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山东大学文学专业617中国文学史和813综合考试(文)考研高分经验

2016年山东大学文学专业617中国文学史和813综合考试(文)考研高分经验

2016年山东大学文学专业617中国文学史和813综合考试(文)考研高分经验一、中国文学史和综合考试(文)参考书:《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袁世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主编,人民文艺出版社《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孔范今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王庆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文艺学通论》,王汶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语言学概论》,葛本仪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语言学纲要》,叶蜚生、徐通锵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学史主要考袁世硕老师的,语言学以山大本科用书为主二、考试题型:中国文学史:2005-2013年之间,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10个,简答3道,论述3道。

2014年取消了名词解释,只剩下7道简答和4道论述。

其中简答有7道,一道10分,共70分,论述共4道,每题20分,共80分,共计150分。

古代文学史占120分,现当代30分。

综合考试:2005-2015年,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4个,简答4个,论述2个,评论写作一题(50分),其中语言学和文艺学各占50分。

试卷难度分析:中国文学史考察范围广,难度较大。

综合考试考查范围小,最后50分的文学评论,自由发挥空间大,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多为记忆性,难度小。

从改卷方面来看,中国文学史较之综合要严格,分数相对来说会压低一些。

三、学文教育·山东考研网学员复习进度安排:1、资料搜集阶段(后面会附资料简介)2015年4月—2015年5月根据辅导老师的建议,在考生广泛搜集信息的基础之上,准备好专业课相关教材、讲义、习题集、历年真题等全套资料,对考试内容有清楚的认识。

【目的:为专业课复习准备好物质基础】2、展开复习阶段2015年6月—2015年9月中旬辅导老师为考生做好周密的复习计划。

及时监督考生的学习动态,经常联系考生,掌握学生复习的进展情况。

辅导老师针对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复习进展,适时对专业进行讲解,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个标准课时,对于重难点,辅导老师给予详细分析及讲解,必要时给学生预留作业等。

考生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全面复习专业课知识,对知识点做到无遗漏,同时加强理解,巩固记忆,夯实基础。

专业参考书应精读2遍以上,辅导老师在该阶段结束后给予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及时布置下一阶段的复习计划。

【目的:熟悉辅导老师的教学思路,几十万完成辅导老师的教学目标。

精读课本,完善笔记,吃透知识点,对重点知识点巩固记忆】3、真题研究阶段:2015年9月中旬—2015年11月中旬考生早辅导老师的指引下,潜心研究历年真题中的重点知识点,熟悉命题人的出题思路,掌握近几年的考试动态,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明确重难点。

对真题中反复出现的较难理解的内容及张杰,辅导老师应对考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对考生薄弱环节给予耐心的讲解。

对于备考期间出现的新消息,新动态,辅导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

在掌握真题命题规律的基础上,配合大量练习,巩固重点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目的:对重点与非重点做到;对历年真题中反复出现的内容,做到万无一失,不失分;积极扩大非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提高备考质量】4、综合提升阶段:11月中旬—12月末本阶段主要为巩固复习阶段,对知识做到不遗忘。

辅导老师对专业课的全部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学生构建起知识框架,熟练运用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建立起知识系统。

辅导导师每周进行一次测试,测试题建议以主观试题的形式出现,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模拟真实考试情景,为考生减轻压力,适应考试气氛。

【目的: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无遗漏,基础牢,活运用,答题巧。

提升考试信息,取得最终胜利】四、山东考研网高分学员考研经验我先说一下我的情况,我2013年第一次考研,考山大的文学,战败。

毕业后,在一个中学教语文,一直不甘心第一次的失败,我7月选择了辞职,二战山大。

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过嘲笑,经历过质疑,经历过孤独,但是从复试现场出来,接到导师电话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复习的过程中山东考研网的老师给我了很多的帮助,他们给我提供了专业课的资料,帮我树立了考山大的信心,所以我想把我的考研经历(这里不能说是经验,因为我觉得我的经历还不足以成为经验)在这里分享给山东考研网的学员。

任何一个专业的考研之旅都是一场持久战。

最怕的是两种极端,一种是走走停停,经常中断,一种是急于求成。

恨不得才复习了一个月就能考上。

还怕对自己没信心,摇摆不定,或者好高骛远,非清华北大等名校不上。

觉得选择了其他高校就委屈了自己。

这些心态都会成为影响考研的负面因素。

首先,既然你选择了考研,选择了山大,选择了文学专业,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不要问能不能考上,不要问文学专业有什么就业前途,不要管竞争对手有多强大。

只要一门心思专心看书,复习,每天都有进步就可以了。

定好目标之后就要准备材料。

政治英语这样的公共课具体怎么复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安排。

我主要来说清楚专业课的复习计划。

首先按照两门专业课的难易程度,初步定好复习的重点在文学史,其次是综合考试所涉及的语言学和文艺学,这两门课放在后期复习就行。

我是从十月份开始复习的。

每天最多复习两个小时。

这个部分考查的非常简单。

几乎所有的真题都是书上现成的概念,即使是论述题,教材上也有答案。

而且复习范围仅限于《语言学概论》、《文艺学新论》两本教材。

这两本教材的难度相当于普通大学本科文科教材,基本上一读就懂。

拿出冲刺大学期末考试的气势来是不难搞定的。

但是文学史很能拉开差距,复习起来难度很大,涉及的知识点很多,需要背诵记忆理解的东西特别多。

所以需要从一开始就重视起来。

从七月份辞职考研,七月十五到九月底,一直都是随意看看书,找找感觉的状态。

在这段时期把所有的考研资料都准备好,每天坚持去图书馆,从早上八点半到图书馆的固定座位。

看书到11点半,中午吃饭、午休,下午两点之前回到图书馆,学习到五点半,然后吃饭,如果没有意外会去操场跑步。

大约跑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左右。

或者先跑步再去吃饭。

之后就回到图书馆上自习,一直到闭馆。

这段时间对我而言不见得学到了多少专业课知识,关键是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稳定的复习状态,确保以这样的状态雷打不动的坚持到考研结束的那一天。

9月22号到9月28号,我回家过了个中秋节,又休整了一下就回到母校。

这时候才真的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复习。

每天政治一个小时,英语两个小时,专业课六个小时。

但是我是很喜欢看文学史的,有时候看着看着时间就超了,占用了学习英语或者语言学、文艺学的时间。

因为没有人监督,所以落实起来还是有点困难。

所以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

就是让跟我一起上自习的学妹监督我。

我每天一定要学两个小时英语,学好了之后给她写一张小纸条汇报做题情况。

就写今天读了几篇阅读理解,有哪些收获。

大概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就养成了习惯,到了晚上7点半就会自觉地拿出英语真题,好好地做上两三篇阅读理解。

还能认真地梳理里面所涉及的知识点。

关于政治,我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去背诵知识点。

文学史、文学作品选是每天都要坚持去翻看的。

看得烂熟再烂熟。

看到一定程度,有些志得意满的时候就可以看看真题,或者动手做一做,或者在脑子里组织一下答案,进行一下自我测试。

然后就知道自己的水平没有估计得那么高。

就更有斗志继续与文学史做斗争了。

为了省去自己整理考点的时间,我很早就购买了山东考研网的一套文学考研资料。

但是却没有着急开始使用。

还是等到十月初正式开始复习的时候,才作为重点复习对象的。

这个资料是专门针对山大考研的,确实是非常有用的。

如果你跨专业跨学校的话,更应该购买这套资料。

而对于我而言,这样的专业考研资料更像是一个定海神针,每天把它们摆在桌子上,在提醒我,我要考山大。

每一天的努力都是奔着山大去的。

而我也因为能吃透这套资料,而对山大考研试题不至于走得太跑偏。

在埋头读书复习之余别忘了善待自己。

考研辛苦,要好好吃饭,好好锻炼,也要多鼓励自己,学会享受这个过程。

看到有意思的地方可以肆无忌惮地大笑一场。

还要坚持关注考研日程,跟进考研大军。

该报名要报名,该现场确认要现场确认,该打印准考证要及时打印。

每一步都要稳稳地走下去。

每一天都是充实愉快,有进步的。

年轻人本来就应该这样生活。

回头看的时候觉得特充实,特无悔。

等到考试的那两天,除了想着能尽全力答好题之外别的就不要想。

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慌张,不要空着,写上你想写的,能写的就行了。

初试之后,大部分人可能会觉得答得不太好。

但是不见得就考不上。

所以安静地等待结果出来就好了。

结果好,继续准备复试,万一没过线,如果你确实踏实准备了,也一定会很有收获。

其实关于考研的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要写的很多很多,但是山东考研网的老师只给了我两个版面……我总结一下我的经验和教训吧。

1:能早点复习就早点,我是7月份辞职之后开始准备的,觉得稍微有点晚了,应届生的话最好来年3月份就开始准备。

2:综合考试一定要背。

3:专业课的复习如果自己不能联系到研究生的话最好是购买一套资料来对照着复习。

4: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参加个辅导是最好的,这样能少走很多弯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