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PPT课件

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PPT课件


-
15
清肺止咳类(风热犯肺 咳嗽)
润肺止咳类(燥邪犯肺 咳嗽)
痰多色黄,并兼有发热 口渴、气喘等
金荞麦片、痰咳净片、 复方鲜竹沥液、贝羚胶 囊、强力枇杷露、急支 糖浆、祛痰灵口服液、 百咳静糖浆、十味龙胆 花颗粒,百蕊片等
干咳少痰,或咳痰不爽、养阴清肺丸 咽干而痛等
-
9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 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种类繁多,临床使用时应根据药物的说明书, 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应用 。
-
13
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
• 针对具体疾病制定用药方案时,考虑中西药物的主辅地位确定给药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给药时间、给药途径。
• 1.中成药与西药如无明确禁忌,可以联合应用,给药途径相同的,应 分开使用。
• 2.应避免副作用相似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也应避免有不良相互作用的 中西药联合使用。
-
14
Thank you!
• 防风通圣颗粒(表里双解)
• 适用于外感风寒、内有蕴热证,临床应用以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 便短赤、大便秘结为辩证要点。
-
6
咳嗽
• 辩外感内伤 • 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
卫表证,注意病邪性质。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 ,治疗时应分清标本缓急主次。 •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
12
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1.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 成药。
2.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 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
3.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4.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5.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
-
11
3.剂型的选择 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 ,选择适宜的剂型。
4.使用剂量的确定 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 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
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 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
7
• 1、风寒袭肺 • 2、风热犯肺 • 3、风燥伤肺 • 4、痰湿蕴肺 • 5、痰热郁肺 • 6、肝火犯肺 • 7、肺阴亏耗 • 8、肺气虚寒
咳嗽的辩证分型
-
8
• 一般使用中成药治疗无须区分的很细。大体上分三大类药物。
散寒止咳类(风寒犯肺 痰多色白,并兼有恶寒 小青龙合剂等
咳嗽)
发热、头痛鼻塞等。
合理使用中成药
-
1
感冒的辩证要点
• 感冒首辩风寒与风热 •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咽喉不肿或淡红微痛,苔薄白,脉浮紧者属
风寒;发热重,恶风,有汗不畅,咽喉乳蛾红肿疼痛,苔薄黄,舌边 尖红,脉浮数者属风热。
-
2
• 虚体感冒辨邪正虚实的主次
• 体虚之人反复感冒,或感冒之后迁延不已,谓之虚体感冒。但要辨别 目前以邪实为主,还是以正虚为主,如诊疗时恶寒发热、头痛身疼、 咳嗽喷嚏等肺卫症状较突出者,属邪实为主,正虚为次;如气短乏力 、头晕、面色无华、脉细无力等症状较突出,而外感症状不显著者, 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次。
-
10
1.辨证用药 依据中中医成理药论临,辨床认应、分用析基疾本病的原证则候,针对证候确定具
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 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 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 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
3
辛温解表(风寒感冒)
辩证施治 正柴胡饮颗粒
辛凉解表(风热感冒)
感冒退热颗粒
扶正解表(气虚感冒)
玉屏风颗粒
-
4
气虚感冒
• 玉屏风颗粒:适用体弱气虚,反复感冒者;重在预防一般为气虚加外 感风寒的表现;
• 辩证技巧:平时气短乏力、易出汗(特征为白天出汗多,活动后加重 );舌淡,胖大,齿痕,苔白
-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