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安大学地质调查项目经费预算与使用管理办法

长安大学地质调查项目经费预算与使用管理办法

长安大学地质调查项目经费预算与使用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地质调查项目经费的管理,合理、有效和规范地使用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按照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结合地质调查项目野外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质调查项目实行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负责制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

将项目单位法人负责制贯穿到项目预算编制、政府采购、绩效管理、预算执行等全过程。

强化项目负责人对预算编制、业务推进、预算执行的直接责任。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项目业务与预算编制的衔接,确保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合理性、经济性和有效性。

第三条列入学校科技计划的地质调查项目,其经费一律进学校财务账号,由学校统一管理,地调院依据法人授权书负责使用支配,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由项目负责人负责使用。

第四条地质调查项目经费预算应按照合法性、合规性及合理性原则,以地质调查项目技术方案为基础,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和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规定与标准科学编制。

地调院对地质调查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统一领导和协调,组织地质技术、财务、设备等相关管理部门,相互协作,与项目组共同完成地质调查项目经费预算编制。

第五条地质调查项目经费预算分为项目工作手段预算(甲类)和项目支出预算(乙类)。

第六条项目工作手段预算(甲类)以野外工作量实施为主体编制支出预算,要根据项目工作区实际情况和自然地理条件,按投入的各项工作手段逐项编制预算。

项目预算按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遥感、钻探、坑探、槽探、岩矿测试、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设备购置费等投入的工作手段逐项计算。

工作手段预算标准执行《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试用版)》。

地质调查预算标准中没有的工作手段,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标准;没有可参考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地质调查成本费用构成,结合实际情况和以往支出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第七条地质调查项目支出预算明细表(乙类)按人员经费、办公费、印刷费、水电暖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专用材料和燃料费、委托业务费、咨询劳务费、其他交通费用、办公购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安全生产费、其他相关费用、等逐项计算。

第八条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由编制说明和预算表组成,在项目申报书和设计书中以独立章节编写。

预算编制说明是对项目支出预算的合规性、合理性、有效性及实施项目存在主要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分析论证,内容应完整齐全,文字叙述与预算表要有机对应。

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概况,预算编制依据,采用的费用标准和测算依据,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需要说明的问题等。

项目预算中有其他经费来源和委托业务费支出的,应予以重点说明。

第九条地质调查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和编制要求:1.人员费:按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规定,教育部直属院校已充分保障人员费支出,不得编制或变相编制工资薪金补贴预算。

2.办公费:指购买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日常办公用品和书报杂志等支出。

按照综合定额180元/人月编制。

3.印刷费:指项目发生的报告印刷、出版、制图费用及其他印刷支出。

在提交报告年度按照预算标准编制报告印刷、出版预算;其他印刷按照综合定额200元/人月编制。

4.水电暖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水费、污水处理费、电费及供暖费。

按照电暖预计消耗数量和项目所在地的实际价格测算。

5.邮电费:指项目发生的信函、包裹、货物等物品的邮寄费及电话费、传真费、网络通讯费等。

按照综合定额180元/人月编制,大宗实物样品邮寄可按实际测算。

6.差旅费:指项目工作人员开展野外工作、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等费用。

7.会议费:按照《长安大学国内会议费管理实施细则》(长大财[2016]21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指项目相关专题研究、学术研讨、设计审查、成果验收及组织培训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

会期一般不得超过2天,布置类会期不得超过1天。

会议支出范围包括会议住宿费、伙食费、会议室租金、交通费、文件印刷费、医药费等。

交通费是指用于会议代表接送站,以及会议统一组织的代表考察、调研等发生的交通支出。

会议代表参加会议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按照差旅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回单位报销。

会议费开支实行综合定额控制,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

会议费支出标准按照450元/人日(住宿费240元、伙食费130元、其他费用80元)执行。

8.维修费:指项目实施必须开支的固定资产(不包括交通工具)的修理、修缮和维护费用,网络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费用。

9.租赁费:指项目中租赁办公用房、宿舍、专用通讯网以及其他设备等发生的支出费用。

10.专用材料和燃料费: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专用管材、专用工具、低值易耗品、技术资料、实验室用品、野外应急药品及简单医疗工具等,以及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算的专用燃料费等。

支出内容应与项目工作相关。

车辆使用燃料,能区分旅途和野外作业期间的,将燃料费分别在交通费、专用燃料费列支。

11.委托业务费:委托业务费是指为实现工作项目目标,工作项目承担单位(以下简称“委托单位”)将难以承担的辅助性专业技术业务或研究内容,委托外单位承担的费用。

委托业务费一般不得超过项目预算的30%。

项目任务中辅助性的测试、加工、野外施工(如钻探)、软件研制等工作,经专家论证必须进行委托的,委托业务费可以超过30%。

零星支付给其他单位、不需要签订合同或协议的支出,不作为委托业务费,直接在相关费用中列支。

委托业务费预算必须严格规范支出。

按规定必须进行政府采购的要明确采购方式,确定采购方式应符合政府采购管理规定。

委托业务应明确设置的必要性、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工作部署及预算安排。

其他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调查项目委托业务费管理的通知》(中地调函[2013]459号)执行。

12.咨询劳务费:劳务费预算不设比例限制,根据聘用人员再项目中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据实编制。

劳务费发放范围为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按照有关规定发放劳务费。

项目支付给单位或个人的咨询、劳务费用,如专家咨询费、临时聘用研究人员,野外雇工费、翻译费、评审费等,应说明发放标准和依据。

专家咨询费、评审费: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评审,应列明人数,开支一般参照800元/人天;会议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400元/人天执行。

劳务费发放原则上应采用银行转账方式。

13.国际合作与交流:指项目中有出国(境)支出。

与项目目标任务及研究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外事活动不得在项目编制预算;未明确不受出国指标约束的科研人员出国活动不得在项目编制预算;在项目实施方案技术部分应对外事活动的目的、任务及必要性进行重点说明,预算部分应对外事活动的支出依据及测算情况进行必要说明。

16.其他交通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支出的各类交通工具(含畜力等)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

17.办公设备购置费:指项目中购置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办公家具、办公设备等。

18.专用设备购置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具有专门用途的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各类设备。

设备的必要性:包括所申请购置/试制的专用仪器设备的用途,该类设备在国内外的分布和应用情况以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项目承担单位的现有设备及与所申请设备的关系、设备使用率、与国内其他单位共享的可能性等;试制设备必须提供试制方案和成本分析,说明试制进度安排和陈功的可能性。

设备使用计划:包括与该购置/试制设备相关的项目和单位的情况、设备拟安置地点和管理运行单位的情况、安装运行条件、管理方式和设备共享的范围及可能性等。

设备购置预算中,拟购置仪器设备单台价格一般不超过30万元,总额不超过项目经费总额的10%,并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购置。

专业软件及升级费,按市场价格测算。

设备购置由单位法人总负责,以二级项目为单元,根据单位业务发展方向,按照设备规划和年度装备计划,结合项目提供的经费额度,合理安排设备购置;设备购置要与项目密切相关,是为完成项目任务、而本单位又不具备设备条件的一种补充;设备购置费不得突破扣除委托业务费后项目预算的10%;委托业务中不得安排设备购置费;严格控制照相机、计算机等通用设备以及一般性管理软件购置;要以独立章节编写“设备使用与购置计划”;购置5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要附经局论证通过的可行性报告。

19.安全生产费用:参照《财政部、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方法>的通知》(财企〔2012〕16号)要求,有野外工作任务的项目,可编列安全生产费用,用于购置项目必要的北斗安全保障设备、应急药品及简单医疗器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支出,额度控制在项目年度预算的2%以内。

野外个人生产防护服装作为劳动保护费支出,在相应的费用项目中据实列支。

20.其他相关费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包括土地及青苗补偿费、业务接待费、劳动保护费、人身意外伤害险等,原则上不超过项目预算总额的5%。

21.政府采购:根据《政府采购法》及政府采购管理有关规定,项目预算中应实行政府采购的支出,按采购品目(或项目)列支。

第十条地质调查项目的主体工作任务由多个单位联合承担时,各单位可分别或联合编制可行性报告(评估报告),联合编制时要明确划分各单位工作任务,并分别编制预算。

计财处根据任务书和合同书以及批准的经费预算分别拨付经费。

在地调项目技术方案中,应对会议培训、差旅以及委托、租赁等业务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预期成果等要做出详细安排和充分论述,并要细化项目人员(包括聘用人员)安排、仪器设备以及工作量投入。

第十一条地质调查项目野外工作津贴执行标准: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地质勘探职工野外工作津贴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46号)精神,规范执行地质调查项目野外工作津贴标准,结合地质调查项目性质,按照如下地质勘查野外工作方式,确定野外工作津贴执行标准。

1.高度流动分散普查:是指以野外分队或项目组形式,从事区域性地质调查工作,工作区域范围大,工作流动性大、强度高,野外分队(项目组)驻地不稳定。

主要包括1/5 万-1/25 万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地面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含航空物探及遥感地面调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灾害地质调查与监测预警、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矿产远景调查、境外地质矿产调查等工作。

2.普查:是指以野外分队或项目组形式,从事地质勘查工作,工作区域范围相对较大,工作流动性和工作强度中等,野外分队(项目组)驻地相对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