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圣才出品】

第13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名词解释创新答:创新是指对旧事物的变革和新事物的创立,泛指一切创造性的活动。

从大的方面说,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

创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

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

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新的组织形式。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二、辨析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生产社会化。

答:此说法不正确。

理由如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

固定资本的更新,是指用新的先进的固定资本去替换旧的落后的固定资本。

马克思说:“资本投下的时期是极不相同和极不一致的,但危机总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

因此,就整个社会考察,危机又或多或少地是下一个周期的新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更新之所以能够成为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暂时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

当经济进入停滞阶段,出于竞争的需要,资本家开始了新一轮投资,对原有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并大量增加新的技术含量更高的技术设备。

大规模的投资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从而使生产摆脱危机,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投资以加速的方式进行,把经济迅速推向繁荣的极限,从而为下一次经济的全面失衡创造了条件。

(2)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在推动了生产增长的同时,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

大规模的技术更新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更进一步的层次上激化创造了条件,这表现在:一方面,新的、效率更高的技术设备的采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日益提高的资本有机构成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或绝对减少,这又进一步推动了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从而使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减少。

这两方面因素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化,并孕育着下一次危机的到来。

三、简答题1.资本积累的原因和途径。

答:资本积累是指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

(1)资本积累的原因实现价值增殖是资本的本质要求,它是决定资本积累的内在因素。

资本积累本质上是把资本的增殖转化为实现资本进一步增殖的手段。

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在市场上运营的资本扩大自身规模,以便提高其竞争力;这种外在的竞争压力会转变为内在的资本积累的动力。

资本增殖和市场竞争,不仅都是资本积累的动因,而且二者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实现价值增殖的本质欲望,推动着资本的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的成败又影响着资本价值增殖的程度。

(2)资本积累的途径一定时期内,利润量的大小和积累率的高低影响着资本积累的量。

因此,可以影响资本积累的途径有:①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提高生产要素效率;③加大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④提高预付资本的额度。

2.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影响?答:(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直接有关,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素引起的经济危机,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

货币出现之后,商品交换的公式由直接的物物交换即W-W转变为了W-G-W,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商品生产者都必须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变为货币,然后才能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分成了两个独立的行为,流通过程就有出现中断的可能性。

信用的出现使危机出现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

在信用关系中,商品所有者发生了连锁的、交错的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为了按期还债,就必须在相应的期限内销售掉他的商品,借以收回一定数额的货币,如债务人不能顺利地把商品转化为货币,债权人不能按期收回债款,就可能引起支付的危机,破坏正常的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价值的增殖而不是使用价值,因而,资本主义生产就突破了资本家自身消费的限制而具有了无限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这种绝对的致富欲是无止境和无限制的;另一方面,竞争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从外部强制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迫使他们不断积累,进行扩大再生产,力图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的追求与竞争的外在压力相对结合,使生产具有了无限扩大的趋势,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

生产的不断扩大和使用价值的大量增加,需要社会购买力的相应增加作为保证,没有社会需要的相应增加,社会再生产过程就会中断。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雇佣工人既是生产者,又是自主的消费者。

每个资本家自己雇佣的工人是生产者,但别的工厂的工人对这个资本家来说则是消费者。

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这种双重地位,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矛盾——每个资本家在自己的工厂内部剥削工人越成功,对总体资本家而言,其商品实现越是困难,因为工人阶级作为自主的消费者是有效需求的重要来源。

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这种对抗关系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而日趋严重,资本积累的发展使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工人阶级在社会总财富中所占份额相对资本家阶级在不断缩小,社会财富分配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跟不上生产的能力的增长。

生产和需要的这种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导致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又是这一矛盾得以强制性地缓解的方式。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剩余”商品堆积仓库,成千上万的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信用关系破坏,股票、债券和其他有价证券的行情暴跌。

与上述现象相伴随的另一种现象是:在危机时期,由于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劳动群众感到必需品极端缺乏,他们的需要比其他任何时候更难得到满足。

当经济进入停滞阶段,出于竞争的需要,资本家开始了新一轮投资,对原有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并大量增加新的技术含量更高的技术设备。

大规模的投资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从而使生产摆脱危机,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暂时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

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投资以加速的方式进行,把经济迅速推向繁荣的极限,从而为下一次经济的全面失衡创造了条件。

这表现在:一方面,新的、效率更高的技术设备的采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日益提高的资本有机构成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或绝对减少,这又进一步推动了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从而使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减少。

这两方面因素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化,并孕育着下一次危机的到来。

3.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原因。

答: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社会总资本中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可变资本部分相对减少,不变资本部分相对增加。

因为对劳动的需求由总资本中可变部分的大小决定,所以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它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按比例地减少。

对劳动的需求,同资本量相比相对地减少,并且随着总资本量的增长以递减的速度减少。

从表面上看,总资本的可变部分的相对减少,好像是由于工人人口的绝对增长总是比可变资本增长得快。

但事实是,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

这种人口过剩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自然的,而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相对于资本增殖需要而言的人口过剩。

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同时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

这是因为:(1)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是繁荣、危机、萧条和复苏等阶段组成的周期性的波动过程,资本增殖对于劳动力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在不断发生变化,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从而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

(2)过剩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军,它绝对地隶属于资本,不仅可以随时为资本增殖的需要提供劳动力资源,而且通过劳动市场的竞争,对工人的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形成施加压力,从而把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范围限制在符合资本增殖需要的界限之内。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失业问题是制度性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症。

4.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

答:资本积累是指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它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也就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直接暴力来实现的。

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的联系与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发生的,它形成资本主义的前史。

它通过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前提条件;资本积累是在资本主义本身的基础上进行的,它通过对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不断地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资本原始积累是依靠直接的、赤裸裸的暴力进行的;而资本积累则主要是靠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进行的,这里的剥夺不是赤裸裸的,而是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

(3)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积累准备了历史前提,一旦这个前提建立起来,资本积累就在自身基础上进行。

同时,原始积累的方法,又广泛地为发达的资本主义所采用,一旦资本不能用本身的力量来保证它的统治和榨取时,就转而求助于直接的政治暴力。

(4)对资本积累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质、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和发展趋势;对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一开始就充满着矛盾和对抗。

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的分析相互补充,从总体上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