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社会工作 研究综述报告

家庭社会工作 研究综述报告


• 参考文献:[1]李春萌,2010,《婆媳之争 的人类学分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第1期。[2]项裕荣,齐钢, 2010,《试论《阅微堂笔记》中的婆媳伦 理小说,浙江教育学院报,第2期。[3]徐少 锦,陈延斌,2003,《中国家训史》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 [4]孙敏,田孟,钟琴,郑晓,2010,《社 会变迁下的婆媳关系诸态研究—————基 于鄂东南X村的实地调查》,中共杭州市委 党校学报,第2期[5]笑冬,2002,《最后一 代传统婆》,社会学研究,第2期。[6]王留 静,2010,《农村地区80后青年婆媳关系 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以豫南某村为例》,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期。[7] 潘巍巍,2008,《传统与现代之争———对 家庭伦理电视剧中婆媳冲突的文化思考》, 东南传播,第11期。
组名:飞扬 组员:毛汝萍 苗娜 郭煊宇:婆媳关系、婆媳冲突是几千年以来 就存在的现象,其隐含了心理、伦理、文 化、社会,乃至国家、民族等诸多因素。本 文对婆媳关系时代变化的特点进行描述和 对婆媳之间冲突矛盾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 讨。 • 关键词:婆媳 关系 变化 冲突原因
• 如果说在传统的婆媳关系 • 具有强势地位的媳妇 当中我们能看到一个耐人 更愿意把钱用来培养 寻味的特点:禁锢欺压女 自己的下一代,以获 人的思想总是由女人来传 得晚年生活的保障。 播、贯彻的,那么现代的 媳妇们费尽苦心培养 婆媳关系一个特点则是嫌 自己的下一代,为自 弃、遗弃女人的思想也是 由女人来传播、贯彻的。 己的儿子攒钱盖房子、 纵观几千年来的婆媳关系 结婚,但她们想没想过 冲突的特点就是一个外来 自己有一天也将成为 的女人在为难另外一个外 婆婆,而那时候的媳 来的女人。 妇或许也会这样对待 自己。
婆婆们在当媳妇的时候就受到 男权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压迫, 等到自己当了婆婆的时候就用 这些思想来压迫和束缚自己的 媳妇。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反映的正是封建家庭中婆婆欺 凌媳妇要求儿子休妻的悲惨情 景;戏曲《钗头凤》描写了媳 妇由于不受婆婆喜爱,被迫改 嫁而酿成的爱情悲剧,这些文 学作品都反映出了作为对媳妇 行使家长权力的婆婆的至高地 位。
• 对于是否该照顾婴幼儿这一问题很少家庭成员之间 矛盾的起因,父母照顾亲生的孩童是人类的天职之 一,但对于老人的照顾问题则往往不然。在传统时 代,“孝”文化起着很大的作用,子女对父母的反 哺,子女要对父母孝顺不仅是儒家价值体系的核心 内容,也是传统中国政治法律制度的社会基础[10]。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的进展和受到外来思想的冲 击,支持孝道的传机(包括法律、公众舆论、宗族 社会组织、宗教信仰、家庭私有财产等)已经丧失, 孝道观念失去了文化与社会基础。许多父母在年轻 时所有的精力和财产都放到了教养孩子身上,老了 没了挣钱能力就只有靠子女养老。可是媳妇却不那 么情愿的去拿钱赡养孝敬婆婆,婆媳之间由此也会 产生矛盾。
• 作品未以此命名却有大量描写婆媳冲突的段落,《幸福 像花儿一样》(2006年)、《双面胶》(2007年)、 《金婚》(2007年)等[7]。除此之外,我国很多知名 论坛上,如天涯,猫扑等都开设有专门的写婆媳关系的 版来给大家写下在日常生活中的婆媳之间的故事。这些 电视剧的热播和网上对婆媳冲突的热烈讨论,除了给人 们提供一些余饭后的谈资之外,也为婆媳不能和平共处、 处于矛盾状态提供了佐证。代沟的存在、观念上的差异, 比如当农村婆婆遇到城市媳妇或是相反时,由于生活背 景的不同,两个女人会相互不适应。尤其是,当两个人 都想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来改变对方时,而对方却不容 易接受,两个人就常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闹得 不可开交,这就会造成婆媳之间矛盾越积越多。此外感 情基础薄弱、没有血缘关系,二元权力之争、口舌之争、 意气之争等也是一些研究者认为的婆媳之间冲突的原因。 [1][8][9]
2.现代婆媳关系特点
婆婆与媳妇的关系已 经处于媳强婆弱的状 态。
• 有学者[5]在江苏某村进行 调研,发现在该村因为在 目前养老制度不健全,老 人想要年老有所依往往只 能依靠儿子来赡养,而该 村的媳妇通过又分家获得 了家庭控制权,这样的话 等于媳妇获得了是否赡养 婆婆的决定权,所以媳妇 要求婆婆在对待各个孩子 的结婚时投入要公平(盖 房子、给彩礼等),有小 孩之后要求婆婆为孙子付 出劳动。“春节期间家务 劳动多是婆婆承担,比如 蒸馒头、出油锅等;儿媳 很少进厨房,
• 家庭是一个包含多种社会关系的实体:亲 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是以血缘为基础, 夫妻关系则是以婚姻为基础,而婆媳、妯 娌关系则是因婚姻而衍生出来的次关系。 其中婆媳关系是我国家庭婚姻中一个很微 妙的组成部分,婆婆与媳妇都是家庭中的 外来者,又因为同一个男性而联结在一个屋 檐下,而其二者的关系对整个家庭有着举 足轻重的影响。
• [8]林世芳,2000,《社会学新问题:婆媳 不和现象》,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第4期。[9]易伍林,2010,《复制与嬗变: 当代婆媳关系的社会学分析》,淮北煤炭 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10]朱静辉,2010,《家庭结构、代际关系 与老年人赡养—— ———以安徽薛村为个案 的考察》,西北人口,第3期 。
1.中国传统婆媳关系特点
• 婆媳这种社会关系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出现的,而 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私有制确立之后,才 出现的[1]。在我国,自进入阶级社会便是个男尊 女卑的时代,儿媳妇一般被看做是儿子的附属品 而纳入到原来的家庭伦理中。而儒家思想提倡三 纲五常,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是惟父母命是 从。所以,在封建时代婆媳之间的关系是以“孝” 为基本准则的[2]。在古代把侍奉公婆作为衡量妇 女是否遵守孝道的标准,在这方面有着严格的规 定,一些要求在《礼记.内则》都有具体的说明。 唐代《女孝经》中甚至有着如此清晰具体的要 求:“女子之事舅姑也,敬与父同,爱与母同。 ……鸡 初鸣,咸盥漱衣服以朝焉。冬温夏凉,昏定晨 省”[3]。
• 婆婆与媳妇的关系似乎在新中 • 3.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 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之 则处于新型婆媳关系 后有了一个新的转折,婆婆对 的建立[4]。如果说传 媳妇的压迫和绝对权威似乎随 统的婆媳关系的相处 着封建制度的废除而渐渐消失。 之道是以“孝”为准 则的话,婆婆具有绝 有研究者把现代婆媳关系的变 对的权威,现代的婆 化分为三个阶段:1.从土改到 媳关系已经处于相对 70年代末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平等的状态。在为数 任制之前的婆媳关系为趋于某 不多的关于婆媳关系 种意义上的平等。2.80年代-90 的实证研究中,甚至 年代初期是处于失衡阶段。 可以看到,在农村中,
关于婆媳关系有一句谚 • 语: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其实际上是反映了父权 家族制中的女性等级制: 媳妇既受到男权的压制, 还要被婆婆支配。媳妇 要尊重婆婆的观点,在 婆婆面前要毕恭毕敬, 婆婆对媳妇具有绝对的 支配的权力。而媳妇的 地位随着儿子的出生和 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继 而由媳妇变成婆婆,获 得了支配媳妇的权力。
3.婆媳冲突的原因初探
• 我们不难从婆媳关系的变化中看到其背后蕴含的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的烙印。本组也同意婆媳关 系从“婆强媳弱”到“媳强婆弱”的变化是社会 各方面变迁的综合影响下的产物。但不管时代怎 么变化,不论是在传统时代还是在现代社会中, 有一点是没有变的:即婆媳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和平 的,总是以一方处于优势地位、另一方隐忍,或 者以双方矛盾冲突的局面存在的。尤其是近年来 描写婆媳关系、展现婆媳冲突的电视剧创作层出 不穷。仅从名称上看就有《婆婆· 媳妇.小姑》 (1999年)、《婆媳过招千百回》(2004年)、 《婆婆》、《婆媳过招》(2004年)、《婆象娘》 (2005年)、《麻辣婆媳》(2006年)、《媳妇》 (2007年)等十几部,还有许多
• 多数只打扫自己的房间和 堂屋,衣服只洗自己、丈 夫和孩子的,有的儿媳连 孩子的、丈夫的衣服还要 婆婆“代劳”。经济权的 分配是子代和父代分离的, “子代挣的工资是不给父 母作家用的,只有孙代和 婆婆生活的家庭中的子代 才会承担孙代的生活费与 教育费。父代的工资部分 用来贴补家用,部分用来 储蓄以备将来养老”。
• 但本组更赞同婆媳之间的冲突更本质的是 利益问题,经济问题。表现为在传统时代, 子女在经济上对家庭的巨大依附性,使其 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乃至家庭地位低下而 媳妇作为外来的一部分进入原有的家庭结 构本身就更显得比较突兀,她需要有一个 被认同、被接受的过程。在现代,婆媳冲 突则表现为婆婆和媳妇之间对于养老资源 的争夺[5]。从人的生命发展历程来讲,婴 幼儿和老年阶段都是需要获得照顾的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