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基础》分章复习试题及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分章复习试题及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分章复习题及答案第1章绪论1.(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2. ( D )是专用零件。

A)螺栓B)齿轮 C)滚动轴承 D)曲轴3.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体,零件是机器的(制造)单元体。

4.机构由(构件)组合而成,它们之间具有确定的 (相对运动)。

5. 机构与机器相比,不具备下面( C )特征。

A. 人为的各个实物组合B. 各实物之间有确定的相对运动C. 做有用功或转换机械能D. 价格较高6. 在机械中属于制造单元的是 ( C ) 。

A). 机构 B). 构件 C). 零件 D). 部件7.把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称为( C )。

A. 机器B. 机械C. 机构D. 机床8. 构件是加工制造的单元,零件是运动的单元。

(×)9. 同一构件中的零件相互之间没有相对运动。

(√)10. 机构与机器的区别是: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传递运动或转换运动形式,而机器的主要功用在于为了生产目的而利用或转换机械能。

(√)11. 两个构件之间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12. 指出并说明机械的各组成部分。

答:机械的各组成部分包括:原动机:提供动力;传动装置:传递运动和动力;工作机:执行部分;控制系统:根据机械系统的不同工况对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机实施控制的装置。

13.机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机构由构件组成,且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第2章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1.运动副是使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相对运动的连接,机构中各构件间运动和动力的传递都是由运动副来实现的。

2.按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高副和低副。

两构件之间以面接触所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两构件之间通过点或线接触所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3. 对组成运动副两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所加的限制称为约束。

4. 当两构件构成运动副后,仍需保证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故在平面机构中,每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至多为 2 个,至少为 1 个。

5.构件的自由度是指构件相对于参考系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机构的自由度是指该机构具有独立运动的数目。

6.若机构的自由度为2,则机构需 2 个原动件。

7.因其可以改善机构的受力情况,故在机构中常采用虚约束。

8.机构中存在着与整个机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9.机构中设置虚约束的目的是( D )。

A.传递运动 B. 改变运动方向 C. 改变运动速度 D. 改善机构受力情况10. 两构件通过 ( 面 ) 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低副又分为( 转动副 ) 副和( 移动副) 两种。

11. 计算( 自由度 ) 的目的是确定机构原动件的( 数目) 及判定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12.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低副,将带入( 2 ) 个约束,保留( 1 ) 个自由度。

13.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带入( 1 ) 个约束,保留( 2 ) 个自由度。

1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原动件的数目 ( 等于 ) 机构的自由度。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公式为F=( 3n-2P L—P H ),应用该公式时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是:(1)(复合铰链);(2)(局部自由度);(3)(虚约束)。

15.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叫作 (高副 )。

16.按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高副和低副。

两构件之间以面接触所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两构件之间通过点或线接触所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17.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具有 ( C ) 自由度。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18. 当m个构件在一处组成转动副时,计算时其转动副数目为( B )。

A.m B.m-1 C.m+1 D.m+219 当机构的原动件数 ( B )机构的自由度数时,该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A.大于 B.等于 C.小于20.当平面机构的原动件的数目小于机构的自由度数时,机构( C )。

A. 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B. 只能做有限的相对运动C. 运动不能确定D. 不能运动21. 当平面机构的原动件的数目小于机构的自由度数时,机构 ( C ) 。

A. 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B. 只能做有限的相对运动C. 运动不能确定D. 不能运动22. 火车车轮在轨道上转动,车轮与轨道间构成( C )。

A. 转动副B. 移动副C. 高副D.不确定23 当m个构件在一处组成转动副时,计算时其转动副数目为 ( B ) 。

A.m B.m-1 C.m+124.当平面机构的原动件的数目小于机构的自由度数时,机构( C )。

A. 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B. 只能做有限的相对运动C. 运动不能确定D. 不能运动25. 燃机活塞与缸体组成移动副。

(√)26. 采用复合铰链可以使机构工作起来省力。

(×)27. 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等于原动件的数目。

(√)28. 齿轮传动中啮合的齿轮组成高副。

(√)29. 机构中采用虚约束的目的是改善机构的受力情况。

(√)30若三个构件在一处铰接,则构成三个转动副。

(×)3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答:原动件的数目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且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大于0;32. 计算曲柄滑块机构和凸轮机构的自由度F-3n-2P L-P h=3×3-2×4-0=1 F-3n-2P L-P h=3×2-2×2-1=133. 计算如图机构的自由度,判断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解:n=6,P L= 8,P H=1。

F=3n-2P L-P H=3⨯6-2⨯8-1=1即该机构只有一个自由度,与原动件数相同(齿轮3为原动件)。

所以,满足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4. 计算如图机构的自由度,判断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解:n =5, P l = 7, P h = 0F = 3n– 2P l–P h= 3×5 – 2×7 – 0=1满足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5. 计算如图机构的自由度,判断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解:N=5 P L =7 P H =0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所以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6. 计算如图机构的自由度,判断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解: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所以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第3章 平面连杆机构1.曲柄摇杆机构只有当 ( 摇杆 )为主动件时,才会出现死点位置。

2.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是( 曲柄摇杆机构 、 双曲柄机构 、 双摇杆机构 ) 。

3. 平面连杆机构行程速比系数是指从动杆往返行程( C )。

A .瞬时速度的比值 B. 最大速度的比值C. 平均速度的比值D. 最小速度的比值4. 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和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则机构中 ( B )。

A . 一定有曲柄存在 B. 一定无曲柄存在5 压力角是指在不考虑摩擦情况下作用力和力作用点的( B )方向所夹的锐角。

A. 法线B. 速度C. 加速度D. 切线6. 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摇杆为主动件且( B )处于共线位置时,机构处于死点位置。

A .曲柄与机架 B. 曲柄与连杆 C. 连杆与摇杆7. 已知一铰链四杆机构ABCD ,L AB =25 mm ,L BC =50 mm , L CD =40 mm ,L AD =30 mm ,且AD为10725323=-⨯-⨯=--=h l P P n F 10725323H L =-⨯-⨯=--=P P n F机架,BC为AD之对边,那么,该机构为( C)。

A. 双曲柄机构B. 曲柄摇杆机构C. 双摇杆机构D. 固定桁架8. 平面四杆机构中,如果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的长度之和,且最短杆为机架,则称其为( C )。

A. 曲柄摇杆机构B. 双摇杆机构C. 双曲柄机构9. 平面四杆机构中,如存在急回运动特性,则其行程速比系数( A )。

A.Κ>l B.Κ=1 C.Κ<1 D.Κ=010.( B )能把转动转换成往复直线运动,也可以把往复直线运动转换成转动。

A. 曲柄摇杆机构B. 曲柄滑块机构C. 双摇杆机构D. 导杆机构11.判断图示各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图(a)(双曲柄机构)、图(b)(曲柄摇杆机构);图(c)(双摇杆机构)、图(d)(双摇杆机构)。

12.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凡是双曲柄机构,其杆长关系必须满足:最短杆与最长杆杆长之和大于其他两杆杆长之和。

(×)13. 在平面四杆机构中,只要以最短杆为机架,就能得到双曲柄机构。

(×)14.极位夹角θ越大,机构的急回特性越明显。

(√)15.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和连杆共线时的位置就是死点位置。

(×)16.铰链四杆机构如果存在曲柄,则曲柄一定为最短杆。

(×)17.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有急回特性。

(×)18.在实际生产中,机构的死点位置对工作都是不利的,因此应设法避免。

(×)19、简述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两个条件。

答: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且最短杆和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第4章凸轮机构1. 凸轮机构中按凸轮的形状不同可分为(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和空间凸轮)。

2. 与其他机构相比,凸轮机构最大的优点是( A )。

A.可实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B.便于润滑C.制造方便,易获得较高的精度D.从动件的行程较大3. 在设计凸轮机构时,要求承载能力大,耐磨损,应采用 ( B ) 从动件。

a.尖顶 b.滚子 c.平底4.凸轮机构中从动件做等速运动时将产生( A )冲击。

A.刚性 B.柔性 C.无刚性也无柔性 D.中速5. 以下选项中,( B ) 决定从动件预定的运动规律。

A.凸轮转速 B.凸轮轮廓曲线 C.凸轮形状6.凸轮与从动件接触处的运动副属于( B )。

A.移动副 B.高副 C.转动副 D.螺旋副7. 以下选项中,( B )从动件与凸轮轮廓接触面大,易于润滑,常用于高速凸轮机构。

A.尖顶 B.平底 C.滚子8.凸轮机构中从动件做等加速等减速运动时将产生( B )冲击。

A.刚性 B.柔性 C.无刚性也无柔性 D.中速9. 与平面连杆机构相比,凸轮机构的突出优点是( A )。

A.可实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 B.传力性能好,便于润滑10.以下选项中,( B )决定从动件预定的运动规律。

A.凸轮转速 B.凸轮轮廓曲线 C.凸轮形状 D.凸轮大小11 凸轮在转动时,从动件的最大移动量称为( C ) 。

A.推程运动角 B.回程运动角 C.行程12.凸轮的基圆半径通常是指凸轮实际廓线的最小向径。

(√)13.凸轮的理论廓线与实际廓线大小不同,但其形状总是相似的。

(√)第5章其他常用机构1. 能实现间歇运动的机构有 ( 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