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行五色五声养心身

五行五色五声养心身

五行五色五聲養心身
付科學,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常務委員;中國中醫康復醫療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氣血通研究會氣血能量養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客座教授;擅長五行五聲五色養生。

什麼是五行五色五聲養生呢?
付科學說:“我們在調理中採用五行配五聲的養生法。

五行來自于《黃帝內經》,它是講世間萬物都分為木火土金水五種狀態,有相生和相克。

而五聲就是宮、商、角、徵、羽五個音律,五個音階分別被中國傳統哲學賦予了五行的屬性:木(角)、火(徵)、土(宮)、金(商)、水(羽)。


傳統中醫認為“百病生於氣而止於音”。

《靈樞•邪客篇》裏說:“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

《左傳》中更說,音樂像藥物一樣有味,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長壽。

古代宮廷配備樂隊歌者,不純為了娛樂,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是用音樂舒神靜性、頤養身心。

“通過不同樂器演奏出來的音樂會有不同的振動頻率,對人的心情也會產生不同的變化。


那到底什麼是五聲呢?
角調為春音,角音樂曲,有大地回春,萬物萌生,生機盎然的旋律,曲調親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

對於脾胃不好者、鬱鬱寡歡者,常聽角調樂曲,可疏肝理氣,消除憂鬱,傾瀉肝火,保肝降脂。

此時如揉按太沖穴、期門穴效果更佳。

徵調為夏音,徵音樂曲,熱烈歡快,活潑輕鬆,構成層次分明、性情歡暢的氣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

對於心慌、胸悶、失眠、多夢等人群,常聽徵調樂曲,可以心情愉悅、精力充沛、益氣安神、提高睡眠品質。

此時如揉按心俞穴、內關穴效果更佳。

宮調為長夏音,宮音樂曲,風格悠揚沉靜,淳厚莊重,有如“土”般寬厚結實,可入脾。

對於肥胖、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人群,常聽宮調可健脾和胃、消食散積、消除思慮,輕身降脂。

此時如揉按天樞穴、胃俞穴、足三裏穴、中脘穴效果更佳。

商調為秋音,商音樂曲,風格高亢悲壯,鏗鏘雄偉,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

對於面色黃白、咳嗽氣喘、免疫力低下等人群,常聽商調可養陰保肺、潤肺化痰、美容養顏、提高免疫力。

此時如揉按曲池穴、合穀穴、迎香穴效果更佳。

羽調為冬音,羽音樂曲,風格清純,淒切哀怨,蒼涼柔潤,如天垂晶幕,行雲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腎。

對於腰酸腿軟、面色晦暗、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等人群,常聽羽調可以補腎強身、滋陰壯陽、提高活力、增強記憶力。

此時如揉按命門穴、腎俞穴、關元穴效果更佳。

付科學說:“比如‘羽’就非常悲壯淒婉,你會有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仿佛冬天的寒冷,一聽身體的燥熱就降下來了。

我們知道怒傷肝,如果患者發怒,我們會讓他聽一些悲傷
的歌,讓他的怒隨之發洩。

不同的聲音可以活躍不同的經絡。

再比如徵調是夏,偏熱的,如‘我的熱情好像一把火’。

我們有不同的欣賞音樂,有催眠音樂,有疏肝理氣的音樂,也有抑鬱的音樂。

音樂能改善人的健康狀況。

在國外,奶牛聽音樂可以多產奶,雞聽音樂可以多產蛋,人聽音樂身體就容易放鬆、血液迴圈就會更好。


“中藥分主熱、主寒;音樂也一樣,我們給音樂不同的節奏,使用不同的樂器,達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中藥需要配伍,音樂也需要配伍。

音樂與歌曲有歸經、升降浮沉、寒熱溫涼,具有中草藥的各種特性。

同樣的歌曲和樂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節奏、力度和聲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藥處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區別一樣。

通過不同聲波頻率振動,以此打通受阻經絡,調節氣血,平和心情,改善身體健康狀況!”
當問到五行五聲如何運用到中醫調理中時,付科學說,古代記載的“生於氣而止於音”,就是通過不同的聲音達到愉悅和放鬆的效果。

古代皇帝經常歌舞昇平,我們認為是奢華,其實他們也是通過音樂來放鬆養生。

毛主席在晚年做白內障手術時就讓人給他放《滿江紅》音樂,只用了六分鐘,手術非常成功。

後來有人問他是怎麼熬過來的?主席說他感受著《滿江紅》的壯烈,完全感覺不到疼痛。

道家有吐納法,氣入丹田。

比如發出一個“啊——”字,平時可以多練練,讓自己的氣先通,血才通;因為氣是推著血走的,氣不通血液迴圈也不會通暢。

比如丹田的氣我們可以找一下,發一個“啊——”音,讓它滾動起來流暢起來。

這個方法很簡單,白領坐在辦公室自己就可以練,讓這個聲音從丹田起,從印堂打出來。

肺主皮毛,氣通暢的人肺就比較好,呼吸和聲音也會好,皮膚會發亮。

音在丹田最低,在印堂最高,這樣由低到高,迴圈一圈,就可以把你身體裏的濁氣、穢氣和廢氣都趕出來。

付科學說到這裏做了演示。

只見他先氣入丹田,然後“啊——”音伴著一股氣仿佛火箭噴發一般,瞬間就由低音躥入高音,然後帶著十足的中氣在高音上空盤旋了四五秒鐘,又徐徐旋落,聲音嫋嫋的,仿佛氣又回到了身體,韻味十足。

付科學笑著說,如果多練習,越練時間會越長,讓氣連上。

過去老人常說找對象要找聲音洪亮的、氣足的;氣足說明他血液迴圈好;血液通暢,經絡就通暢,思維也會活躍,做事就比較有方法,容易成功。

比如肺和大腸相表裏,一個腸道蠕動不好的人,宿便堆積比較多,他的呼吸道也不會好。

所以一個長期便秘的人,容易口臭。

肺主皮毛,皮膚缺少光澤,氣色不佳,讓人感覺運勢也不佳!所以我們給患者調理的時候,要先讓他發出聲音,然後用音樂入他不同的經,在他不同的經絡上去扣拔。

中醫裏不同的聲音可以表現出五臟六腑不同的問題——
“肝音為呼”。

發“噓”音。

如果肝血虧虛,人容易發脾氣,會發出喊叫聲。

有的人生氣後會發出歎氣、歎息聲,像吹氣的噓噓聲,這是肝氣被鬱的表像。

其實,發出類似聲音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可以卸除或舒緩肝經的壓力。

“心音為笑”。

呵呵、哈哈聲的震動可以讓心血循環起來。

但這種笑聲又分為正常和非正常兩種:如果一個人心氣足,他的笑聲就代表他的心氣運行沒有阻礙;但如果平時總是無意識地坐在那呵呵樂或夢裏笑醒,《黃帝內經》講“心氣動泄也為笑”,那是一種心氣將散的症狀,比如心慌、氣短、胸悶,甚至出現心肌缺血。

我們可以通過聲音判斷出人的很多疾病。

大喜和大恐都對健康無益,有句成語叫“樂極生悲”!
“脾胃為歌”。

“呼”即像唱歌一樣。

正常的脾胃之象應該是歌聲廣大嘹亮,可以傳播四方,就像脾的四方輸布之象一樣無所限制,但是如果脾胃有病,在唱歌上也會有表現。

“肺音為哭”。

發“嘶”音,可令肺氣足。

小孩子如果肺氣足哭的聲音就特別響亮。

孩子的哭聲通常升中有降,哀而不傷,並不動情,只是告訴家長我需要你了。

《黃帝內經》曾經專門探討過哭的問題,認為從一個人的哭聲裏面,能聽出很多東西。

比如一個人要是流眼淚了,就說明他動了肝氣,因為肝主木;如果哭得滿頭大汗,說明他動了心氣,因為汗為心液;如果哭的時候流鼻涕,說明這個人動了肺氣等等。

“腎音為呻”。

發“吹”音可以補腎,我們都知道元氣藏於腎,如果一個人發出呻吟之聲,那就說明動了“老本”。

一般人在疼痛、受傷、興奮、過度虛弱的時候有可能發出這種呻吟的聲音。

所以如果平時配合不同的聲音來調整自己,我們的身心靈將會得到一個更高層次上的和諧統一!
“在治療時,我們一般讓患者試唱,讓他練發不同的聲音;之後根據他的身體狀況給他選不同色彩的房間;對應他不同的經絡,配合刮痧和推拿、罐療。

這樣在不同色彩的房間播放適合他身體狀況的對應不同經絡的音樂,加上罐診治療效果就是加倍的,而且還能修身養性,靜心安神。

患者在調理中不僅身體能得到改善,身心靈也會獲得和諧和寧靜,進入完全放鬆的狀態。

未來我們還將著重用五行五色五聲調理人的身心,根據每個人出生的時間:如春、夏、長夏、秋、冬,以及身體的不同症狀:風、寒、暑、熱、躁、濕、邪,來選擇和定期調換五行養生靜心環境,讓人身心平衡與和諧。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