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电子耳标的高效可追溯系统

基于电子耳标的高效可追溯系统

动物卫生监督
兽医导刊 2012年第2期 61
投稿信箱sydk2007@
我国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自2006年《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农业部67号令)颁布实施以来,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追溯体系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在动物及动物产品追溯管理和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人曾经参加了福建省新大陆公司的动物可追溯系统的培训。

据说新大陆公司的动物可追溯系统是国内最先进的体系之一,其二维码识别技术据说拥有核心知识产权。

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需要经常使用可追溯系统,我觉得这套系统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通过查找网络资料和总结实践经验,我认为应该从网络、耳标、终端与软件、开放性与易用性等方面加以改进,构建高效、便捷、易用的动物可追溯系统,从而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一、网络
由于动物可溯系统的数据采集工作地点多在农村散在的养殖场,只能利用无线网络将录入基础数据发至中央服务器或用存储卡存储数据等回到办公室利用有线网络发送。

从工作方便来说,用无线网络发送数据是必要的。

唯原有可溯源系统使用的无线网络是中国移动的GRPS,
速度较慢,信号不稳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应该采用联通CDMA1X 或更高速的3G 网络。

三个公司的3G 网络,我认为中国电信的最好,应当采用中国电信的基于CDMA 的3G 网络,CDMA 网络源于军队通讯技术,网络信号好,保密性也好,是首选无线网络。

二、耳标
应该放弃二维码耳标,采用更为先进的电子耳标,即无线射频识,简称RFID。

二维码耳标,要将手持阅读器放要离耳标10~15厘米以内才能识别,识读极为不便。

这样无法对已佩戴耳标的运动着的动物进行耳标识读,只能在耳标佩戴前先进行识读,若佩戴失败换新耳标又要重新识读。

这样,在动物的饲养、流通、宰前各监管环节通过对耳标进行机器识读监管都是极为困难的事。

因为要将识读器靠近动物并稳定在10厘米是难以做到。

这就使得检疫员只能对检疫单进行核对。

因为对二维码耳标进行逐头核对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健美猪事件中检疫员只对检疫单进行核对的技术原因。

而RFID 电子耳标是一种非接触性耳标系统,易于自动识别,它具有二维码耳标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碱、耐高温、
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可在一米以外识读)、标识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可更改等优点,而且是可以实现同时识别多个目标,从而达到动物耳标识别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常用的电子耳标有挂在耳朵上的电子耳标和注射式电子耳标及反刍动物食用的丸药(陶瓷胶囊,留在动物的网状组织或第二个胃中)。

常用的装在耳朵上的电子耳标可以做成和二维码耳标一样的外形,这样就不必要更换原有二维码耳标钳。

当然,如果能用注射式电子耳标最好,能避免因牲畜之间撕咬等原因导致耳标脱落。

因此,在可溯源系统中应用RFID 电子耳标是一种发展趋势。

同时,使用电子耳标也极大方便了畜牧场的管理,电子耳标可以将牲畜的基本信息写入芯片中(包括:畜主姓名、性别、畜别、特征、是否免疫、疫苗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接种方法、接种剂量、免疫数量以及免疫员签名等内容),畜牧场工作人员只要手持一台无线手持终端,识读所需要跟踪的牲畜耳标,该牲畜的相关信息即在手持终端上显示出来。

畜主可根据此信息对其的日常饮食、病史、生育史、免疫记录等进行相应的处理。

方便快捷,节省大量时间,不必再翻查原始的手工编制档
构建基于电子耳标的高效动物
可追溯系统
丁永富
(上杭县白砂镇兽医站,福建上杭 364200)
动物卫生监督 兽医导刊 2012年第2期
案卡片。

方便快捷,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实现畜牧业的科学化、制度化、透明化,提高畜牧管理水平。

在流通环节进行检疫时,工作人员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手持式读写器甚至建立“电子耳标查验门”扫描电子耳标,大大节省了检验检疫部门的人力、物力投入,提高检疫效率,提高了查验的准确性。

电子耳标在发明之初,因价格昂贵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在今天,电子耳标的价格已经降到了实际应用可以接受的区间,我查了网上阿里巴巴的一些厂商的报价,在大批量政府采购的情况下,电子耳标每套报价在一元以下。

虽然电子耳标仍然无法像二维码耳标一样便宜,但是为了食品安全做这样的投入是必要的。

在我国畜牧业中广泛推广电子耳标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对于提高我国畜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三、终端与软件
老式的手持终端数据采集器就像老式的手机一样,比砖头大、动物速度慢、易于死机,由于屏幕小,软件操作繁琐,从而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录入数据比防疫注射本身要多花几倍的时间,浪费大量时间,难
于有效录入,限制了可溯源系统的应用范围。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轻便易用的平板电脑大行其道,革命性的IPHONE 的流行,使用原有手持终端的劣势日益明显。

因此,好的手持终端数据采集器应该是类似IPHONE 的平板电脑,有高速的CPU 和大的内存,集成有电子耳标识读系统和使用无线网络,能够快速处理数据,通过高速无线网络和中央服务器通讯。

由于采用平板电脑,应该重新设计基于电脑的可溯系统系统软件,注意易用性和人机友好,提高软件的可操作性。

软件研发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为了加快数据录入速度,应尽量避免对话框进行打字输入,多数对话录入框可以进行选取而不是进行打字输入,要自动生成农户编号,对地域、农户姓名、畜别、养殖品种、日龄、疫苗种类、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给药方式、初免、首免、有效期、标识号、帐号等尽量用选取录入。

对登录的官方兽医帐号进行地域锁定。

其次,建议按户设计录入界面,因为我国的农户小规模饲养在畜牧业中仍占重要地位,很多农户往往同时饲养了猪、牛、羊等各种畜禽,
按户设计成所见即所得的计生台帐式界面并允许打印输出,以作为免疫档案,还可以作为养殖户的免疫凭证以代替目前使用的免疫证,官方兽医凭此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四、开放性和易用性
应当允许群从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等方式访问中央服务器,使用公共帐号查询相关信息,从而让消费者获得动物产品相关的全部信息。

为了避免耳标被重复使用,对重复查询的给予提示。

在公路流通环节和屠宰环节检疫时,可很方便的对电子耳标进行识读并和中央服务器存储的资料进行查验比对,和检疫合格证明进行比对。

综上,通过采用高速网络、使用电子耳标、优化设计手持终端和软件、注重开放性和易用性,从各方面对现有动物可追溯系统进行改进,构建基于高效的可溯源系统,从而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管理,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高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监管效率,从而达到高效的食品安全有效监管,必将让我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适量的干草或稻草,控制幼嫩的青草和青料的采食量,牛的拉稀病症即可得以康复,对拉稀病症较重的患牛可取生姜50~75 g,捣碎炒熟,加入白酒50~100 ml,1次给牛内服,每日3次,连续内服2~3 d 即可治愈。

五、耕牛劳伤性拉稀
常常是由于耕牛患有慢性消化道
疾病,加上饲养管理不良导致耕牛体质瘦弱,养殖户因农活紧而持速加重耕牛的负重时间,则导致耕牛的筋骨和脏腑受伤而引起劳伤性拉稀,患牛一般表现:精神疲惫乏力,整日卧地,食欲减少或废绝,呈现长期持续性拉稀,且稀便中混有泡沫、粘液和血液,但患牛体温一般并不升高。

防治方法:应在及时治疗耕牛慢性消化道疾病,加强对牛的饲
(上接41页)
喂调理,减轻耕牛劳役负重的前提下,可取苏木50~75 g,煎水候温后,加入切碎的鲜铁树叶50~75 g,1次给牛内服,每日3次,连续内服3~5 d 即可治愈,对拉稀病症较重的患牛则应配合静脉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 000~3 000 ml、维生素C2~4 g,一般5~7 d 即可治愈。

相关主题