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立体交叉设计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2.匝道的平、纵线形指标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2.匝道的平、纵线形指标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匝道的横断面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出口与入口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出口与入口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分流鼻偏置值及鼻端半径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变速车道设计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四)立体交叉的匝道
半直连式:又称半定向式 匝道,它按车辆由相交道路 进出方式分为左出右进式、 右出右进式、右出左进式3种。
环形匝道:又称间接式, 左转车辆先驶过正线跨线构 造物,然后向右回转约2700 达到左转的目的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2.匝道的平、纵线形指标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三)立体交叉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三)立体交叉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适合于各 转弯交通量 大的枢纽互 通立体交叉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四)立体交叉的匝道
直接式:又称为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
特点:长度短,无须迂回运行。
缺点:跨线构造物较多,因相交道路 的双向行车需有足够间距,对重型 车行驶不利。
直接式为不平行路段,由正线 斜向渐变加宽,形成一条与匝 道连接的附加车道,其特点是 线形与行车轨迹吻合,有利于 行车,但起点不易识别。一般 在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变速 车道的横断面组成与单车道基 本相同。
平行式是正线外侧平行 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其特点是车道划分明确, 行车容易辩认,但车辆 行驶轨迹呈反向曲线对 行车不利。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立体交叉的认识
在高速、一级公路之间相交或相交道路之间的交通量很大,当平面交 叉无法满足车辆正常运行要求时,或交叉口处要求有较高的行车速度及 较大的通行能力时,在地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由经济和技术综合评定, 可采用立体交叉。
公路等级
交通量
车速较高
地形条件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公路立交的基本组成
1.主体部分:包括跨越设施、主线、匝道三部分。 2.附属部分:出口、入口、变速车道、三角地带、收费站等。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一)公路立体交叉的基本组成
公路立体交叉按其为车辆 报务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 主体部分和附属部分。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二)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的一般规定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变速车道的长度
变速车道的长度为加速或减速车道长度与渐变段长度之和, 可按下式计算取用。并参照《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V12 V22 L 26a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五)立体交叉的测设要点
(1)除平面交叉所需搜集的资料外,还应征求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的意见。 (2)实地初拟交叉口位置,以相交公路的中线为基线布设控制网。 (3)地形测量除分离式立体交叉外,均需测绘交叉范围内的地形 图,测图比例1:500~1:1000,测绘的范围视实际情况而定,一 般应测至交叉口范围外至少100m,测量要求与桥位地形测量相同。 (4)在地形图上定出不同方案的交叉位置和类型(包括匝道), 并到实地核实,然后根据所搜集的各类资料进行综合评定、拟定采 用方案。为便于方案比选,必须时做模型或绘出透视图。 (5)按采用方案在实地上放样,并测得平、纵、横三方面资料, 以供内业设计。 (6)地质勘探,在跨线桥和其它构造物处,应进行地质钻探,其 要求与桥梁同。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二)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的一般规定
(7)互通式立体交叉的 位置一般应选择地势平坦开 阔、地质良好、拆迁少以及 相交两公路具有较高的平、 纵线形指标。 (8)应对该地区的交通、 社会、自然等条件进行广泛、 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勘测,多 方案比较,合理选择其形式 及指标。 (9)互通式立体交叉范 围内主线的主要技术指标规 定如表; (10)互通式立体交叉应 满足建筑限界要求。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三)立体交叉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T形交叉:包括喇叭形、直连式T形。 Y形交叉:包括全部直连式和有半直连式匝道 的Y形。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三)立体交叉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菱形立交:如图,它适合于 出入交通量小,无收费站的一 般互通立交
独象限式立交:如图, 它适用于交通量不大的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主讲:王建林
学习情境五 公路交叉口
公路 交叉
公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认知
公路立体交叉认知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工作任务2
1 2 3 4
公路立体交叉认知
(一)公路立体交叉的基本组成 (二)公路立体交叉的一般规定
(三)立体交叉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四)立体交叉的匝道 (五)立体交叉的测设要点
5
6
(六)公路立体交叉设计成果
(1)立体交叉的位置应根据公路网规划、相交公路状况、 地形和地质条件、社会与环境因素等确定。 (2)高速公路与其他公路相交,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3)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形式、设置的间距及加(减)速车 道、匝道设计,应根据《规范》的有关要求及具体情况确定。 (4)高速公路间、或高速公路与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间、 或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间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应为枢纽互通 式立体交叉。 (5)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应根据交通量、远景规划、及其 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并结合地形、用地条件、投资等因素确定。 (6)互通式立体交叉标准间距为大城市、重要工业区周围 为5~10km;一般地区为15~25km。
设计速度km/h 平曲线最小 半径 (m ) 最小 竖曲 线半 径 (m ) 一般 极限 一般 凸形 120 2000 1500 45000 100 1500 1000 25000 80 1100 700 12000 60 500 350 6000
极限
一般 凹形 极限 一般
23000
16000 12000 2
15000
12000 8000 2
6000
8000 4000 3
3000
4000 2000 4.5(4 )
最大纵坡 (% )
极限 值
2
2
5.5 4 (4.5) (3.5)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三)立体交叉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一般情况下宜采用A形。 因地形、地物限制或左转进入主线的交 通量远大于左转驶入主线的交通量时,宜 采用B形,但双车道不宜布置为环形匝道。 喇叭形立交适用于T形交叉或收费公路 的十字交叉。 双喇叭互通式立体交叉适用于设有收费 站的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