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字经》中的五组经文。
具体内容如下:1、有关孝悌的两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2、有关学习的三组:“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忠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教材分析】《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
相传是宋朝末年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的,流传中后人又不断作了增补。
《三字经》被誉为“千古一奇书”,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五组经文。
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将《三字经》部分原文及注释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读经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准备《三字经》课件。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二、简介《三字经》。
1、对于《三字经》你了解多少?(指学生回答)2、师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作者是宋朝的王应麟,全文一千多字,堪称“蒙学之冠”。
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学习“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1.学生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注意“弟”字的读音和意义,“弟”通“悌”,意思是弟弟应该敬爱兄长,兄长也应该关心爱护弟弟。
4.指导读,读出节奏。
5.学生默读,思考读懂什么?6.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学生先自由读,再谈收获。
7.品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8.有关孝悌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9.学生带着感受再读这几句话。
10.指导学生了解押韵的特点,练习背诵。
四、学习:“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1.指导读“橐“(tuó)字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习读这三组经文,然后读给同位听一听。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4.出示人物图像,猜一猜,这几个人物分别是谁?5.学习:“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1)出示孔子像,说一说对孔子的了解。
仲尼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孔子一生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学识渊博,被称为至圣(圣人中的圣人)。
(2)老师补充介绍孔子。
(3)出示孔子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学生读名言。
(5) 带着感受读“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6.学习:“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1)出示赵普的图像以及人物简介。
赵普,宋朝的开国宰相,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夺得天下。
曾留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2)播放赵普读《论语》的视频。
(3)再读:“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7.学习:“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1)出示:“囊萤映雪”的古文车胤囊(náng)萤胤(yìn)恭勤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康映雪孙康家贫, 常映雪读书。
(2)学生自由读,读通顺,然后读给同位听一听。
(3)小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
(4)全班汇报交流。
(5)补充资料。
(6)带着体会读:“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8.诵读这三组经文。
五、补充创作《新三字经》出示: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
生有涯,知无(),苦攻读,莫偷()。
1.补充填写。
2.读一读高占祥先生创作的《新三字经》原文。
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间。
生有涯,知无限,苦攻读,莫偷安。
六、诵读《三字经》,延伸阅读教学内容:《三字经》中的“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读书,就会取得好成绩的道理。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
3、明白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使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对“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内容及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三、明理品读四、拓展升华五、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两篇小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祖莹吟诗、李泌赋棋的故事)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讲的是什么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道理?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两个故事有关的“三字经”。
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1、出示诗文,读准字音(1)教师范读(教师语速适中,使学生听清字音)(2)学生自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读准字音)(3)指名读(多种形式:拍手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接龙读……)2、理解诗文(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讲解:赋棋、彼、尔、效等字词的意思。
(2)指名讲解诗文的意思(学生尝试讲解,教师适时补充)(3)教师对诗文意思进行小结: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
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
你现在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地读书。
三、明理品读1、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绩?2、我们应该向他们俩学习什么?3、让我们再来把这两句三字经有感情的读一读(自由读后齐读)四、拓展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能效法他们,从小就努力用功地读书,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三字经教学设计授课基本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授课目标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重点)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教学目的: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5、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三字经》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又因为什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好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了解《三字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师简介《三字经》,板书:言简意赅,内容丰富。
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语句举例验证。
)二、复习已学语句1、2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
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3、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游戏中误读的情况发现、研讨、纠正、强化。
4、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三、揭示揭题: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学文释义1、讲解:(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然后提问:(出示图片)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
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四、学文晓理:(一)、自读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五、新授1、出示新授语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2、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3、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4、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5、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6、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六、扩展活动:学习儿歌《谦让歌》《谦让歌》好儿童,要谦让,好处、方便,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不抢先,能让人,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七、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
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评论这张转发至微博转发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