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二个核心价值观的名言以及报道

十二个核心价值观的名言以及报道

富强名言1.民智者,富强之源也。

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2.非力车农无以富邦也。

汉代文学家桓宽3.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维新志士谭嗣同他评:1.人民日报:“富强”是一种向上的气场: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共同富裕,二者统一才是全社会期待的富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富强也不仅是国家的发展目标,更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富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实干兴邦是至理名言。

无论国家强盛还是个体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还在实干。

只有每个人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一切美好才能创造出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握在手中。

只有大力弘扬实干精神,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才能用实干的双手托起幸福美好的明天。

2. 光明日报:同心共筑中国梦:未来的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强音不断奏响,而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国际复杂形势,深层次矛盾与困难、挑战与压力前所未有。

面向未来,我们都要有一份政治担当,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党保持同心同向同频同振,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围绕实现“中国梦”,协调各方力量共同筑梦中国。

共圆中国梦,人民是靠山。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人民群众始终是党取得革命胜利、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民本为纲、以民生为要,重要关头勇挑重担、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困苦,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如此,筑梦中国才有强大的坚实力量。

3. 富强:领航中华梦想的巨轮: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不再是仰人鼻息的弱者,不再是任人摆布的配角,中国已是强者,已是主角。

中国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从不对外诉诸武力,不会动辄以武力相威胁,也不会动不动到别人家门口炫耀武力。

到处炫耀武力不是有力量的表现,也吓唬不了谁。

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

而事关主权,必定奋力相争,黄岩岛不用说是一个岛屿了,哪怕只是一块礁石,只要是祖先留下来的,就必须坚决守住这份祖产,否则就是败家子,留下骂名,被后人讥笑。

我们要牢记,这一切的力量源泉就是中国梦。

中国梦既是精神寄托,又是物质创造。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只有历经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

中国梦视野开阔、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的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也是中国由弱变强的不竭精神动力。

在中国梦引领之下,中国从未有过像现在这样上下同心,民族团结,国力强盛。

这是南海风云终究未能酿成一场局部战争的根本制约因素。

在中国梦统领之下,爱国热情成为撑起民族脊梁的柱石,而富强的中国是爱国热情的底气;历史事实成为击穿政治闹剧的利剑,富强的中国最有认定史实的话语权;深邃韬略成为锚定浩淼国土的钢索,富强的中国让韬略钢索更加坚固;威武之师成为震慑非法觊觎的铁流,富强的中国是强军的基石……我们要让富强写满中华大地,让中华梦想的巨轮昂首驶向远洋。

民主名言1.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

英邱吉尔2.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

梁启超3.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马克思他评1. 人民日报社论:以制度筑自信以民主聚人心: 民主兴则民心聚,法治兴则国家强。

无论是加强和改进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还是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无论是加强和改进监督,确保公权力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还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序扩大政治参与,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肩负着重大责任。

国家权力机关做出的每个抉择,都关涉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连。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法治规范和完善国家治理,以民主激发和凝聚民智民力,不管形势如何复杂多变,艰和险可能构成一时挑战,但时和势都将在我们这边。

2. 人民日报感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a的生命: 行行重行行。

诚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缺点,西方民主也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

当历史已经证明西方民主政治模式不适合中国、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却能帮助中国实现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回过头去重走老路?放眼世界,伊拉克的混乱、北非中东的动荡、乌克兰的内战哪一个不是强行推动西方民主导致的水土不服?难道我们要放弃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硬要把“春天”变成“冬天”?党的十八大提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这个重要论断,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

面对未来,我们理应充满希望。

3. 光明日报:坚持团结民主决胜全面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胜利召开,为“十三五”开局起步统一了认识、凝聚了人心、汇集了力量。

文明名言1.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鲁迅2.明堂所赖者唯一柱,然众材附之乃立;大勋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谋济之乃成。

韩非3.真正的文明在于每个人把自己应得的权利留给他人英格索尔他评1. 人民日报思想纵横:让文明为中国添彩:国家发展需要精神动力,民族进步需要文明支撑。

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在经济发展上实现腾飞,而且需要在文明建设上创造辉煌。

建设文明中国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环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文明,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人类进步的精神文明,其灵魂和核心内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建设文明中国,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一个共同价值取向,即物质生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缺失也不是社会主义。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创造了经济辉煌,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富裕起来的中国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建设、净化社会风气。

2. 爱国不需要理由,但需要理智。

爱国主义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它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大国的公民,我们在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热情时,应该坚守文明法治的底线。

只有以大局为重,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团结、理性、智慧与勇气,让世人看到中国的坚定、开放、自信与自强,才能更有效地凝聚起捍卫民族尊严、国家利益的强大力量,赢得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尊重与支持。

3. 文明,是每个人的责任: 文明,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如今,中国游客足迹遍布全球,不论是团体游、自助游还是背包游,每个人都是一张中国名片,一言一行影响的都是国家的形象。

旅游是展现文明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知不足,是我们提升素质的第一步。

打造文明旅游,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

和谐名言1.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

罗曼·罗兰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3、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他评1. 光明日报评论员: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提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科学论断,是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广泛宣传这一科学论断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让这一科学论断深入人心,成为共识,从而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坚定性,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中,社会和谐是经久不变的主题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内在矛盾,指出理想社会将是一个自由的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2. 构建和谐的新型企地关系:构建高效常态的企地协调发展机制。

构建新型企地发展关系根本上要靠制度保障、靠机制维系,要不断改进和优化企地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和运行机制。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积极作用,寻求国有企业与地方合作共赢的最佳契合点,畅通企地双方的协调渠道,搭建国有企业与地方各社会团体、非公企业以及人民群众之间对话交流的平台和沟通协调的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打造国有企业和地方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构建和谐的新型企地发展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理念、制度、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有效配合与协同推进。

要在协调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发挥理念认同和文化融合的合力作用,不断完善企地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动态建构和谐的新型企地发展关系,从而实现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增进地方人民福祉的目标。

3. 人民日报社论:让城市和谐宜居更美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关键是坚持好“五大统筹”。

统筹好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以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以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好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以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以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好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以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总之,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坚持集约发展,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才能让城市发展更可持续更宜居。

城市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城市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不断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我们就定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让城市生活更加和谐宜居、更加幸福美好。

自由名言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他评:1.人民日报:言论可以自由,谣言不能自由: 有些人认为,言论自由包含着说错话的自由,宽容谣言就是保护说话权利,而惩治谣言就是遏制言论自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