的研发、生产和使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
3.术语和定义3.1空中乘务教学大纲按照教育部空中乘务员教学大纲要求,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充分利用客舱训练设备安排学生实习和实训。
3.2空中乘务训练大纲由各承运人(航空公司)编撰,指经局方批准的包括课程、设备设施、客舱乘务教员和客舱乘务检查员的资质、教材、教学方法、检查考核程序、记录保存以及训练质量保障体系的一套训练系统文件。
该系统文件应满足规章对客舱乘务员训练的要求,确保每个客舱乘务员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具备相应的熟练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以满足不同机型、执勤岗位和运行种类的需要,胜任所担负的职责。
4.技术要求空中乘务专业实训设备的运行和外观条件,应与所模拟飞机上的实际配置相一致,能够持续满足教学大纲、训练大纲和规章对于训练的要求,并符合安全和卫生的要求。
4.1设备分类—1—(a)航空职业教育空中乘务专业实训设备分为以下类别:(b)标准型飞机客舱训练器(以下简称标舱);(c)飞机客舱陆地应急撤离训练器(以下简称陆地撤离舱);(d)飞机客舱动态训练器(以下简称动舱);(e)飞机出口训练模拟器(以下简称舱门训练器);(f)飞机灭火训练模拟器(以下简称灭火舱);(g)飞机水上迫降训练场地(以下简称水上撤离舱);(h)客舱VR训练设备(以下简称客舱VR);(i)机上应急设备训练模拟器(以下简称应急模拟器);(j)退役飞机客舱训练模拟机(以下简称真机模拟机)。
4.2标舱(a)基本要求用于客舱乘务员的客舱模拟训练。
按特定机型,带机身客舱段的封闭式设备,包括客舱基本配备和支持设备运行的软件控制系统。
能够真实模拟和仿真空中乘务员工作环境和场景。
能真实反映该机型的客舱布局包括厨房、卫生间、衣帽间、门区、过道、座椅、飞机眩窗、应急设备的储藏区域和各类舱门包括非地板高度的应急出口(应急窗口)。
(b)厨房(1)具有全功能面板或带功能指示的模拟面板;(2)具备典型的代表性,并安装在适当的位置,能够达到训练要求;(3)安装代表机型功能性的厨房设备,如:烤箱、烧水器、挡杆等;(4)带有开关和跳开关的厨房控制/操作面板应安装在相应的位置;(5)水关断阀门应安装在适当的位置;(6)配置最少2个功能性餐车并相应的仿真食品,厨房面板配置功—2—能性餐车挡杆。
(c)卫生间:(1)与实际飞机同等功能的门;(2)内部环境与实际飞机一致,设备可以是无功能性的;(3)模拟的烟雾探测装置,其外观、报警声响应与实际配备一致;(4)水关断阀门安装在相应位置;(5)具有视觉效果的模拟失火和烟雾;(6)模拟抑制失火和灭火设备(例如:废物箱门,自动灭火装置)应急设备的储藏区域和各类舱门包括非地板高度的应急出口(应急窗口)。
(d)其他配套设备(1)配备和实际飞机上相同类型的各种应急设备(至少各一件,救生筏/救生包可为仅是包装件),包括固定支架和位置;(2)配备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性的出口模拟器,其中至少有一个地板高度的出口模拟器,其规格和功能应满足本标准对舱门模拟器的相应要求;(3)配备的出口模拟器应具有模拟不能使用和失效功能;(4)在每个功能性的地板高度的出口模拟器旁配备与实际一致的功能性的客舱乘务员座位,在其他出口旁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客舱乘务员座位;(5)配备至少5排旅客座位或等同于实际飞机配备的旅客座位和相应的过道,以便在应急撤离训练中模拟真实的客舱布局;(6)至少在2排旅客座位上方的服务面板上配备与实际飞机一致的阅读灯、呼唤铃、通风口等设备;(7)应至少在两个客舱乘务员座位旁配备功能性的内话系统。
在一个客舱乘务员座位旁配备功能性的客舱乘务员面板;—3—(8)配备功能性的驾驶舱和客舱呼叫系统;(9)配备客舱正常和应急的灯光;(10)配备客舱内部标识,包括标牌和出口指示;(11)在每个客舱乘务员座位和旅客座位上都能看见的功能性的“系好安全带”和“禁止吸烟”信号灯;(12)在窗口和观察窗等处提供模拟或相应真实情况视景或图像,如:黑暗、白天、失火、水上等。
视景系统应与运动和声音系统匹配,不应产生任何负面的训练效果;(13)能够模拟客舱失火、充满烟雾、声音或其它的场景;(14)能够模拟飞机滑行、起飞、巡航和烟雾探测警告、应急撤离信号系统、滑梯充气、飞机撞击、旅客尖叫等应急场景的音响系统,该音响效果可在整个客舱中听见;(15)客舱模拟器中的驾驶舱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也可整合在客舱模拟器中,但均应满足下列条件:(15.1)驾驶舱应与该机型仪表盘和操作盘布局基本一致,可以是非功能性的模型面板;(15.2)驾驶舱内的飞行机组座位,应配有至少一个有功能的飞行机组座位及附带的肩带和腰腿部安全带。
其操作和移动轨迹应与实际飞机配备相一致;(15.3)驾驶舱内的供氧设备,其外观和操作方式应与实际飞机配备基本一致。
(16)教员控制台和训练监控设备(16.1)标舱应在有重复的设备站位,如卫生间等,设置教员控制台和训练监控设备;(16.2)教员控制台可以人工控制或按课程计划自动控制;—4—(16.3)教员控制台应设置在方便教员操作和可以观察学员训练情况的位置;(16.4)训练监控设备应包括录像系统,提供教员、检查员监控和记录客舱或周围视景图像,以此来评估学员成绩和加强设备使用方资源管理(CRM)训练。
录像系统可以在摄像机和显示多组画面之间提供转换,使教员能够选择和监控模拟器上的训练状况,并具备记录功能。
4.3陆地撤离舱模拟真实飞机在陆地起飞,降落,滑行,迫降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下应急撤离训练。
陆地撤离舱应满足以下条件:(a)完全满足标舱的技术条件;(b)真实模拟相应机型的停机高度;(c)陆地撤离舱应配备相应机型的滑梯、机翼模拟段或平台。
滑梯最少配备L1和R1门各一个,翼上紧急出口左右各一个。
该滑梯功能、尺寸应与实际飞机配备一致;(d)滑梯、机翼模拟段或平台设置相应的防护网,防止相关受训人员跌落。
4.4动舱模拟真实飞机在陆地起飞,降落,滑行,飞行,颠簸和迫降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下应急撤离训练。
动舱应满足以下条件:(a)完全满足陆地撤离舱的技术条件;(b)动舱的舱体和运动平台严格按照国家设计规范设计生产,应出具权威部门强度计算报告;(c)能够动态地模拟特定机型在起飞、下降、颠簸和应急迫—5—降时的姿态,有上下、左右、俯仰至少三个自由度,重力加速度至少可达到0.5G;(d)至少一个登机门观察窗和所有飞机眩窗(包括应急出口)配置视景系统,视景系统应与飞机姿态,环境,运动和声音系统相匹配;(e)动舱应配备相应机型的滑梯、机翼模拟段或平台。
滑梯最少配备L1和R1门各一个,翼上紧急出口左右各一个。
该滑梯功能、尺寸应与实际飞机配备一致;(f)动舱应具备严格的运行规范和措施,确保安全运行,具备中止和急停按钮,符合环境,噪音,安全和卫生要求;(g)动舱运行应具备完善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保证动舱安全运行;(h)动舱保证每三个月检修运行一次,并建立维护,检修档案。
4.5舱门训练器舱门训练器包括飞机各种出口,地板高度舱门,非地板高度舱门,各种紧急出口。
舱门训练器应满足以下条件:(a)每种类型的舱门训练器应具有正常和应急操作的仿真功能;(b)该舱门训练器的结构、外观、尺寸、重量、平衡、操作的方式以及移动和推动所需力度的程度应与实际飞机出口相一致;(c)舱门训练器能够在观察窗模拟火情、水上、障碍物等场景;(d)各类出口训练器地板高度出口训练器应满足下列条件:(a)门的周围环境(1)标牌;(2)辅助手柄;(3)门的警示带;—6—(4)指示牌;(b)在适当位置应具有功能性的客舱乘务员座位;(c)通讯功能(按需);(d)功能手柄和插销;(e)可操作的人工充气手柄(如适用);(f)门和滑梯的压力指示;(g)模拟滑梯充气的声音效果;(h)自备梯操作(按需);非地板高度舱门训练器(应急窗口)应满足下列条件:(a)适当的座位;(b)选择的功能;(c)逃离绳。
其它舱门训练器包括驾驶舱逃生口、顶部舱口、机组休息室、尾锥等;应满足下列条件:(a)适当的出口周围环境;(b)门上锁机械功能/出口失效功能;(c)选择的功能(第4.4.4.1适用的部分);(d)飞行机组座位及附带的肩带和腰腿部安全带,驾驶舱逃生口和撤离绳,可以整合在客舱模拟器中;(e)机组休息室的逃生口和小舱门,应满足机组逃生、灭火训练的要求。
舱门训练器为一单独设立的模拟器。
出于运行规模和实际考虑,应可以包含在标准客舱模拟器中,但必须能满足训练量的需求。
4.6灭火舱—7—模拟客舱失火,训练空乘灭火程序和技能的模拟仿真客舱,其构型和功能与真实飞机一致。
灭火舱应满足以下条件:(a)灭火舱应安置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该空间至少能同时容纳14人(含)进行训练活动;(b)灭火舱的制作材料和生产工艺满足国家防火规定,灭火舱和场地均在通风和消防等方面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的相关规定;(c)能够模拟真实的火情,具有人工开启和关闭功能;(d)灭火舱旁应同时配备相应机型要求的手提灭火器和防护式呼吸装置;(e)配备的手提灭火器应适合失火类型。
手提灭火器可以通过高气压等方式扑灭灭火舱里真实的火源;(f)灭火舱应具备严格的运行规范和措施,确保安全运行,具备中止和急停按钮,符合环境,噪音,安全和卫生要求;(g)灭火舱运行应具备完善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保证灭火舱安全运行;(h)灭火舱保证每三个月检修运行一次,并建立维护,检修档案。
4.7水上撤离舱模拟和仿真飞机水上迫降时乘客应急撤离程序,应急设备使用,疏散乘客和水上救护程序。
水上撤离舱应满足以下条件:(a)完全满足舱门训练器的技术条件;(b)水上撤离舱所配套的撤离水域最少应在20米*20米,水域深度最少1.5米;(c)依据机型,至少配备一定数量救生衣,漂浮垫(座椅海绵)—8—救生筏,救生和野外生存物资;(d)水上撤离舱场地至少配备两名游泳教练或安全员,保证受训人员训练安全;(e)水上撤离舱场地和水质符合国家卫生和安全标准。
4.8客舱VR客舱VR包括空乘训练的VR/AR虚拟仿真软件和硬件设备。
客舱VR应满足以下条件:(a)客舱VR虚拟仿真软件需采用国际主流开发应用软件;(b)客舱VR虚拟仿真硬件设备需与客舱VR虚拟仿真软件兼容配套;(c)客舱VR应与空中乘务员教学大纲和空中乘务员训练大纲一致;(d)客舱VR应与实际机型和实际场景相一致;(e)客舱VR应与空乘工作和实训场景相一致;(f)硬件不低于以下标准:序号名称参数标准头戴式设备参数1屏幕双AMOLED屏幕,对角直径3.6吋2分辨率单眼分辨率为1080x1200像素(组合分辨率为2160x1200像素)3刷新率90Hz4视场角110度5安全性特色VIVE陪护人引导系统和前置摄像头6传感器SteamVR追踪技术、G-sensor校正、gyroscope陀螺仪、proximity距离感测器7连接口HDMI、USB2.0、3.5mm立体耳机插座、电源插座、蓝牙支持—9—8输入内建麦克风9双眼舒压设计瞳距和镜头距离调整操控手柄参数10传感器SteamVR追踪技术11输入多功能触摸面板、抓握键、双阶段扳机、系统键、菜单键单次充电使用量:约6小时12连接口Micro-USB(g)电脑设备不低于以下标准:序号名称参数标准1CPU英特尔I5基础主频2.9GHz(以上包含)2内存8G3硬盘500G4显卡4G独立显存(h)VR软件设计不低于以下标准:序号视觉指标项验收标准1色彩真彩32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