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5、实验:敲小鼓、敲击音叉
(1)敲小鼓
是不是所以的物体发出声音时都会振动?师拿出鼓敲击。大家看,这是?
它发出声音时振动吗?请同学们仔细看?同学们看到鼓振动了吗?(可是我们
听到了很响的声音。)
同学们听到了声音,却没有看到鼓的振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假如小鼓
振动了,老师在鼓上放些豆子,你们觉得会看到什么现象?假如小鼓没有振动,
发出声音,然后再观察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有什么变化。)(生:通过观察物
体发声时的状态。)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今天我们
将通过4个实验来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先来看看实验要求。(课件出示温馨
提示)
温馨提示:
(1)制造声音时不宜用力过猛损坏器材,并且要控制好声音大小;
(2)注意观察每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多。
(3)做完一个再做下一个,记录员及时填写观察记录单。
(4)实验结束,把实验材料整理好,放回原处。
《声音是.我们的猜测: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我们的验证过程:
实验方法
发声时的现象
未发声时的现象
弹直尺 拨动橡皮筋 吹口哨 吹塑料瓶
3
3.我们的结论:

2.学生汇报制造声音的过程。师:时间到,请同学把实验材料整理好,放
各小组进行敲击音叉实验。
(四)得出结论
1.讨论:敲小鼓和敲击音叉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4
2.汇报交流结果。 3.师生小结: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物体都在“振 动”。 (师板书:物体振动——>声音产生) 4.研究怎样让物体停止发声。 (1)物体停止振动,它们还能发出声音吗? (2)教师弹钢尺,(边弹尺子天讲解,老师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边缘,另 一只手将钢尺用力一弹。)谈话:你们听到了什么,你们看到了什么?考考同学 们,怎样使钢尺发出的声音迅速地停下来呢?请你们跟同桌讨论讨论实验方案, 并用手中的小尺试一试。 (4)学生上台演示。 (5)提问:你是怎样让尺子发出的声音迅速停下来的。这说明了什么? (6)同学们,这是音钹,一敲,它就会发出声音。如果不用手摸的方法, 你能让音钹发出声音吗? (7)a.小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 停止了。 “停止振动——>声音消失”(板书) b.讨论:我们是怎样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的? c.教师小结研究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到结论 (五)研究声带发声,进行爱心教育 1、请同学们用手摸喉部,并发出“啊”的声音。 张张口,动动嘴唇,我们就能说,能笑,会唱,会叫,这些都不是嘴巴的 功劳,这些声音都是咽喉部的声带产生的。同学们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更需 要好好地保护好你们的声带。 2、然而,生活中,有些聋哑儿童,他们听不到声音,说不出声音。(师播
老师在鼓上放些豆子,你们觉得会看到什么现象?请一个同学上来敲敲鼓。(请
同学们注意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当我们敲击鼓面时,豆子?当我
们停止敲鼓时,豆子?(使用实物投影,更加清晰。)
(2)敲击音叉
同学们,你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实验。这是音叉,老师拿着小锤,轻轻敲击
音叉,听到声音了吗?你们看到音叉振动了吗?
2
师问:那你刚才制造的声音,是怎么振动的。引导学生用具体例子说声音的产
生。)
(三)进行探究,实验求证
1、如果声音真的像大家所说的那样,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或者摩擦,撞击,)
产生的。那我们应该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若生回答:实验。师:
那实验的时候要怎么做呢?因为要研究声音的产生,所以我们首先得让物体先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际观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摩擦、弹拨、敲击、 吹气等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①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 ③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2、过程与方法: ①探索使物体发声的多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②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 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③能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 ②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关心 帮助聋哑人的爱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建立起联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鼓、塑料瓶 、钢尺、音钹、音叉、乒乓球 学生:保鲜袋、直尺、口哨、橡皮筋、塑料瓶、纸屑、小鼓、豆子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1
1、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唱首歌,好不好? (播放《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鼓励学生跟着做动作)。 2、接下来做一个抢答题,看谁说得多,说得快:从走进教室到现在你都听 到了那些声音? 一、激情导课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轰隆隆 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 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2、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 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意图: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所提出的问题 中引导学生进行筛选,选出最先要解决的为题,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能力。] (二)制造声音,分析猜测 1、让一张 A4纸发出声音,有多少种方法?如果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 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师猜测学生的方法:击掌、拍退、 打嗝、唱歌、打响指等) 2、同学们想出了好些办法让身体发出了声音。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 于猜测。谁来大胆的猜测一下。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生猜测声音的产生,若生回答是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回原处。哪一组先来汇报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有些物体在发声时,我们看不见它在振动,但可以通过其它物体推出它在
振动。
3.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你们在制造声音时,有什么发现?(这些物体
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点呢?)(师引导:物体发出声音都会振动。)科学家把物
体的上下、左右来回运动,称为振动。
4.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