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反义复合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节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也称对立词、反义合成词或反义相成词。
反义词表示的是相反或相对的意义,突出的是事物具有的对立特征,而当两个长期连用的反义词词汇化为反义复合词之后,它所突出的便不再是对立特征,而是事物内在的统一性。
这类词的词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几乎所有的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词义都不是其构词语素意义的简单汇合,也就是说,这类词在语素生成词的过程中词的意义发生根本性的质变。
中文摘要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反义复合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节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
在反义复合词中,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约占95%以上。
学术界对数量很少的偏义反义复合词关注较多,至今尚未见到系统研究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成果。
非偏义反义复合词这一术语是我比照偏义复合词这一名称独创的。
据我的统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双音节反义复合词有近三百个。
除了近十个偏义复合词以外,其余的词都是非偏义反义复合词。
这些词是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通过对二百多个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深入研究,我发现了这类词的词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几乎所有的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词义都不是其构词语素意义的简单合,也就是说,这类词在语素生成词的过程中词的意义发生根本性的质变。
例如:“左右这个非偏义反义复合词中所包含的“身边跟随的人”这项意义与其构词语素“左”和“右”的本义比较相去甚远。
非偏义反义复合词在词义生成过程中所发生的这一变化不同于偏义反合词,偏义复合词中总有一个语素的意义被完整保留下来;也不同于某些近义复合词,它们的词义往往是两个语素义的简单汇合。
我所关注的这类词,当它们的语素凝结为词以后,几乎都会产生全新的义位。
我把这一现象称为“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语义变异特征”。
为了清楚地揭示这一语义变异现象,采用了义素分析法。
分析的结果是:少量的非偏义反义复合词,其词义的构成义素与语素义的构成义素相比较,部分义素发生了变化。
这类词约占我所统计的反义复合词的四分之一。
大部分的反义复合词,其词义的构成义素与语素义的构成义素相比较,几乎全部义素都发生了变化。
因为运用了义素分析法,所以能够从微观层面清晰地观察到研究对象语义发生剧烈变异的根本原因,就是反义复合词的义位中产生了大量的与语素义的义素全然不同的新义素,从而形成了全新的义位。
反义复合词词义的变化可以归纳为八类。
因为反义复合词的语义在生成过程中发生了根本性的质变,所以不能依据语素的意义推测词义。
这样就给学生理解、使用反义复合词带来很大困难。
问卷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第一语言非汉语的学生中,对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理解错误率较高,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运用这些词造句。
反义复合词教学是汉语词汇教学难点之一。
运用我的研究结果可以解析这一教学难点。
通过研究,我可以肯定地说,几乎全部的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义位义素与语素的义素相比较都发生了变化。
这一语义变异现象普遍存在于非偏义反义复合词中,并仅普遍存在于此类词中。
这是首次清晰地揭示出非偏义反义复合词语义的这一本质特征。
这一发现使我们找到了反义复合词成为教学难点的症结,也从语义的深层结构中找到了解析这一教学难点的科学方法。
论文首次提出了“非偏义反义复合词”这一术语;首次揭示了这类词的词义在语义生成过程中的变异特征;首次运用义素分析法全面分析了这一特征形成的深层原因;首次归纳了该类词的语义分类;首次明确地指出解析这一教学难点的科学途径;并首次运用完全归纳法得出一个肯定判断:除了“夫妻”、“父母”等个别词例以外,大多数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词义不等于两个语素义的简单汇合。
这些都是汉语词汇研究中未曾有人系统做过的事情。
关键词:非偏义反义复合词,语义,义素引言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有一类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节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一般称为反义复合词,也有人称作对立词或反义相成词。
该类词的两个构词语素虽然在逻辑关系上相互矛盾或对立,却能共同统一于一词之内表达着各种各样的意义,它们在构成二字平行组合时显示出一种特殊的亲和力。
反义复合词历史悠久,生命力顽强,一直流传于汉发展的各个阶段,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中经常地使用。
反义复合词是很重要的一类词,这类词可以构成更高一级的语言单位,例如,“古今中外”、“生死存亡”、“朝夕相处”、“纵横捭阖”等,这些词组的存在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
义联合是汉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构词法。
反义复合词构词方式上的特殊性——反义相成,决定了这类词数量的有限性,造成了它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特殊地位,使之成为汉语词汇中一个别具特色的、数量相对封闭的类集。
双音节反义复合词的语素表示的是相反的或相对的意义。
反义复合词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偏义复合词,如“动静”、“忘记”等;另一类是非偏义反义复合词,如“反正”、“好歹”等学术界对偏义复合词的研究较多,现代汉语教科书中一般都有较详细的讲解,而对非偏义反合词的研究较少。
非偏义反义的数量在反义复合词中所占比例在95%以上,而且它们的词义既不是语素义简单组合,也不像偏义复合词那样,仅保留一个语素的意义。
非偏义反义复合词除了个别的词,如“夫妻”、“夫妇”之外,大部分词的意义在生成过程中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例如,上面所说的“反正”、“好歹”,它们不表示反面和正面的意思,也不表示好与坏的意思,它们在成词以后大多是作为语气副词使用的。
绝大部分的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词义在其生成的过程中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这一现象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八十年代才有少数几篇文章涉及此类词的词义变化现象,而且从未有人从义素层面考察非偏义反义复合词的语义变异特征。
非偏义反义复合词与偏义复合词相比,其意义更难被学生理解、接受。
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或是对国内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中,学生们很难准确把握“反正”、“好歹”这些词的意思,造句时经常出错。
非偏义反义复合词数量较多,词义复杂,是汉语教学中的难点。
由于这类词至今无人进行系统研究,也没有人用“非偏义反义复合词”这一概念来指称这类词,解决这类词的教学问题至今仍然靠教师自己摸索。
所以我决定以非偏义反义复合词为论文的研究对象,专门探讨这类词的词义生成途径。
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解析这类词意义的生成特征,从而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也能为全面研究反义复合词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非偏义反义复合词词义生成时的语素义变异特征为了弄清非偏义反义复合词语义生成时的这一独特现象,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近义复合词与偏义反义复合词语义生成过程中原有语素的义素留存的情况。
(一)近义复合词词义生成时的语素义不变异特征近义复合词的词义与构词语素的意义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这类词的义位义素与语素的义素无本质变化,下面具体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哀痛哀[+心理状态+悲伤]痛[+心理状态+悲痛]哀痛[+心理状态+悲伤、悲痛] (2)爱惜爱[+心理动作+爱护]惜[+心理动作+珍惜]爱惜[+心理动作+爱护、珍惜](3)懊恼懊[+心理状态+悔恨]恼[+心理状态+烦闷、心里不痛快] 懊恼[+心理状态+心里悔恨、烦恼]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近义复合词词义的义素与它们的语素中所包含的义素变化不大。
这些近义复合词的意义基本上是构词语素意义的综合,通过语素的意义可以推知该复合词的词义。
上面列举的“哀痛”、“爱惜”、“懊恼”就是这样。
很多近义复合词的词义与原来构词语素的意义相比,变化都很小。
例如,学习“哀痛”一词,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哀”和“痛”这两个语素义就能知道该词的意义。
学习反义复合词就不是这样,学生如果知道了两个语素的意义,未必就能了解一个反义复合词的词义。
例如“黑白”,知道了“黑”和“白”的意义,而当二者凝固为一个词时,意思就完全变了。
在“颠倒黑白”这个短语中,“黑白”就是善恶、是非的意思。
近义复合词与反义复合词词义的发展也有共同之处,二者都会产生引申义,但是近义复合词的引申义较反义复合词容易理解,而且引申义与词义的本义有一定联系。
比如,近义复合词“牢笼”,牢:养牲畜的圈;或指监狱。
笼:笼子。
牢笼:关住鸟兽的东西,比喻束缚人的事物。
例如:冲破旧思想的牢笼。
可以看出,“牢笼”一词的引申义与它的本义有紧密的联系,而且引申之义都很明显,学生稍经教师讲解,就能掌握这个词。
还有“沐浴”一词,沐:洗头发。
浴:洗澡。
《现代汉语词典》列出“沐浴”的三个义项:①洗澡。
②比喻受润泽。
例如:每朵花,每棵树,每颗草都沐浴在阳光里。
③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例如:他们沐浴在青春的欢乐里。
该词的引申义同样与本义有密切联系,意义较明显。
像这样的词很多,不一一列举。
但是反义复合词却不同,一些反义复合词通过某种方式,产生新义,新义与原来语素义的本义没有一点联系。
例如“长短”一词。
长:两点之间距离大。
短:两点之间距离小。
这两个语素合成一个反义复合词“长短”,《现代汉语词典》列出四个义项:①长度例如:这件衣裳长短正合适。
②意外的变故(多指生命的危险)例如:旧社会鱼民出海捕鱼,家里人提心吊胆,唯恐有个长短。
③是非,好坏。
例如:背地里说人长短是不应该的。
④无论如何例如:在明天的欢迎大会,你长短要发言。
我们可以看出,“长短”一词后面的三项是引申义。
如果看到第一个义项“长度”,根本无法想到后面会出现这样三个引申义。
原义与引申义之间的联系不是简单的汇合关系。
再如“死活”一词,“死”指(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活”指生存,有生命(跟“死”相对)。
“死”与“活”凝固为一个词时,产生了新的意义,意为“无论如何”。
例如:车间为了照顾一位年龄较大的职工让其提早下岗,但他死活不肯,说我身体还行,愿意多发一份光和热。
还有几个词也表示“无论如何”之义,如“反正”、“好歹”、“横竖”、“横直”、“高低”等。
可以看出,像这样的反义复合词,随着不断的演化,其引申义与原有的语素义之间的关系已经很难探求了,在字面上已经看不出词义与语素义之间的任何现实联系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与近义复合词相比,反义复合词词汇化的程度更高,掌握其意义的难度更大。
因而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尤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学生理解反义复合词很吃力,所以亟需有较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准确地去掌握这类词。
反义复合词大都是常用词语,理解、运用汉语离不开这些词,因而,研究反义复合词的语义特征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
(二)偏义复合词词义生成时的语素义留存特征在反义复合词中有一类是偏义复合词,它们的词义具有很强的偏指性,即在构词的两个语素中,其中的一个语素义承担起整个词的意义。
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留存了下来,另外一个语素弱化或消失了。
例如:动静、忘记、宇宙。
用义素分析式表示如下:(1)动静动[+事物状态+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静[+事物状态+安定不动]动静[+事物状态+有声音或有动作]在“动静”一词中,留存了语素“动”的意义,语素“静”的意义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