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之自我意识 (1)

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之自我意识 (1)

他人的反馈
反射性评价(“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 )
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自我知觉理论 Selfperception)
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 )
自我意识的发展
分化
主我与客我 自我与非我 本我与超我 理想我与现实我 独立我与依附我 开放我与封闭我 理性我与感性我
三 、 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其原因
假定的自我观念
现实的自我——可达到的自我。 理想的自我——梦想成为的自我。 应该成为的自我——按社会标准或
责任投射的自我。 不想成为的自我——消极的自我,
决定了一个的快乐与否。
正向偏向现象
人们是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 一般说来,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更积极, 对他人的评价较为消极,但在同类群体 内对其他成员有评价的偏好。
2、自卑心理的调适
(1 )客观评价自己 (2) 正确评价自己的成败 (3 )悦纳自己
用显微镜看自己会放大自己的缺点
3、逆反心理
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 对榜样和先进人物的无端
否定 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对思想教育和遵章守纪要
优越感强,过于自信 好胜心过强 缺乏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2、自我评价偏低——自卑
言语和行为迟滞 对批评敏感 渴望奉承或赞扬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多有防御行为 易有敌对行为 矫饰优越倾向
2 、自卑的原因
认知偏差,不能悦纳自 己
自我期望水平偏高,脱 离实际
适应能力差,有挫折经 历

美国有两位教育专家, Joe与Harry提出了「久 哈里之窗」之说,认为人 的心中有四个区域:
公开区:是别人和自 己都看得到的
盲点区:是别人看得 见,而自己毫无察觉
隐藏区:是因为本性 害羞或隐私故意隐藏
未知区:神秘莫测,为 潜意识或无意识的
久哈里窗
公开区 盲点区 隐藏区 未知区
自我意识形成的信息来源
如果你自己把自己不当回事,那别人更瞧 不起你,生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你自己的态 度。“每个人应当从小就看重自己,在别人 肯定你之前,你先得肯定你自己。”珍惜独 一无二的你自己,珍惜这短暂的几十年光阴, 然后再去不断充实自己,最后世界才会认同 你的价值。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思考:
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认为你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人? 你满意自己的现状么? 你希望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你怎样改变现状成为自己期望的那种人?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 石头的身价又长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 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给院 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
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慢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 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 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 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 有价值。”
认识自我与完善自我
曾聪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 “像我这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 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 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 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 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 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 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物等的认识
自我悦纳。
维持家庭的利益等。
社会自我 对自己的名望、地位、 自尊、自信、自 追求名誉地位,与 角色、性别、义务、责 爱、自豪、自卑、 他人竞争,争取得
任、力量的认识
自怜、自恋
到他人的好感等
心理自我
对自己的智力、性格、 有能力、聪明、 气质、兴趣、能力、记 优雅、敏感、迟 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钝、感情丰富、
矛盾
整合
积极自我——自我肯定 消极自我——自我否定 混乱自我——自我冲突
自我同一性的确定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学说:
婴儿时期:信任——不信任(0~1岁); 婴儿后期:自主——羞怯、怀疑(2~3岁);
幼儿期:首创——内疚(4~5岁); 儿童期:勤奋——自卑(6~11岁); 青年期:同一——混乱(12~18岁); 成人前期:亲近——孤独(18~25岁); 成人中期:创造——停滞(25~60岁); 成人后期:自我完善——悲观失望(60岁以上);
细腻
追求信仰,注意行 为符合社会规范, 要求智慧与能力的 发展。
经验到的自我意识
生理自我——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 的意识。(8个月—3岁完成)
社会自我——对自己的角色、地位、权 利、人际等社会属性的意识。(3-14岁)
心理自我——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 状况、心理过程、行为表现的意识。 (青春期-成年)
自我意识的各种表现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中的认知成分, 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 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 包括自尊、自性、自卑、自我效能感。
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 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等。
自我知觉的途径:我是怎样的人?
以人为镜 角色扮演 社会比较 自我分析
通俗地说,这些都叫“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三、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其原因 四、自我意识的完善 五、建立合理的认知 六、自我效能感
自我意识的内容
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 自我控制
生理自我 对自己身体、外貌、衣 英俊、漂亮、有 追求身体的外表、 着、风度、家属、所有 吸引力、迷人、 物质欲望的满足,
自我观念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未必完全 一致。自大或自卑是常见的自我认识偏 差。
1、自我评价偏高——自大
高估自己的魅力和能力,易固 执己见和偏执。
自尊心过强,极关心自我形象, 渴望表现自己,对自尊的情感 反应强烈。
对他人易责备求全,观察问题 易简单化
行动目标过高,对困难估计不 足。
自大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