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俞正强 永康市大司巷小学 胡曌英 整理(2013.11)
一、引入、初步体验特征
(课前板书:又对又快 6×7+4×7 12×6+8×6 13×15+7×15 8×19+2×19)第5道题老师接下去会写什么?(板书:196× )
生1:196×12+7×12
生2:196×13+45×13
提问:接下来确定吗?(板书:196×21+4×21 )
生:符号确定,数字确定
提问:只有哪个地方是不确定的?
生:“21”是确定的
追问:为什么其他的是确定的?
生:都是× + ×(都是两个积的和)
追问:(指着196×21+4×21中的两个“2”),为什么前面的21确定,后面的不确定?(学生观察前面的算式)
追问:(指着196×21+4×21中的“4”)为什么这个数一定是“4”? 生:因为4+196是整百数
追问:为什么一定是整百数呢?(观察前面几道题)
追问:如果老师把“4”换一下,可以换成几?
生1:104
生2: 204
师生总结:一组数字一样,一组数字凑整
师:请你们自己动手写第6组数(请写不出来的小朋友上台询问原因并指导) 生1:396×17+4×17
生2:293×21+7×21
提问:为什么写得这么快?(规律很好找) 二、探究新知
师:怎么算得又对又快?第一道怎么做?
生:6加4的和乘7 (6+4)×7(学生动手做其他题目)
提问:哪一道最难?(请学生上台报)
师:这些题目不论数字大小都很简单,因为它们的运算时有规律有窍门的。
(揭示课题:《乘法分配律》)
追问: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板书:400=40×5
(20+20)×5=20×5+20×5) 你有什么办法把这规律说出来?生:把它们用字母表示 × × +
揭示概念板书:a×c+b×c=(a+b)×c(齐读)
提问:为什么叫分配律?
请一生(黄河水涛)上台做
生:前面的快
反问:为什么他要把快的搞成不快?乘法分配律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目的?
生:使计算变简便
追问:现在我把这个算式变成乘法分配律你有何想法?
生1:有点复杂
生2:45×5=40×5+5×5这样用就方便了。
师:刚这位同学举的例子与黄河水涛的有何区别?
生:黄河水涛用了乘法分配律把计算变复杂了,而这位同学却是能把计算变简单
师生共同小结:乘法分配律的目的是为了让计算变得又对又快。
三、巩固应用
计算以下各题:
25×4+36+4
生:(25+36)×4
=61×4
=244
提问:对还是错?分开简便还是合起来简便?
生:直接算更加简便
强调:用乘法分配律的核心是使计算变简便。
师:83×16+17×16
师:128×35-28×35
师:(25+4)×4
生:用运算定律比较简便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①6×7+4×××
②12×6+8×6 a × c b ×
③13×15+7×15
④8×19+2×19 (20+20)×5=20×5+20×5)
⑤196×21+4×2 a b c a c a b
⑥195×1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