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第Ⅰ部分选择题(30分)一、单项选择题1.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
A.散文B.小说C.童话D.诗歌【答案】B【解析】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小说。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2.冯至诗歌所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主要来自()。
A.德国B.法国C.俄国D.日本【答案】A【解析】在冯至的诗艺探索过程中,可以见出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尤其是海涅《还乡集》的影响。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诗歌创作3.台湾作家赖和的小说《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
A.台湾乡土风情B.年轻人的爱情故事C.商场争斗D.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答案】D【解析】赖和对台湾方言的成功运用,使赖和成为台湾新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并代表了台湾新文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4.发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主要社团,除了创造社,还有()。
A.太阳社B.未名社C.文学研究会D.沉钟社【答案】A【解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5.“左联”成立后,第一次向国内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理论家是()。
A.夏衍B.周扬C.冯雪峰D.茅盾【答案】B【解析】周扬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第一次向国内介绍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6.30年代初文艺界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几次大的论争中,代表了自由主义文艺思想,被称为“第三种人”的是()。
A.胡秋原B.林语堂C.苏汶D.周作人【答案】C【解析】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
苏汶自称代表“作者之群”的“第三种人”为胡秋原辩解,展开论战。
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7.茅盾《子夜》中为资本家效劳的鹰犬形象是()。
A.赵伯韬B.屠维岳C.吴荪甫D.冯云卿【答案】B【解析】屠维岳是一名资本家的走狗,作者对这一形象赋予了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从而使形象呈现出较强的立体性和艺术性。
【考点】30年代文学——矛盾8.曹禺笔下充满生命强力的形象仇虎出自()。
A.《雷雨》B.《日出》C.《原野》D.《北京人》【答案】C【解析】在《原野》里,以莽莽苍苍的原野,沉郁的土地为背景,描写了“充满强烈生命力的汉子”仇虎等人物,表达了对原始生命力和野性的赞美。
【考点】30年代文学——曹禺9.被叶绍钧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名作是()。
A.《凤凰涅槃》B.《再别康桥》C.《死水》D.《雨巷》【答案】D【解析】《雨巷》典型的反映了30年代知识青年的苦闷、幻灭、彷徨而又对理想充满期盼的复杂心态。
这首诗将音乐美的追求推到了极致,因此,叶绍钧称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考点】30年代文学——诗歌创作10.不属于张爱玲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
A.曹七巧B.葛薇龙C.孙柔嘉D.白流苏【答案】C【解析】A、B、D三项分别是张爱玲小说《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中的人物;C项是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人物。
【考点】40年代文学——国统区文学创作11.1924年,张恨水发表了成名作()。
A.《金粉世家》B.《春明外史》C.《啼笑因缘》D.《八十一梦》【答案】B【解析】1924年,张恨水发表成名作《春明外史》,始脱离鸳鸯蝴蝶派色彩。
【考点】40年代文学——国统区文学创作12.属于孙犁笔下人物形象的是()。
A.水生嫂B.钱文贵C.梁生宝D.李有才【答案】A【解析】孙犁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着意刻画和赞美的主人公都是妇女,如《荷花淀》与《嘱咐》中的水生嫂。
【考点】40年代文学——解放区文学创作13.40年代提出“主观战斗精神”的文艺理论家是()。
A.胡风B.冯雪峰C.邵荃麟D.何其芳【答案】A【解析】1945年至1949年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长期论争,直接导火索是深受胡风影响的舒芜的长篇论文《论主观》。
胡风认为“主观战斗精神”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强调“主观”在创作中的决定作用。
【考点】40年代文学——概述14.下列台湾作家中,以创作留学生题材小说著称的是()。
A.陈映真B.林海音C.於梨华D.琼瑶【答案】C【解析】於梨华在台湾文坛以创作留学生题材小说著称,表现留学生们生活的艰辛、爱情的不幸、事业的受挫、文化的无根是於梨华留学生题材小说的基本内容。
【考点】50至70年代文学(1949-1977)——“十七年”的小说15.刘世吾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A.邓友梅的《在悬崖上》B.宗璞的《红豆》C.陆文夫的《小巷深处》D.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答案】D【解析】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主要刻画了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世吾的形象。
这是一个性格复杂、充满矛盾的官僚主义者。
【考点】50至70年代文学(1949-1977)——“十七年”的小说16.下列作品属于“文革”时期“地下文学”的是()。
A.张扬的《第二次握手》B.浩然的《金光大道》C.陈其通的《万水千山》D.姚雪垠的《李自成》【答案】A【解析】B项是“文革”时期主流文学的代表作之一;C、D两项是“文革”时期不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
【考点】50至70年代文学(1949-1977)——“文革”文学17.张承志讲述哲合忍耶教派发展历程的作品是()。
A.《黑骏马》B.《北方的河》C.《金牧场》D.《心灵史》【答案】D【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张承志的小说存在着一定的宗教倾向,长篇小说《心灵史》讲述的是伊斯兰教在中国西北的民间宗教派别哲合忍耶的发生和发展。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小说18.陈奂生这一形象最早出自高晓声的小说()。
A.《李顺大造屋》B.《“漏斗户”主》C.《陈奂生上城》D.《陈奂生出国》【答案】B【解析】陈奂生这一形象最早出自高晓声的小说《“漏斗户”主》中。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小说19.被称为“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的作品是()。
A.《随想录》B.《山居笔记》C.《野火集》D.《干校六记》【答案】A【解析】“说真话”是《随想录》一个最为显著的特色,《随想录》的150篇文章,是巴金“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散文20.体现沙叶新对民族阳刚之气的呼唤与张扬的剧作是()。
A.《假如我是真的》B.《马克思秘史》C.《寻找男子汉》D.《孔子·耶稣·披头士列侬》【答案】C【解析】《寻找男子汉》在看似现实感极强的生活事件背后,正是作者对于民族文化底蕴的审视和反思。
剧中主人公对“真正的男子汉”的寻求,正是作者对民族阳刚之气的呼唤与张扬。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戏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雷雨》作为曹禺话剧的代表作,其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
A.戏剧结构严谨B.戏剧冲突激烈C.戏剧语言充满丰富的潜台词D.富有诗的意境美E.人物形象刻画带有漫画色彩【答案】ABCD【解析】《雷雨》主要的艺术特色是:独特的结构艺术;戏剧冲突激烈;具有半富潜台词和充分个性化的戏剧语言;追求戏剧的诗意。
【考点】30年代文学——曹禺22.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特点是()。
A.反映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人生形式B.展现作者的人生理想C.歌颂边地民众的人性美D.人物形象刻画采用夸张变形手法E.矛盾冲突紧张激烈【答案】ABC【解析】沈从文注重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关注人性,通过创作构筑自己的理想。
在“湘西世界”中,沈从文正面提取了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
《长河》中,讴歌了具有朴素道德美的人性,同时也在为在时代大力挤压下美好人性的行将失落唱出了一曲沉痛的挽歌。
【考点】30年代文学——沈从文23.下列各组中,人物形象都出自赵树理作品的有()。
A.二诸葛三仙姑小序B.小二黑小序水生嫂C.金旺兴旺李有才D.小顺小保梁三老汉E.二梅李双双小二黑【答案】AC【解析】B项中“水生嫂”是孙犁小说《荷花淀》中的人物;D项中“梁三老汉”是柳青小说《创业史》中的人物;E项中“二梅”是孙犁小说《麦收》中的人物。
因此排除B、C、E三项。
【考点】40年代文学——解放区文学创作24.艾青的“北方组诗”包括()。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B.《北方》C.《我爱这土地》D.《向太阳》E.《手推车》【答案】ABCE【解析】《向太阳》属于“太阳组诗”。
【考点】40年代文学——国统区文学创作25.被江青钦定为革命“样板戏”的作品有()。
A.《盛大的节日》B.《智取威虎山》C.《红色娘子军》D.《红灯记》E.《沙家浜》【答案】BCDE【解析】“文革”期间,样板戏共8个剧目,分别是:《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
【考点】50至70年代文学(1949-1977)——“文革”文学第Ⅱ部分非选择题(70分)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題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6.爱美剧【答案】(1)1921年初,汪仲贤、陈大悲等组成的民众戏剧社,与应云卫、欧阳予倩等组成的上海戏剧协社,着力提倡“爱美剧”。
(2)“爱美剧”,即“非职业”的业余演剧。
它针对文明戏的堕落,力求摆脱商业化倾向,进行严肃的艺术创造。
(3)主张戏剧表现时代、人生,并重视舞台实践、剧场组织工作以及剧本的创作与改编,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戏剧创作27.社会剖析派小说【答案】(1)社会剖析派小说,是在茅盾的《子夜》等作品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
(2)其特点是多表现社会的重大题材,采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创作手法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侧重对生活作全面而广阔的全景式展示。
(3)结构恢宏阔大,具有纵横捭阖的宏大气势,在写实风格中具有较强的理念色彩,致力于表现时代的主题和社会发展规律。
【考点】30年代文学——矛盾28.《财主底儿女们》【答案】(1)路翎创作于40年代的长篇小说。
(2)以抗战为背景,描写了苏州富户蒋捷三一家在内外各种力量冲击下分崩离析的过程,表现了财主的儿女们在大时代中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命运。
(3)史诗般地展现广阔的社会图景,深入表现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考点】40年代文学——国统区文学创作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9.简析京派作家群的流派特色。
【答案】(1)30年代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成员主要是居留北京的一些自由主义作家,如沈从文、废名、芦焚(师陀)和箫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