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胃肠肝胆外科消毒隔离制度,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日常消毒工作,保证工作有效顺利的进行。
二、范围
适用于胃肠肝胆外科住院部。
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清洁工人。
三、定义无
四、职责无
五、标准
(一)工作人员上班时应穿工作衣、戴工作帽,并保持整洁:进入处置室、隔离病房等应戴口罩,帽子、手套、穿戴隔离衣、必要时戴防护眼镜,隔离衣每天更换,污染时及时更换。
工作人员不准穿工作衣、隔离衣、手术衣到食堂、会议室及宿舍等医院以外的地方。
(二)严格区域划分。
处置室要有明确的污染物品放置区,在治疗室或处置室设专柜存放备用的无菌物品,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识。
(三)无菌物品管理要求。
无菌物品柜有专人负责。
无菌物品按有效期顺序存放,定期清理和检查。
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检查灭菌指示标识和灭菌有效期。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提倡使用小包装的无菌物品或独立包装的无菌持物镊/钳,每4小时更换一次,一旦污染随时更换。
(四)皮肤粘膜消毒剂的管理要求。
开启的消毒剂须注明开启时间,小包装(含大包装)皮肤粘膜消毒剂直接蘸取使用时,开启后有效期限为1周。
大包装皮肤粘膜消毒剂分装盛放消毒液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
手消毒剂中易挥发的醇类产品开瓶后使用时间不超过30天: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使用时间不超过60天。
(五)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正确选择消毒灭菌技术。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气管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和物品使用后,由操作者立即做初步处理,包括将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有明显血迹的器具应做初步去污,然后集中放置于污染物品回收箱中,加盖密闭存放,所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和物品使用后均应先去污,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六)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七)隔离管理要求。
将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室安置。
若受到条件限制,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菌感染患者可安置一室,但特殊感染患者应单独安置。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床边设有隔离标识。
发现烈性传染病员应行隔离治疗,并尽快转送传染病院,一般传染病人不能及时转送的应于病房隔离治疗,对可疑传染病者亦需进行病房隔离。
(八)处置室、治疗室、办公室等配置手卫生设施,治疗车上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全体工作人员要掌握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正确时机与方法,提高落实手卫生的依从性。
诊疗前后应进行规范的洗手或手消毒;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九)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
环境、物体表面坚持每日清洁、消毒,病室和诊室定时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地面应湿试清扫,必要时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消毒剂拖洗:拖洗工具应按不同区域分别使用,标识明显,使用后应清洗、悬挂晾干,并定期消毒。
(十)病人专科、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床单元或病房按病种进行终末清洁和消毒处理。
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用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及时更换。
间接接触患者的枕芯、被芯等应定期消毒。
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一桌一抹布,用后均应消毒。
(十一)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医疗废物置黄色塑料袋内,特殊感染的废弃物置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损伤性废物置锐器盒内,标识清楚,交接登记,密闭运送,统一送无害化处理。
(十二)职业暴露防护要求。
科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和指导,应提供职业防护的必要设施及用品。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按照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六、流程图无
七、表单及用物设备无
八、相关文件
(一)值班、交接班制度
(二)会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