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及答案

电大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及答案

电大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及答案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 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是指为了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帮助和进行指导的过程。

2. 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是指为了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而对0-3岁儿童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包括幼儿园组织的亲子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集体活动、入户指导等活动。

3. 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教育研究:是指以提升幼儿园0-3岁儿童教育质量为目的进行的教育研究,包括对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认识,提升教育活动质量以及0-3岁家园合作教育等内容。

4. 家长教育能力:是将教育观念和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育行为的能力,它是影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家长教育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孩子的能力、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创设环境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等。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 0-3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关系是怎样的?0-3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共育地评价指标是什么?
答:0-3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关系:在0-3岁儿童家园合作教育中幼儿园处于主导地位,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条件下引领家庭共同提高育儿技能的伙伴关系。

家庭仍是0-3岁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和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施教者,幼儿园的主导作用需要依赖家长的主动寻求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0-3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共育地评价指标:(1)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

(2)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教育问题。

(3)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过程,不但给出具体的教育策略,还与家长进行细致地分析,帮助家长学习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

2. 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答: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3—6岁
儿童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幼儿园成为其受教育主要场所。

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但要求自身的主导性更加突出,而且还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活动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形式灵活;既体现了幼儿园的主导性,又发挥了家长的主体性,体现家园合作共育的教育理念;注意及时小结和总结、积累;注意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

3. 简述家庭和社区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怎样的?评价双方的合作活动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家庭和社区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关系:社区作为儿童最初接触的小社会,是“三结合”教育的基本阵地。

社区学前教育能够积极创造条件,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机会,还能够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区、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儿童发展是双方合作的根本目的。

在合作中,社区主动为家长提供相
关服务,家长应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增进对社区的归属感。

合作活动的评价:(1)发展性、目的性。

年是否以促进幼儿发展、家长育儿能力发展、社区职能发展为目的。

(2)互动性。

看是否体现家庭、社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活动的目的。

(3)有效性。

看是否有效利用资源,是否取得好的实际效果。

4.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答:(1) 错误的期望观(人才观)导致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过于功利
(2) 家长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实施超前教育、过度教育
(3) 家庭教育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忽视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4) 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剥夺了儿童发展的机会和权利
(5) 不尊重儿童的人格,忽视儿童主体性的发展
(6) 家长缺乏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和技能的指导
5. 日本和韩国的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异同?
答:日本家庭教育重视礼仪培养、挫折教育和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