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2018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主题 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观察生物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A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B 、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C 、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E、生物能进行呼吸;F、几乎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一、放大镜使用方法:(1)物体固定,移动放大镜(2)放大镜固定,移动物体二、显微镜1. 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2. 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 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5. 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 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安放:左手托,右手握;置于体前略偏左。

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观察:①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固定。

②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③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规律:①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体积越大、个数越少。

②物像呈倒像。

③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鞭毛则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荚膜和鞭毛是细菌的附属结构,并不是所有细菌所有的。

荚膜可帮助细菌抵抗环境中不利因素,起保护作用。

)(1)细菌的好处:酸奶——乳酸杆菌;(2)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所以不能(3)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4)在盖玻片一侧,加1-2 滴红墨水(若是口腔上皮临时装片则滴亚甲基蓝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作用是染色,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5)若视野中有黑色圆圈,气泡太多(装片要重新制作)绘制生物图的要求:(1)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2)一般用3H的削尖的铅笔.(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4)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②知道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三部分:(1)细胞膜:主要起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

(2)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1. 植物细胞有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液泡,叶绿体。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只有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才有。

2. 细胞膜的作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3.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4. 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5. 无论植物还是动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

③运用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是因为液泡中有细胞液。

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 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若是口腔上皮临时装片上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是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保护作用。

▲ 2.细胞与生命活动①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说明细胞的分裂的特点及其意义细胞分裂是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最引人注目的是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最终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因而在母细胞和子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可见,细胞的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③说明细胞的分化的特点及其意义细胞分化是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组织。

经过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从而使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使生物体的代谢更高效,从而使个体更能适应环境的生存。

▲ 3.组织、器官和系统①知道组织是如何形成的,说出动、植物的主要组织组织:形状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

(1) 植物组织:a 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叶的表皮、根冠;b 营养组织:制造、储存营养物质功能,叶肉、果肉;c 输导组织:叶脉、茎中的导管和筛管;d 机械组织:支撑、保护功能,叶脉、茎中的木纤维和韧皮纤维;e 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功能,形成层、生长点。

(2) 动物组织:a 上皮组织: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构成;分布在人的体表、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b 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分布广;具有运输、支持等功能。

如:血液、软骨、c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分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

d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神经元)构成,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主要分布在脑、脊髓和神经中。

▲人体内分布最广的组织:结缔组织▲人的皮肤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表皮、真皮、下皮组织。

真皮内含有血管和神经。

②描述器官、系统的组成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器官生物体的层次结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动物(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人体)例如: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人体的器官很多如脑、胃、骨、血管、皮肤(人体最大的器官)等系统: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

(三)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物的分类①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1)分类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2)种是分类的最小(基本)单位,品种不是分类的单位。

②识别分类的依据生物分类等级越高,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多。

▲ 2.生物与环境①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包括植被)生物的结构层次个体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概念: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植被: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起主导作用概念: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总和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②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如保护色、拟态等。

生物间关系互惠,如花与蝴蝶;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竞争,如水稻与杂草;捕食,如鸟吃虫;寄生,如蛔虫寄生于人体内、莬丝子、细菌等;偏利、偏害。

生物的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表现为:(1) 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植物根尖结构、小肠结构等。

(2) 形态和结构与生活方式(环境)的适应:如鱼与水生活、鸟与飞翔生活等。

▲ 3.生态系统①慨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太阳能、热量、水、空气、矿物质等。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起来,成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被称为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

它们把复杂的动植物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

它们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有重要的意义。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②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需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生物圈①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非生物因素。

②感知各种生命系统都是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主题 2 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一)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1.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①看图指认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1、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⑴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⑵分生区:具有分裂能力。

⑶伸长区:根伸长最快的部位。

⑷根毛区:根吸收水分、无机盐的主要部分。

2、植物茎主要由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构成⑴韧皮部:①筛管(活细胞):运输有机养料的通道(将有机物由上向下运输到茎和根);②韧皮纤维:有支持作用,使茎不易折断。

⑵形成层: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茎不断加粗是形成层活动结果。

无形成层的植物不能够长粗,如水稻、小麦等一年生植物。

⑶木质部:①导管(死细胞):将运输水、无机盐的通道(将水、无机盐由下向上运输到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②木纤维:有支持作用,树木坚硬原因靠木纤维作用。

⑷髓:茎中心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存养料作用。

3 、叶的结构主要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

表皮有保护作用,叶肉有制造和贮藏营养的作用,叶脉有输导和支持的作用。

②知道缺失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营养元素作用缺乏时的症状N 促进植物生长,枝叶茂盛,叶色浓绿,增加产量,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P 促进根系生长,迅速开花,穗数增多,籽粒饱满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瘦小生长缓慢,嫩叶变小,植株暗绿带红K 茎秆粗壮,不易倒伏,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③说出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过程无机盐存在于土壤中,由根尖的根毛区吸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