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专项训练
昆虫的“鼻子”——触角
①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麋集而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
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________;蝴蝶的触角像两个________;白蚁的触角像一串________;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________;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________。
④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
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⑥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
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仰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开头为什么要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③段的横线上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小麦穗
B、小鼓槌
C、小胡子
D、小小的羽毛
E、念珠
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
”中“有的”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蜜蜂与排雷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
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
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
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
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
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1.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略胜一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3.画线句子使用了说明方法,作用是
4.利用动物本能或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2段画虚线句子中的“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
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相当清澈。
随着她儿女的增多,周围的森林面积一天天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
河底泥沙越来越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
大概是母亲河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黄河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却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
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和生
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
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及生活污水约有80%排放进黄河。
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
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
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的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
即使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并非不受其害,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
饮用这样的地下水,又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1、阅读第1自然段,概括造成黄河成为“悬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2自然段中说到黄河“新的问题”指_____________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物质有
3.文中划线部分主要运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黄河问题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严重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2段带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有什么表达效果?
昆明的气候
昆明为什么会四季如春呢?这是由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决定的。
昆明处在北纬30’以南的地区,终年接受太阳光热较多,而且均匀。
夏季受西南风和东南风的暖湿气流影响,阴雨天多,日照少,地面温度不易上升;加上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气温随高度而降低,所以夏季温度不会很高。
冬季昆明等地上空盛行西风。
这股_________的气流把附近印度半岛的干暖空气引导过来。
另外,昆明地处云南东部,云南北部和东部的高大山脉又能_________北方冷空气南下,因而晴天多,空气干燥,日照充足,气温较高。
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四季的气温也就比较均匀了。
1.依次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将正确一组字母写在括号内。
( ) A.强劲阻塞B.强健阻挡C.强劲阻挡D.强健阻塞
2.能准确概括本文说明内容的是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
号内。
( )
A.昆明四季如春。
B.昆明夏季不热,冬季不冷。
C.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D.昆明四季如春的原因。
3.文中昆明“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昆明的什么地形特点使得这个地方冬季不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植物是天然的“净化器”“消声器”“除尘器”“制氧机”“预报员”“防疫员”,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植物还有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的作用。
由于植物广泛分布于地面、水面等一切有生命的环境中,这就形成了一个将整个地球都网住的巨大的环境保护网。
微生物能把地球上的全部动植物遗骸分解而被土壤吸收,是地球上的“清洁工”。
且微生物也广泛分布于地球上,也形成了一个“清洁网”。
益鸟能捕食害虫,保护这些益鸟就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也就保护了环境。
一只灰喜鹊一年可消灭1.5 7/条松毛虫,可保护十多亩松林不受虫害。
两只大斑啄木乌一天能消灭600多条害虫的幼虫,可以控制几十亩人工林免受蛀食树干的害虫的危害。
各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着不同的鸟类,也形成了保护环境的网络。
以上事实说明,生物确实是环境的天然保护网。
只要我们植树造林,栽花种草,保护害虫的天敌,充分发挥植物和益鸟等生物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人类环境就会更加美好。
1.这篇文章说明的内容是( )
A.植物是自然界的“环境保护网”。
B.微生物是自然界的“清洁工”。
C.益鸟消灭害虫,保护了环境。
D.生物是环境的天然保护网。
2.文章第二、三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安排内容的结构方式是( )
A.总一分一总D.分一总C.总一分D.并列
4.第二段中加线的“全部”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天敌”指上文中提到的哪一类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