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播音主持的基本方法

播音主持的基本方法

播音主持的基本学习方法1、前言播音主持也叫口语艺术,是相对于书面语来说的。

口语艺术的基本是口语能力,表面上来看,一切正常人都具有口语能力,但是有的人可以口若悬河,表达流畅,有的人却吞吞吐吐,辞不达意。

这说明,口语能力分有高低不同。

较强口语表达能力的标准:把构思好的言语用适宜的词语、规范的语法、清晰准确的语音传送出去。

但口语能力只是口语艺术的基础,口语艺术的要求人们在运用语言的时候不仅做到清晰准确还要做到巧妙、感人等。

我们本次课堂内容主要教授基本的口语能力,这是基本功,也是自如运用语言的基础。

在此基础之上,方可自如的驾御语言,充分的利用有声语言塑造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果跳过这一步,仅凭理论上的理解来驾御语言,将心有余而力不足。

口语行为不外乎三种形式:读、讲、说。

读即朗读;讲即演讲;说即说话,或者称为交谈。

现实生活中,这三种表达方式无处不在,口语能力是学习朗读、演讲的基础,而朗读和演讲的训练又直接促进说话水平的提高。

口语艺术是门很深的学问,既无阶段可划分,也无止境。

毕竟这是门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

只有在实践中坚持不懈的锻炼、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本课内容希望可以让大家对播音主持有个基本的概念和认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领大家进入这门学科的大门,入门之后,接下来的学习通过个人的领悟能力和努力程度相信不难进行,望大家努力,各自的修为还取决于各自的实际行动。

一、拼音的基本组成在了解发声艺术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拼音是由哪些音素组成的。

考虑到实际运用,我们大可不必对此做专门研究,只要做到够用就行。

不难理解,拼音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声母就是b、p、m、f、z、c、s、d、t、n、l、zh、ch、sh、j、q、x、g、k、h.韵母就是a、o、e、i、u、Ü、ai、ei、ao、ou、an、en、ang、eng以及他们的一些组合等。

在一个韵母中,最少有一个音素,最多有三个音素。

所以,我们也把韵母分为三个结构,有韵头、韵腹、韵尾三种位置。

举例来说,“秋”的拼音是由“q、i、o、u”u”组成,那么q是声母,i就是韵头,o就是是韵腹,u就是韵尾。

在吐字的时候,如果一个字的音拿捏不准,我们便可通过拼音拆分的形式来把握一个字的读音。

二、发声艺术(一)、气息训练在发声中,要想使自己的声音优美动听、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就必须符合发声的要求。

发声的要求可以用以下几句话来归纳: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自然、色彩丰富、变化自如。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首先要进行的便是气息的控制训练。

我们都知道,人所呼出的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及共鸣状况与呼出的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大小都有直接关系。

比如说,我们用很微弱的气息就不可能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压力可以理解为气息的强度,如果气息的压力非常大,我们也不可能发出很舒缓的声音。

而气息的流量非常小,那么我们所发出的声音也没有饱满的感情。

所以说,气流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声音的响亮度,声音的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性及情绪的饱满程度。

换句话说,只有在气息得到控制的基础上,才能谈到控制声音。

很多人会理解成“要用气说话”,其实不是这样,我们只是需要靠气息的支撑来说话。

比如画画,人是用手来画画的,正如人是用嘴来说话的,画笔是用来画画的工具,气息也是说话时的重要工具。

气息控制不好对嗓音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我们在发声时必须使声带解除不必要的负担,才能够持久的发出优美的声音,也必须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撑,气息控制不好,极容易造成咽喉部位的发音疲劳,接下来,声音便会缺乏弹性和表现力。

比如大家在做路演的时候,可能在座的接触路演的场次还不是很多,强度还不是很大,但对于我和清华来说,在高温的室外一天连续三个场次或者两个场次的时候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连续性的保持奋亢的、激情又富有表现力的声音,这就考验到气息的运用。

由此可见,气息控制是整个发声训练中最根本的一环。

在说话中,我们的声音对气息也提出了几个要求,只有符合这几个要求的气息,才可以满足声音的需要。

我们把它概括为四个字:深、匀、通、活。

深——吸的深,气的容量大;(但说话中不可一口气吸足,8分足最好)匀——气息流出的均匀,稳劲流畅;通——通畅无阻,行气自如,不受个部位的阻碍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负担;活——能随感情的变化而灵活运动。

要做到这些,首先就得了解并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

1、正确的呼吸方法——胸腹联合式呼吸首先我们要了解生活中典型的三种呼吸方法。

A、胸式呼吸——又称浅呼吸,我把它理解为“提气”。

这种方法只要是靠提起胸骨来扩大胸腔的容量(水平尺度)来吸气。

往往胸式呼吸的吸气量较小,利用这种方式发出来的声音也通常是窄细、轻飘的。

因为它所吸收的气很少。

而且,由于吸气时或者说时提气时的抬肩动作,还容易造成颈部的紧张,使喉咙负担过重,声带肌肉过于紧张缺少弹性,使声音不能持久。

另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坏处就是因为往往吸气不够,在完成对气息要求高的口语表达时会感觉气紧、气短、不够用而造成头部缺氧。

原来我在练习的时候,读一些难度较大的诗歌,但在朗读过程中往往气息不足而无法驾御诗歌的感情,无法用声音塑造出情感,使气息混乱,感到气短,读完后感觉头部眩晕。

B、腹式呼吸——由称深呼吸。

主要是靠下降隔肌扩大胸腔的垂直尺度来吸气。

这种方式吸气量较大,深沉。

但由于吸气时腹部放松外突,使腹肌在发声时用不上劲,导致气息非常松懈、混乱,而容易造成声音的空洞、闷暗。

另外,我觉得还容易造成胸闷和干呕。

原来我在练习的最初阶段,误把腹式呼吸当作正确的呼吸方式,一度说话的声音非常的低沉,并且对声带的负担也一点没有减轻。

后来,通过长期的朗读与摸索才找到正确的方法。

以上两种呼吸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适应发声的需要,但在口语的表达艺术中,或者说是播音主持中,就不足以支撑发声的需要。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可以使胸腔前后左右扩张、使隔肌下降扩大胸腔上下径、加强小腹控制力量的呼吸方法,这便是胸腹联合式呼吸。

胸腹联合式呼吸既吸收了胸式呼吸时胸腔前后左右的扩张,又利用了腹式呼吸时隔肌下降扩大了胸腔的上下径,还可利用小腹和两肋的力量来控制和调整气息。

它的好处就是扩大了胸腔的体积,吸气量增大了,又使胸腔、隔肌和腹部三者之间建立了关系,使气息稳健、结实、响亮。

这也是丰富音色的基础。

2、胸腹联合式呼吸的练习方法和要领。

根据自己的经验,加以查阅的资料,我把呼吸的方法和要领等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A、呼吸方法吸气:吸气时两肩下垂放松、两肋渐渐扩张,小腹微收,通过鼻腔均匀的将气吸到肺部,横隔膜主动向下移。

蓄气:吸气后应保持一段时间,用两肋的控制力将气蓄住。

呼气:呼气时两肋要注意控制,不要放松,小腹逐渐收缩,横膈膜自动上升,两肋和腹肌形成对立状态,气顺咽喉壁提到口腔慢慢呼出。

B、呼吸要领在进行步骤分解的呼吸练习时,要掌握这几个要领。

同时,这几个要领也适用于口语表达艺术中的任何时候。

活于腹:腹肌依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的需要是会产生活动的,所以,腹肌是气息的支力点。

赖于腰:通过腹肌的支撑,气息是靠腰围的力量积蓄和保持的,腰围不可松懈,否则会导致气息的流失和松懈。

气息的控制在于腰围的稳定性。

出于胸:胸腔应该在呼吸过程中保持平衡,不可忽张忽缩,胸腔的稳定状态直接影响到气息是否均匀。

蓄于口:气息顺着咽壁提到口腔后,口腔处于均衡和积极的状态,以便加强气息控制不要跑掉,然后根据所要发的音,运动咬字器官。

也就是说,口腔不可懒散。

这一点的话只可感觉,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类似于练习数葫芦。

(举例)立于颈:颈为咽壁所在,颈不立则咽壁松弛无力。

类似“1”音的练习。

颈部的立,有种扩张感,使声音在颈部可以塑造的有立体感。

声音过于靠前咽部无法立起。

C、练习方法①身体舒展、精神饱满的②站立练习时两脚自然分开,两肩下垂,颈部放松,目视前方;坐着时,坐于椅子前缘,两脚自然分开,身体自然坐直,两肩下垂,颈部放松,头不要前伸。

③像闻花香似的慢慢吸气,两肋逐渐张开,腰带渐紧,丹田处逐渐收拢。

吸气至八成,不要过满,这时身躯下部(腰或臀)感觉沉重,头部、两肩、上胸和上肢轻松自如,喉部无堵塞感。

稍停一下,再将气慢慢、均匀呼出。

④吹蜡烛练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桌上,离嘴一尺左右。

慢慢吸气(要领同上一点),呼气时让气流吹动蜡烛火焰,使火焰保持一定的倾斜度,不可吹灭。

⑤数数字练习:呼气时从容、清晰的用中等音量数数:“一、二、三……”,直至最后一个数字仍要清晰的读出,中间不可换气。

开始练习时,可能只能数十几秒钟,坚持练习几天后,时间可延长。

以上练习坚持练习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可有明显收获。

C-1、快呼慢吸及跳音练习快呼慢吸和跳音是朗读中最常用的呼吸状态,难度高于普通胸腹联合式的呼吸状态,是练习的重点,可能开始不易理解,但随着对气息以及朗读的认识的加深,会体会到它的重要性。

①快吸状态:首先明白什么是快吸状态。

如同远方走来阔别已久的好友,想喊他,这时口鼻同时急进气,两肋一下扩张起来,小腹收拢,保持住吸气的状态,然后将气慢慢、均匀呼出。

②快吸慢读的练习:按第一条要领快吸气,然后热切的向远处喊:“阿——毛——”,先用自然的音量,然后一声比一声高,到声音渐高时,两胯有下坠的感觉,丹田紧缩。

然后再一声比一声低下来,此时丹田渐松。

高音时不可喊出来。

③一口气读一首七言绝句,要读的从容、有感情。

C-2、在以上练习的基础上,可做小腹弹动跳音练习快吸气后,如喊操状:“一、二、三、四……”每发一音,小腹向内弹,声音如从胸腔透出,喉部无负担。

以此感觉,一声声的弹发“a”音,练一阶段后,弹发速度逐渐加快。

C-3补气练习在生活中,很少有把气用尽在吸一口气接着说的情况,一般都是气息随着说话,不断及时补充,留有储备。

在口语表达中,及时补气很重要,可以使声音保持从容、有余地的状态,不致造成声嘶力竭。

①呼气发声时,小腹由收紧到逐渐放松,两肋由全面张开到逐渐放下;发声到停顿处,小腹一收,两肋一张,气由口鼻补入,其感觉与快吸有类似处。

补气的关键在于用声时,小腹始终处于有控制的状态,这样就能及时补入气息,听起来毫无换气的痕迹。

②读长串人名,要求每一个名字读的轻重一致,人名间停顿长短一致,每读完一个人名补进一点气,要求听不出来补气的痕迹。

重复的练习时,可每读两、三个人名补一次气。

③读律诗,可每两句补一次气。

要求读的从容、流畅、无补气痕迹。

④读长句练习。

要求把句子内容读的清晰、完整,中间无补气痕迹。

D、呼吸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吸气时不要过满,过满势必急于排出,失去运动、周旋的余地。

吸气时不要忽大忽小,忽强忽弱,要均匀呼出。

吸气不可太浅,太浅必浮于胸腔上部,用锁骨控制气息力量太弱,腹肌失去应有作用,造成声音无力、无根、底气不足。

换气时用鼻腔自然轻吸,也可口鼻同时使用。

但不要有声响的大开口喘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