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思维训练学校七年级春学期语文讲义(10)姓名__________【知识乐园】命题作文是一幅画,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书写那美丽的画卷。
命题作文是一首诗,要你细细品味诗人炼字之妙,挖掘出那诗中的寓意。
那么什么是命题作文呢?1、命题作文,是指给定题目的作文。
一般分为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两种形式。
2、全命题作文,就是命题者直接给一个明确、完整的题目,这个题目限定了写作的范围与表达方式。
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1)直接式命题,直接点明对象。
如《我的妈妈》。
2)含蓄式命题,有寓意,需引申想象。
如《快乐像花儿一样》。
3)设想式命题,用想象作文。
如《我是一只小小鸟》。
4)副标题式命题,正标题往往着眼于文章的表达意义,副标题往往着眼于文章的内容。
如《心底的珍藏——初三生活的剪影》。
3、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者没有给出完整的题目,而是留下了可以选择的余地。
其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命前半题:《忘不了》命后半题:《真行》命首尾部分:《我这个迷》命中间部分:《真》遇到半命题的题目,要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事物填写,选择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或事,二是选择有意义的人或事。
【技法点拨】命题作文的练习,标志着我们写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能够运用文字,较为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写一篇内容和形式比较完备的文章了。
那么怎样来写命题作文呢?第一审准题目。
审题,就是分析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具体包括:1、审准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重点。
对于命题作文来说,如果题目是一个句子,那么表示动作的词往往就是题眼,例如,《我学会..了书》;如果题目是一个短语,那么有“的”..了骑车》《我迷上字的短语,题眼多在“的”前面的词上,例如,《难忘....的..的时刻》《让人高兴变化》;如果题目只有一个词,那么,这个词语就是题眼,要分析这个词的意思,弄清它所蕴涵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例如《蜡烛..》,把写作重点放在蜡烛的特点“燃尽自己,把光明献给他人”上会更好些。
2、审准题目中的限制成分和要求。
限制词一般在人称上、数量上、时间上、空间上限制上写作范围,如《我身..边的一件....事》,限制词是“我”、“身边的”、“一件”,要用第一人称,写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一件事。
另外,有些副词也限定了写作范围,要多注意,如《老师终于..相信了我》。
要抓住“终于”这个词,说明这是最终的结果,而前面可能有一些曲折,只有抓住最后结果“相信”,才算扣题。
3、审准体裁。
题目与体裁的关系大致有两种:一是通过题目可以判断出文章的体裁。
二是通过题目不能直接判断出体裁,此类题的写作比较灵活,一般是不限体裁。
审体裁的办法是抓住特殊词。
什么是特殊词呢?就是能显示文体特征的词。
例如,有“记”“忆”“见”这些词的题目,一般写记叙文;有“议”“论”“谈”“启示”“有感”之类的词,一般写议论文;说明文一般含有“介绍”“说明”等字眼。
例如,“爱的亲人..”(把“亲人”改为爸爸、妈妈、奶奶等都行),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亲人”的性格特点。
2、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3、文体不限,不少于300字。
爱“算计”的叔叔我叔叔长得很丑,眼睛小且眼距较宽,塌鼻子,扁平脸上不但黑还有疙瘩。
别看他其貌不扬,“算计”倒有几招。
叔叔从小爱算计。
有一次,爸爸借用他的铅笔,用完后,叔叔用尺量了量说:“哟!少了1.5厘米,折合人民币0.0075元。
”气得爸爸想揍他。
叔叔小时候的伙伴们都领教过他的“抠门”,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钱广二世”。
就是这样一个爱算计的人,1981年却免试进入山东大学数学系学习。
叔叔考上研究生后,“算计”更疯狂了,有时为一个数据在办公室计算几个月不回家,吃住都在办公室,屋里的方便面袋子足有几大袋子。
有一次,凌晨3点,他算完回宿舍睡觉,发现潮湿的床上都长了绿毛,他只好返回办公室去住。
突然,四周“噼里啪啦”地响起了鞭炮声。
原来,那天正是大年初一,他竟然没“算”出来。
我出生那年,叔叔去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读博士。
毕业后他谢绝了校方的高薪挽留,回到了祖国。
前几天,叔叔回家探亲。
大家在一起吃饭时,我不小心摔碎了一个碗,叔叔笑着说过:“这个碗从山厂到商店再到咱家,减去用了3次,共损失人民币1.25元……”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这就是我爱“算计”的叔叔——“钱广二世”,我喜欢他。
【点评】小作者通过一件件小事写出了叔叔的爱“算计”,同时也可以看出叔叔刻苦学习的精神。
欲扬先抑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第二确立主题。
在命题作文中,要根据题目的内容和要求,去确立主题,然后再选用合适的材料去表现它。
有的命题作文,题目已提出了文章内容及中心的要求。
像《我的好.妈妈》,“好”即中心要求。
有的命题作文,并无中心要求,如《我的老师》,这就要求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恰当的内容来确定一个中心。
花季有雨当我还没来的及思考自己是否有必要出生时,我的父母便因中年得女的欢喜忽略了我的选择。
于是这个世界上便多了一种宿命,多了一类生活。
我在一幢白色的楼房中疯长,带着思缕淡淡的无以名状的悲伤。
懵懂中迎来了十三岁的花季。
十三岁的花季应有十三岁花季的灿烂,十三岁花季应有十三岁花季的明媚。
而我十三岁花季的天空却在几缕轻愁淡云笼罩中,飘起了和着哀伤与痛苦的绵绵细雨。
我就这样徘徊在十三岁花季的天空下,感受着雨滴侵入肌肤肆无忌惮的痛楚,任花季的灿烂与明媚在我恣意的目光中纷纷凋零、凋零、凋零……一夜,在空中无力地飘零,仗着身体柔软的优势侵占了空气中的每一个角落。
夜色掩映下,熟睡中的我的大脑皮层中,不断放映着白天激烈竞争的各种片断,汗水浸湿了无力飘散的发丝,我的心变得苍白且厚重。
挣扎着醒来,心中竟生了茫然的空虚与无奈。
十三岁的花季的确是梦靥袭人……二数学课堂上是死一般的沉寂。
桌面上试卷的分数着实令我感到心酸与悲凉。
肆无忌惮的泪水更是狠狠地砸落在我的心灵深处。
而无法滴落的泪水则像放大镜一般,让苦难在我的眼中变大。
十三岁的花季的确是有太多的悲凉……三看着悬挂在窗棂下不断被阳光的温暖溶化的冰凌,想着自己逐渐稀释的梦想与冗长无奈点缀着雨滴的所谓花季,我不禁问它:你为什么这么像我?四终于有一天,我将自己心中所有的苦痛都告诉了好友小A。
小A听后,只是静静地为我拭去挂在眼角的泪水,轻轻道:“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只是阳光,你就尝试着让苦难芬芳吧!”听着她的话,我,一时语塞……小A,恬淡,宁静又器宇不凡。
她可以一人平静地看车水马龙,也可以在书海中尽情游弋。
我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生活成就了她的这般气质。
我困惑,难道她的生活只有温暖没有苦难?于是,我反驳说:“不,你的花季就只有阳光,你的生活没有苦难。
”小A听后,莞尔一笑,飘然离去:“但愿如此。
”五一天,我乘公汽回家,顾影自怜地蜷缩在公汽的角落里,就当公汽停靠在十字路口的一瞬间,小A宁静的脸浮现在我的眼中。
然而,令我意外的却是小A搀着一个痴傻肥胖的女人,并不住的说:“妈,慢点儿。
”我惊愕了,为什么小A从不向我提及此事?望着小A在昏黄的灯光下纤弱的身影与镇定的眼神,我哽咽了……六我真的实在是太年轻,年轻得无法认识到生活的面目。
生活在和平温暖的年代,无风无浪的平静让我以为巧克力的微苦即是人生真味。
这的确是一种幼稚,一种可怕的幼稚。
其实,正如小A所说:“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只是阳光”一样,面对苦难、承受苦难才是生活的实质所在。
而年轻的我游离于生活实质的边缘上。
我们根本不懂永无变故的人生只存于幻想中,我们也不懂只向现实人生索要阳光,那无异于是奢望。
因此,对于花季的我们为什么不住地抱怨花季生活的不如意,却不尝试着以“让苦难芬芳”的哲学,指导我们去勇敢地承接悲哀的雨滴呢?因此,我相信花季有雨才是一种真实的幸福。
七最后,让我真诚地许下一个愿望,让我在今后的日子中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面对生活,让一路繁华似锦的征程不再成为我们的奢望。
让灿烂的笑靥在有雨的花季中如花绽放,让有雨的花季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珍藏。
【点评】小作者在本文中运用正反对照的手法,揭示出文章的主题:十三岁的花季,不单只有灿烂明媚的阳光,也有冰冷悲凉的雨滴。
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往往把些许的不如意看作无边痛苦,而奋斗在困境中的孩子则大多早成人,“我”与小A便是这两类人中的典型。
第三合理布局。
很多学生有了很好的立意、题材,也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词句,可是写出来的文章却不如意。
为什么呢?问题就出在材料的布局上。
写命题作文前,首先要认真审题,其次要冷静构思,争取巧妙、合理布局。
作文像作画一样,画中有画,才能让人回味无穷。
走进桃花源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源请来了三位非常尊贵的客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位名播三湘的画家,一位享誉世界的设计师。
他们将用自己的智慧,各自为桃花源献上一份厚礼。
走进桃花源后,诗人最为兴奋。
晨光中,他漫步桃林,看到含苞待放、娇颜尽展的桃花,赞叹道:“白云芳草疑无路,流水桃花别有天。
”月夜时,他顺着小溪而行,望着蜿蜒的小溪,听着潺潺的水声,不禁吟诵起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在他眼里,桃花源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条小溪,都是绝美的诗歌。
在桃花源里,画家一直没有停下来。
他有时将画夹摆到山峰上,俯视谷中的绚丽景观,片刻之间,一幅浓淡适宜的山水画便出现在他笔下;有时他将画夹架到桃树下,用艳丽的色彩描绘着桃花的种种风采,不待多时,一幅色彩艳丽的桃花图便出现在游客面前。
在他眼里,桃花源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条小溪,都是绝美的画面。
热爱事业的设计师自然也没有闲着,他几乎踏遍了桃花源的每一个角落,一个个精美的设计方案也开始在他胸中萌生。
他心里只有一个梦想,就是用自己最美的设计,让这“世外仙境”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早日走向世界。
就在人们期盼着三幅代表性作品面世的时候,出现了一件让所有桃花源人惊讶的事情——三位尊贵的客人竟然不辞而别了。
有人说,肯定是接待规格不够高;也有人说,也许是他们对桃花源根本就没有感情。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工作人员收到了一个厚厚的包裹。
迫不及待地一一打开,一叠厚厚的画稿展现在大家面前,只是不知为何画面上都用红笔重重地画了一杠。
就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封长长的信露了出来。
这是三位客人留下的话:画家说:“我曾尝试用几株桃花束描绘桃花源之美,却发现难以展示桃源人的热情;我曾尝试用整片桃花来展示桃林的热闹,又发现无法融入桃花源的清幽。
”诗人说:“登高临远,临流赋诗,本是一件幸事,可如此优美的风景,竟不知用什么词汇来表达好了,所以不敢动笔了。
”设计师说:“走进桃花源后才明白,天然就是最美的设计。
”读完三位客人的信,大家才明白过来,原来,桃花源的美是不需要任何修饰的。
【点评】如果说一个景区美得让一位作家失去了灵感,让画家无法调动笔墨,让设计师不知从何下手,你能描述出这种美丽么?遇到这种情形,也许只能用“美得无法形容”来修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