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组安全管理
赵素杰鞍山钢铁集团公司铁路运输公司
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
人们从事的某项活动或某一客观事物是否安全,是人们对这一活动或事物的主观评价。
当人们均衡利害关系,认为事物的危险程度可以接受时,则这种事物的状态是安全的,否则就是危险的。
安全是相对的,与危险相互转化,只有预知危险、消除危险,才能达到安全的目的。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与作业单位,是连接企业与员工的平台,是培育员工、激励人才最重要的阵地。
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思想和管理目标要在班组中落实,企业效益要通过班组实现,安全生产要由班组来保证,企业文化要靠班组来建设。
班组安全管理是遵循我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将国家、行业和企业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定和措施最终在班组活动里得到落实,并贯穿于班组整个生产过程始终的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称。
班组安全管理应该以预防与消除对员工人身安全、职业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为主,对班组安全行为进行研究、预测、引导、控制、指导员工正确操作,充分高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强克服不安全行为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互保意识,保证班组生产正常运行。
班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班组管理者组织全体员工实施。
班组长是班组生产的直接指挥者,也是班组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班组安全员是班组安全管理的专业推动者和执行人,班组全体员
工都是班组安全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要对安全生产负责。
班组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业卫生和安全检查等方面。
班组安全管理贯穿于班组整个生产过程的始终,重点有以下几个环节:1.班前做好安全交底,向员工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2.作业前要做好安全确认,对作业环境、工具、材料、工作对象的安全状态确认后再作业。
3.作业中做好安全互保,互相提醒危险因素和安全要点。
4.进行吊装、电路维修、拆卸工程等危险作业时,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5.出现事故征兆时,组织员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
6.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平时丝毫不放松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安全警钟长鸣。
树立“预防为主”的现代安全管理理念。
安全生产重在预防。
一旦发生工伤事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是十分必要的,但这毕竟是亡羊补牢。
应该在事故发生之前,就认真地辨识可以导致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并采取综合措施对其进行消除和控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是积极主动的管理,是源头控制,是治本。
这就是“预防为主”的现代安全管理理念,也是班组安全管理的重点。
建立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安全生产都是第一位考虑的事情。
班组应当建立班组安全生产责
任制,明确岗位安全的安全责任考核和追究制度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并使各项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得以落实。
班组安全管理范围要广,力度要大,节奏要快。
安全管理要覆盖班组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安全管理工作要坚持不懈、不厌其细,不厌其烦。
既要根据作业的需要或现场危险因素的变化及时组织针对性强的班组安全活动,又要有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和提高安全生产技术的普遍性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措施要简明、客观、有效、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班组安全管理应该紧紧围绕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评价和控制,以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为主,保证员工人身不受伤害,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为目的。
2.班组安全管理形式应灵活多样,让员工自觉自愿参与班组安全管理。
要让员工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我管安全”,即变管理对象为管理动力,形成安全生产光荣、违章作业可耻的良好安全生产氛围。
“我要安全”、“我管安全”是安全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完美结合,是安全理论落实在行动上的具体体现。
要真正实现“要我安全”、“我管安全”的转变,必须真正理解“我为什么要安全”和“我怎样安全”两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安全?就是要强化对安全的认识。
一些员工上安全课时不认真听,规章制度不爱看,发生的事故不认真分析原因,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态度往往铸成大错。
因此要想避免在工作中不发生事故,不仅要从我学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做起,而且还要把“我安全,就是为企业创效益;我
安全,就是全家人的幸福”作为认识的起点,才能具有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基础。
我怎样安全?这是一个行为准则问题,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一是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二是严格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三是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四是及时进行监督检查;五是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等。
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特征,是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管理手段,促使班组这个小系统中的人、机、环境本质安全地有机结合起来,使系统安全功能达到最优化。
也就是说,系统中的人、机、环境和管理各要素实现最佳安全匹配,达到最佳状态,切实做到安全第一。
1.人的安全可可靠性。
重点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工作责任心和业务技术水平;落实三不伤害,实现个体安全;避免人为失误和杜绝违章操作。
2.机的安全可靠性。
重点提高生产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加强设备和工机具的使用管理和安全检查,防止设备带病作业。
生产设备无论在工作、停机维修过程中,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3.作业环境的安全可靠性。
重点加强作业现场安全和文明生产管理,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工作环境质量,消除现场不安全因素和不害因素。
4.制度规范,管理科学。
重点杜绝班组组织缺陷和管理失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零缺陷、零事故的安全生产状态。
安全教育是教导人们避免危险、不出事故、寻求平安的过程。
在
人的一生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因素,因此,安全教育应当是一种终身教育。
班组安全教育是以员工安全思想与安全意识教育、遵纪守法与安全生产制度教育、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教育、专业工种(岗位)安全教育和典型经验与事故教训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对班组员工进行教导与训练的总称。
班组安全教育是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安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组安全教育是班组员工在其职业生涯中所接受的一个特定阶段的专业性安全教育。
班组安全教育是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培养员工辨识和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能力,实现“三不伤害”的重要手段。
班组安全教育帮助员工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他们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有针对性地传授安全生产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自我安全保护技能,实现安全生产。
劳动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规范企业对员工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关爱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班组劳动保护是企业劳动保护的实施基础和落脚点。
班组长是班组劳动保护的第一责任人,班组安全员是班组劳动保护的监督人,班组全体成员都是劳动保护的主体和客体。
做好班组的职业卫生工作,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全面掌握本职工作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配合管理部门做好职业卫生日常检测,组织班组员工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3.强化职业卫生教育,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意识。
4.积极宣传职业病防治法,使员工了解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班组安全检查内容包括:员工的劳动保护措施,安全技术规章的执行情况,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劳动条件与工作环境等。
班组安全检查的方式包括:综合性安全检查与专业性安全检查,日常安全检查与季节性安全检查,互相检查与自我检查,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通知检查与突击检查等。
在安全检查过程中,通常需编制“安全检查表”,在表中分别标志“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和“判断标准”,最后根据“安全检查表”的填写情况识别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整改。
班组长是班组安全检查的第一责任人,班组安全员是班组安全检查的执行人和监督人。
91经营管理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