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8课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第18课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⒉如果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出兵的话,布莱尔会 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答:不会。国王没有实权,首相不对国王负责。
⒊如果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出兵的话,结果又会 如何?
答: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要么首相宣布解散下院,重新选举。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
2、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核心,权力中心在 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3、君主作为国家元首继续存在,统而不治, 只是国家的象征。 4、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国家元首、
(行政权)
统而不治)
内阁 (首相)
形式任命 君主
组 阁
多 数 党
任 命
下院
议会
上院

(立法权) (贵族世袭,拥
练习训练
女王 Queen
内阁 Cabinet
首相 Prime minister
议会 Parliament
最高决策者 国家元首 国家政府 国家权力中心
2、判断题
(1)英国首相由下院选举产生,对对下院负责
(2)英国女王是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
拥有最高赦免权、颁布法律权等。对 (散3内)阁首相遭到错内阁反对时,只能辞职或解 (4)《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错国王统而

有最高司法权)
选民
英王扮演的角色
英国女王的头衔全 称是“天佑大不列 颠及北爱尔兰联合 王国和她的其他领 土及领地的女王、 英联邦元首、基督 教护教者伊丽莎白 二世”
英王统而不治,只是国家象征性仪式性的元首 英王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英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2)责任制内阁的特点 ①内阁总揽行政权,名义上对国王,实际上对议会 负责;②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③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④当遭遇议会不信 任时,辞职下台或者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活学活用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 你认为: ⒈内阁成员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答: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①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分享 政治权利;原有议会选举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
②结果:降低了选民的财产限制;工业资产阶 级获更多议席,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 保障
二、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标志:1734年,罗伯特 • 沃尔波尔成为英国 第一任内阁首相,国王统而不治。议会中的多数党 开始控制内阁,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正式完善。
②意义: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建立,统治方 式由人治转向法治。
君主立宪制的含义:(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 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 政权组织形式。
2、代议制的发展(议会的发展)
(1)含义:代议制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 关,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2)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
不治。
第十八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特 点;理解议会、责任内阁、君主三者 之间的关系
难点:英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过程
一、《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1、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力量的壮大
②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Βιβλιοθήκη ③议会制度的传统,资产阶级要求限制王权
2、 过 革程 命 经 过 与 结 果
处建

死立

国共

王和


革 命
1649年


就 任 护 国 主
克 伦 威 尔
1640年
1653年
查理二世复辟
光 荣 革 命
1688年
时间
1660年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
①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 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 选举权等权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